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常表现家族群聚现象,提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
目录
疾病简介
1935年Stein和Leventhal归纳为闭经、多毛、肥胖及不孕四大病症,称之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S-L综合征)。 PCOS患者的卵巢增大、白膜增厚、多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并伴有颗粒细胞黄素化。PCOS是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PCOS的临床表型多样,目前病因不清,PCOS常表现家族群聚现象,提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患者常有同样月经不规律的母亲或者早秃的父亲;早秃是PCOS的男性表型,女性PCOS和男性早秃可能是由同一等位基因决定的;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家系成员同样患病的遗传特征;在不同诊断标准下作的家系分析研究经常提示PCOS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应用单基因-变异表达模型的研究却显示PCOS是由主基因变异并50%可遗传给后代。[2]
疾病分类
根据PCOS国际诊断标准(详见诊断部分)诊断的PCOS可以进行亚型分型,以便于个体化治疗选择:
发病原因
目前对于PCOS病因学研究有非遗传理论和遗传理论两种。
非遗传学理论:研究认为孕期子宫内激素环境影响成年后个体的内分泌状态,孕期暴露于高浓度雄激素环境下,如母亲PCOS史、母亲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高雄激素控制不良等,青春期后易发生排卵功能障碍。
遗传学理论:此理论的主要根据PCOS呈家族群居现象,家族性排卵功能障碍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提示该病存在遗传基础。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PCOS 家族成员同样患病的遗传特征,胰岛素促进卵巢雄激素生成作用亦受遗传因素或遗传易感性影响。稀发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家族成员中女性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和男性过早脱发的患病率增高。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PCOS可能为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方式。通过全基因组扫描的发现最大量的与PCOS相关的遗传基因,如甾体激素合成及相关功能的候选基因、雄激素合成相关调节基金、胰岛素合成相关基金、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能量平衡的候选基因、促性腺激素功能及调节的候选基因、脂肪组织相关的基因以及慢性炎症相关基因。[3]
总之,PCOS病因学研究无法证实此病是由某个基因位点或某个基因突变所导致,其发病可能与一些基因在特定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作用导致疾病发生有关。
病理生理
PCOS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众多,但目前尚无定论,过多雄激素是其重要的特征,发病涉及全身多个器官,除卵巢外,下丘脑、垂体、胰岛、脂肪、骨骼肌等多个器官功能改变,引起PCOS高雄激素血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可能由于卵巢的内在改变导致雄激素合成过多,或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过多,或下丘脑 -垂体功能紊乱所致,或胰岛素抵抗和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所致的代谢紊乱,或慢性炎症等。卵巢和肾上腺产生的雄激素均增加,同时抑制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使游离的有生物活性的雄激素增加,卵巢局部雄激素合成过多,使未成熟卵泡闭锁不能排卵及多毛、痤疮等高雄激素血症相关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月经紊乱:PCOS导致患者无排卵或稀发排卵,约70%伴有月经紊乱,主要的临床表现形式为闭经(表现为原发性闭经或继发性闭经,原发闭经者较少见)、月经稀发和功血,占月经异常妇女70-80%,占继发性闭经的 30%,占无排卵型功血的85%。由于PCOS患者排卵功能障碍,缺乏周期性孕激素分泌,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单纯高雌激素刺激下,内膜持续增生易发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异常性增生,甚至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
高雄激素
- 多毛:约占60%以上,乳晕周围发现一至数根粗长毛即有诊断意义。毛发的多少和分布因性别和种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多毛是雄激素增高的重要表现之一,临床上评定多毛的方法很多,其中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评定方法是Ferriman-Gallway毛发评分标准。我国PCOS患者多毛现象多不严重,大规模社区人群流调结果显示mFG评分>5分可以诊断多毛,过多的性毛主要分布在上唇、下腹和大腿内侧。
- 高雄激素性痤疮(hyperandrogenitic acne):PCOS患者多为成年女性痤疮,伴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与青春期痤疮不同,具有症状重、持续时间长、顽固难愈、治疗反应差的特点。
- 女性型脱发(female pattern alopecia,FPA):PCOS 20岁左右即开始脱发。主要发生在头顶部,向前可延伸到前头部(但不侵犯发际),向后可延伸到后头部(但不侵犯后枕部),只是头顶部毛发弥散性稀少、脱落,它既不侵犯发际线,也不会发生光头。
- 皮脂溢出:PCOS产生过量的雄激素,发生高雄激素血症,使皮脂分泌增加,导致患者头面部油脂过多,毛孔增大,鼻唇沟两侧皮肤稍发红、油腻,头皮鳞屑多、头皮痒,胸、背部油脂分泌也增多。
- 男性化表现:主要表现为有男性型阴毛分布,一般不出现明显男性化表现,如阴蒂肥大、乳腺萎缩、声音低沉及其他外生殖器发育异常。在PCOS患者如有典型男性化表现应注意鉴别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肿瘤及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
多囊样改变
关于PCOS的超声诊断标准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众说纷纭,加上人种的差异,其诊断标准的统一更加困难。2003年鹿特丹的PCO超声标准是单侧或双侧卵巢内卵泡≥12个,直径在2-9mm,和/或卵巢体积(长×宽×厚/2)>10ml。同时可表现为髓质回声增强。[4]
其它
- 肥胖:肥胖占PCOS患者的30-60%,其发生率因种族和饮食习惯不同而不同。在美国,50%的PCOS妇女存在超重或肥胖,而其他国家的报道中肥胖型PCOS相对要少的多。PCOS的肥胖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也称腹型肥胖),甚至非肥胖的PCOS患者也表现为血管周围或网膜脂肪分布比例增加。
- 不孕:由于排卵功能障碍使PCOS患者受孕率降低,且流产率增高,但PCOS患者的流产率是否增加或流产是否为超重的结果目前还不清楚。
- 阻塞性睡眠窒息:这种问题在PCOS患者中非常常见,且不能单纯用肥胖解释,胰岛素抵抗较年龄、BMI或循环睾酮水平对睡眠中呼吸困难的预测作用更大。
- 抑郁:PCOS患者抑郁发病率增加,且与高体质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有关,患者生活质量和性满意度明显下降。
疾病诊断
1935年,Stein 和Leventha首次报告此病后被定名为Stein - Leventhal综合征(S-L征)。1960年由于患者以双侧卵巢囊性增大为特征,故改称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由于PCOS有高度临床异质性,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清,到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医学学会的(ESHRE/ASRM)的专家召开PCOS国际协作组专家会议制定了PCOS的国际诊断标准,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 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
- 超声表现为多囊卵巢(一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体积大于10ml);
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它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兴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
为制定中国PCOS的诊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于2006年在重庆讨论并初步制定了目前中国的PCOS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07年出台了目前中国的PCOS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专家建议在现阶段推荐采用2003年鹿特丹 PCOS国际诊断标准。即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 /或卵巢体积≥10ml;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柯兴氏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
鉴别诊断
- 库欣综合征:各种原因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典型表现有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多毛,痤疮,高血压以及骨质疏松,糖耐量异常,皮肤色素沉着,多伴有男性化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浆皮质醇正常的昼夜节律消失,尿游离皮质醇增高。过夜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是筛选本病的简单方法,如用药后皮质醇下降50%(<195nmol/L),可排除库欣综合征,如皮质醇>390nmol/L,又无引起假阳性的因素存在,则可能是库欣综合征。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多见的为先天性21-羟化酶及 11β-羟化酶缺乏症。此类患者不能合成糖皮质激素,垂体ACTH失去抑制,肾上腺皮质增生,造成酶前代谢产物——17α-羟孕酮、17α-羟孕烯醇酮及其代谢产物孕三醇堆积,雄激素分泌增多。患者染色体46,XX,性腺为卵巢,内生殖器有子宫及输卵管,但在过多雄激素的作用下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有不同程度的男性化表现,因胎儿期已受过多雄激素影响,故出生时已出现生殖器发育的异常。少数患者为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临床表现多延迟到青春期后出现,可表现为缓慢性进行性多毛、月经稀发、无明显生殖器畸形。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T和A水平升高(T>2.8nmol/L,A>9.5nmol/L),血清皮质醇水平多正常,17α-羟孕酮升高(>9.1nmol/L),但迟发性患者17α-羟孕酮的基础水平可在正常范围内,但ACTH兴奋试验后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此最具诊断价值。
- 卵巢男性化肿瘤:此类肿瘤包括睾丸母细胞瘤、卵巢门细胞瘤、类脂质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及卵泡膜细胞瘤,[良性囊性畸胎瘤]]。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患者发病前月经及生育能力正常,发病后出现明显的男性化表现、闭经和不孕。实验室检查雄激素水平升高,主要是T和A升高(T>7nmol/L,A>21nmol/L),且大多数肿瘤分泌雄激素既不受ACTH的调节,也不受促性腺激素的调节。B超是检查此病的较好方法,CT或MRI也可协助诊断。
-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皮质的良性和恶性肿瘤均可导致雄激素增多,肿瘤的生长和分泌功能为自主性,不受垂体ACTH的控制,也不受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抑制。对于外源性ACTH的刺激,肾上腺癌一般不反应,腺瘤有时可反应。患者多毛及其男性化表现发展迅速,并伴有糖皮质激素或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周身代谢异常。CT或MRI对肾上腺肿瘤很敏感,可定位并显示对侧肾上腺萎缩。
- 卵泡膜细胞增生征:这种病变类似于PCOS,但有所区别。在卵巢间质中,有弥散性的黄素化卵泡膜细胞小岛,分泌过多的雄激素。卵巢卵泡少,原始卵泡由于脂肪性变而退化,故数目较PCOS少。间质增生显著,卵巢更为实性。
- 高泌乳素血症:有研究发现肾上腺细胞膜上有泌乳素受体,泌乳素可刺激肾上腺雄激素的分泌,泌乳素水平升高通常伴有血清DHEA及DHEA-S升高,此症患者肥胖通常是弥漫性肥胖,下半身肥胖多明显。另外约20%的垂体泌乳素腺瘤妇女有多毛症和痤疮。
- 药物因素:主要是雄激素,其次是糖皮质激素或孕激素的长期或大量应用。可出现多毛,表现为女性出现胡须、体毛增多,甚至其他男性化表现。非激素类药物,如苯妥英钠、大仑丁、二氮唑、合成甾体类、达那唑等也可诱发,特点是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用药史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 中枢神经性因素:某些脑炎、颅外伤、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或松果体肿瘤等疾病,可促使雄激素分泌增多,而出现多毛,通常无其他男性化表现。
- 应激因素:应激时,下丘脑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增加,使垂体分泌ACTH增加,对肾上腺皮质产生过度刺激,可出现雄激素增加。
- 妊娠期高雄激素表现:妊娠期大量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使卵巢有极度的黄素化或刺激门细胞,产生雄激素增加,引起多毛。
- 异位ACTH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是由于肾上腺以外的癌瘤产生有生物活性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最常见的是肺燕麦细胞癌(约占50%),其次为胸腺瘤和胰腺瘤(各约占10%),其他还有起源于神经脊组织的瘤、甲状腺髓样癌等。
- 遗传性多毛症:有家族史,无月经失调、生育正常,仅有多毛现象。
疾病治疗
包括 不孕的治疗(1 药物促进排卵2手术治疗)和纠正代谢紊乱(1.肥胖的治疗2 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3多毛的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PCOS的药物治疗已取代手术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主要与病人的生育要求相关。
1.降低高雄激素血症的药物治疗:
- 口服避孕药(Oralcontraceptive pills, OCP):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 pills, OCP)已作为PCOS妇女的一种传统的可长期应用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保护子宫内膜、调整月经周期,通过降低卵巢产生的雄激素改善多毛和/或痤疮。 OCP可以降低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用法是自月经周期的第3天或闭经期开始服用,每日1粒,连服21天,于下次月经第3天继续服用,连服3个周期,3个月后血清FSH、LH、E2、T水平明显下降。其中应用最多的降低高雄激素血症的OCP是醋酸环丙孕酮,其具有孕激素活性并可与乙炔雌二醇结合发挥抗雄激素作用,它还可与毛囊细胞浆中的双氢睾酮受体结合,阻断雄激素效应向细胞核的传导,通过抑制此受体活性抑制5α还原酶活性,使DHT生成减少、促性腺激素合成减少,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使类固醇合成减少,增加SHBG水平并降低促性腺激素水平。故醋酸环丙孕酮在过去20年中一直被作为PCOS多毛治疗的首选方法,连续6个周期以上的治疗对60-80%的多毛病人有效。OCP对于无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治疗方法,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其可能降低PCOS妇女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耐量,另外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体重增加、情绪改变、性欲下降、胃肠道反应和乳腺疼痛,应给予注意。
-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肾上腺合成雄激素过多的高雄激素血症,以地塞米松和强的松的疗效较好,因为它们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大,可抑制垂体ACTH分泌,使依赖ACTH的肾上腺雄激素分泌减少。地塞米松0.5-0.75mg/日,强的松5-7.5mg/日,睡前服用。长期应用注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的可能性。
- 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是一种醛固酮类似物,其对酶抑制作用的有效性与醋酸环丙孕酮相似,故两种治疗效果亦相似。同时其具有对抗雄激素作用,其治疗高雄激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竞争性与雄激素受体结合,在末梢组织与双氢睾酮 (dihydrotestosterone,DHT)竞争性结合受体,抑制17α羟化酶,使T、A减少。治疗剂量为50-400mg/d。
- 氟化酰胺(Flutamide):是一种类固醇复合物,有强效高特异性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没有内在激素或抗促性腺激素作用,不能减少类固醇的合成,但通过受体结合抑制雄激素效应。与醋酸环丙孕酮相比,其治疗后血清雄激素(包括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升高,但由于雄激素靶器官效应被拮抗,尽管血清雄激素水平升高,临床表现没有加重。治疗剂量多选用250mg/日。长期大量服用有肝损害可能,另外是否造成胎儿畸形尚无定论,故服药期间应避孕。
2.促排卵药物治疗: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多需要应用促排卵治疗才能妊娠,PCOS的药物促排卵治疗在近50年中有了很大进展,但部分患者应用常规方法疗效较差,故选择合适的方案是促排卵治疗的关键。
- 氯米芬(Clomiphene, CC):1961年Greenblatt报道了应用氯米芬促排卵治疗。CC已经成为PCOS促排卵治疗的首选药物,CC可与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系统对循环中的雌激素水平的感应被阻滞,脉冲式GnRH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引起卵泡生长和发育。另外,CC也可直接影响垂体和卵巢,分别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协同增强FSH诱导的芳香化酶活性。CC也可在女性生殖道的其它部位表现出抗雌激素特征,特别是子宫内膜和宫颈(使宫颈粘液粘稠)。这些抗雌激素效应对妊娠有负面影响。治疗经常在自然周期月经来后或孕激素撤退出血后开始,即从周期的第 2-5天开始,用药5天,开始时间对排卵率、妊娠率和内膜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卵泡早期开始可以确保充分的卵泡募集。
- 氯米芬的起始剂量通常是50mg,而 100mg则对肥胖妇女更合适。如果以上方法没有排卵反应,下一次剂量可增加50mg直到有排卵,尽管FDA推荐的日最高剂量达250mg,但临床常用的最高剂量是150mg。应尽量采用最小的剂量治疗,因为高剂量并不能改善妊娠结局,并且理论上对内膜厚度和着床有负面影响。如果用B超监测卵泡的成熟,主导卵泡达平均直径18-20mm时就认为是成熟卵泡,对于B超显示卵泡增大但不能排卵者,可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促排卵,指导同房时间。PCOS患者应用CC后排卵率可达80%以上,单独使用妊娠率达30-60%。用氯米芬两个最明显的副作用是轻度卵巢增大(13.6%)和多胎妊娠,其它副反应包括潮热(10.4%)、腹胀(5.5%)和极少的视觉障碍(1.5%)。部分患者应用CC治疗无效,称为氯米芬抵抗(clomiphenecitrate resistance),但目前对氯米芬抵抗的定义不同,最大剂量150-250mg不等,连续应用3个周期,均无排卵反应。
- 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对于CC抵抗的患者,促性腺激素(Gn)是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包括FSH及HMG,目前Gn的制剂多样,如hMG、尿FSH和重组FSH,但应用时都存在价格高、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 OHSS)风险的问题。常规方法月经3-5天起始,每天HMG 1支/d或纯FSH 75IU/d,排卵率较高,妊娠率较高,但卵巢过渡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高,多胎率高。目前多采用小剂量缓增方案即于月经第3天开始,1支,隔日 1次,若卵巢无反应,每隔7~14天增加半支,即37.5IU,直到B超下见优势卵泡,增加至225IU/d为止,该方法排卵率为70~90%,单卵泡发育率约50~70%,周期妊娠率10~20%,OHSS发生率较低约0~5%,但治疗周期长,病人费用相对高。
- 来曲唑:促排卵治疗是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s)的一种新的适应症,这类药物以往主要用于乳癌的治疗。它们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FSH联合应用。主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疲劳、潮热、头和背痛。目前临床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类药物是来曲唑,主要用于氯米芬抵抗的病人,排卵率达80%,多于月经周期开始后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后,月经第3-7天(共5天)应用,2.5-5.0mg/日,之后的监测过程同氯米芬。
3.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sensitizing drugs, ISD)治疗:PCOS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以便维持正常糖耐量(葡萄糖摄入后胰岛素的正常反应)。在年轻PCOS妇女中,高胰岛素血症是糖耐量异常和后期心脏疾患的主要危险因素。另外,高胰岛素血症还可引起卵巢雄激素合成增加,进而导致无排卵、闭经和不孕。许多PCOS 妇女表现为肥胖,由于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非肥胖的PCOS妇女(占PCOS的20-50%)多有腰围/臀围比增加,较正常组亦有更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倾向。主要的胰岛素增敏药物有二甲双胍(metformin)、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ioglitazone和D-Chiro-Inosito,它们的主要适应症是有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或2型糖尿病的PCOS妇女。二甲双胍常用方法为 500mg/次,每天三次口服,连续服用2-3个月。近年也有DLP1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伴PCOS的2型糖尿病患者报道。
手术治疗
- 卵巢楔形切除,切除1/2~1/3卵巢。目前已经很少应用卵巢楔形切除手术,以免引起出血、感染和盆腔粘连。
- 药物治疗无效时可在腹腔镜下将各卵泡穿刺,电凝或激光治疗,雌、雄激素水平随之下降。
辅助生育技术
对于应用6个月以上标准的促排卵周期治疗后有排卵但仍未妊娠的PCOS患者,或多种药物促排卵治疗及辅助治疗无排卵并急待妊娠的患者,可以选择胚胎移植的辅助生育技术。但由于PCOS的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造成其生殖、内分泌系统的多种功能紊乱,使PCOS患者在进行IVF治疗时易发生Gn高反应,导致卵泡数过多、血E2过高,进而增加OHSS的发生率,过高的LH水平使卵细胞质量下降,受精率降低,这些使PCOS患者成为辅助生育治疗中的相对难点问题。
- 体外受精技术(In vitrofertilization, IVF):对于难治性PCOS病人,IVF-E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PCOS的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造成其生殖及内分泌系统多种功能紊乱,PCOS病人在进行IVF治疗时易发生Gn的高反应,因PCOS行IVF-ET的病人与输卵管因素行 IVF-ET的病人相比,其hMG用量较少、取卵数多、受精率低,周期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对于PCOS病人行IVF-ET治疗时,合理的降调节方案、适当的超促排卵方法及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口服避孕药、胰岛素增敏剂等)可以增加成功率并减少不良结果的发生。
-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n vitromaturation, IVM):IVM是模拟体内卵母细胞的成熟环境,使从卵巢采集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达到最后成熟的技术。1935年Pincus等观察到兔未成熟卵母细胞在普通培养基培养可自动成熟的过程。二十世纪末期随着ART的发展,IVF-ET周期中、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和PCOS患者采取的未成熟卵行IVM获得成功。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水平造成其在促排卵过程中易发生卵泡募集过多但成熟障碍的情况,所以 IVM技术为PCOS患者的不孕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1994年Trounson等首次报道了PCOS患者行IVM获得妊娠。文献报道在非促排卵周期中直径<10mm,无优势卵泡出现时获取的卵冠丘复合物(oocyte-cumuluscomplexes, OCC)较多,因为优势卵泡出现后可导致同期募集的部分卵泡启动退化程序。IVM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约29%,接近IVF-ET成功率,所以IVM是治疗 PCOS病人不孕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因其应用与临床时间较短,婴儿后天发育是否会有障碍尚无肯定结果。
疾病预后
子宫内膜
- 子宫内膜增生:包括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以及不典型增生,增生期子宫内膜、萎缩型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是PCOS患者子宫内膜可能出现的病理改变。有文献报道,PCOS患者中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年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19%-25%合并有PCOS。PCOS患者子宫内膜增殖症发生率为35%。这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无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而没有孕激素的保护作用,促使子宫内膜增生。
- 子宫内膜癌: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19%~25%患有PCOS,PCOS患者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年轻妇女的4倍。近年来研究发现,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也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高雌激素、高胰岛素、高游离IGF-1与高雄激素血症共同影响子宫内膜,增加流产及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甚至癌变的可能。IR使患胰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肿瘤的危险性增加。在一项对345例PCOS妇女的研究中发现,PCOS妇女患子宫内膜癌风险明显增高,(OR5.3),但肥胖可能是一个混杂的因素。PCOS患者体内存在IR 已成为共识,约50%~70%患者伴有IR。文献报道以IR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人3~4倍,而在PCOS患者,其肥胖、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COS内分泌代谢紊乱与子宫内膜癌的潜在关系非常复杂,推测可能是由于其代谢紊乱所致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但尚需跨学科的研究来进一步阐述。
代谢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PCOS患者病情轻重直接相关,即使是体重正常的PCOS患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和餐后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受损,报道有50-70%的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说明胰岛素抵抗与PCOS患者生殖功能异常关系密切。文献报道其患病率与评估胰岛素抵抗方法的敏感性有关,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ng,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是一种更好地评估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的方法。
- 糖耐量受损和2型糖尿病:这是PCOS中超重病人的主要并发症。虽然空腹血糖多正常,但服糖后胰岛素释放增加,且糖代谢异常。一项英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进行卵巢楔形切除术的PCOS妇女,其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其它美国和欧洲的研究结果也证实这点。肥胖的PCOS妇女较非PCOS妇女从血糖正常到发展为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的进程明显快。还有文献报道PCOS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5-10倍,同时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intolerance, IGT)的风险也增加,PCOS妇女IGT的患病率为31%-35%,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5%-10%,这些都远远高于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一项初步的研究显示PCOS糖耐量正常者只有10%在2-3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而IGT PCOS患者则有30%,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中5%左右的妇女2型糖尿病死亡患病率。
- 脂代谢异常:高甘油三脂血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浓度增高和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降低在PCOS患者中均非常常见,特别是在肥胖的PCOS患者中。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可能也增高,这提示一种慢性炎症存在于PCOS患者中的可能。
- 心血管疾病:PCOS妇女中与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相关的一些因素如肥胖、糖尿病、IR、高血压、血浆纤维蛋白原活性抑制因子、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增加,这提示PCOS患者发展为CVD的风险增加,但目前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并没有显示PCOS史的妇女中年冠心病患病率增加。一项应用血管造影方法进行检查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PCOS的年轻妇女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女性。PCOS妇女超声检查中发现其它大血管阻塞发生也较早。然而,一项英国的根据医疗记录和死亡证明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PCOS病史的妇女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疾患的发生率并不增加。其他流行病学调查也未见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的报道。
预防护理
PCOS患者的一般处理以饮食调节和控制体重为主,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下降会改善生育结局,这说明体重减轻可以影响生殖内分泌。使肥胖、高雄激素血症、无排卵的妇女进行减肥,发现体重减轻可降低胰岛素和游离睾酮,同时使SHBG升高。高胰岛素血症(空腹和餐后)与无排卵关系的研究也显示胰岛素水平降低是影响排卵恢复的原因。促排卵结局与BMI相关,表明体重可以影响妊娠结局。控制体重对生育和严重的代谢紊乱均有影响。运动作为减轻体重的一种方法,通过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使胰岛素浓度降低。另外,低热卡食物摄入也会减少胰岛素分泌。降低体重可降低血中胰岛素浓度,增加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的浓度,结果导致卵巢雄激素分泌减少及血中游离睾酮下降,体重下降5%则可减轻高雄激素症状,所以PCOS患者的饮食宜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通过饮食调节和运动降低体重是改善PCOS高雄激素的基本方法。
总之,从事日常工作或进行规律锻炼或参加减肥训练,可能有益于长期身体健康、排卵和妊娠。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可以促进体重减轻,可以使妊娠率提高、治疗费用降低,是一种简单的治疗生育能力低下的方法。
视频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