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孫家棟 | |
---|---|
出生 |
1929年4月(己巳年 遼寧瓦房店市人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職業 | 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
孫家棟 (1929年4月- ) 出生於遼寧瓦房店市,中共黨員,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第七、八、九、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造衛星技術、衛星導航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功臣,「改革先鋒」稱號(2018),「共和國勳章」獲得者(2019),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技術總負責人。被公認為中國的「衛星之父」。[1]
1948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學習俄語 。
1951年,孫家棟和另外29名軍人被派往蘇聯茹科夫斯基工程學院飛機發動機專業學習。
1958年,畢業並獲得全蘇斯大林金質獎章,回國後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從事導彈原創工作 。
1960年,擔任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
1967年,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負責人。
1989年,孫家棟擔任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談判代表團團長。
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10年1月11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7年2月8日,獲"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2]
目錄
人物簡介
1929年4月8日,孫家棟出生於遼寧復縣。1942年,考入哈爾濱第一高等學校土木系,中途因二戰「失學」。1948年9月,他通過資格審查,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班專修俄文。195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於蘇聯茹可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飛機設計專業。歷任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火箭總體設計部研究室主任、七機部五院院長、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科技委主任等職。現任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國家航天局特別顧問、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1999年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10年1月11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孫家棟榮膺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當天上午10點,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谷超豪、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 。
孫家棟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為我國突破衛星基本技術、衛星返回技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和定點技術、導航衛星組網技術和深空探測基本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為創建和發展我國人造衛星總體技術、衛星航天工程管理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作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孫家棟是我國月球探測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提出了2020年前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分三個階段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國月球探測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路線圖。他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確定了工程目標和工程總體方案,對工程各大系統的技術途徑作出重要決策。
孫家棟現任北斗衛星導航工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繼續活躍在我國航天技術的前沿領域。他為人正直,顧全大局,善於綜合,敢於決策。他十分重視人才培養,通過航天工程實踐,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航天科技人才。他的業績受到我國航天界廣大科技人員的敬佩和讚譽。
王建蒙先生創作了《奔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和《星系我心--著名航天工程技術專家孫家棟》(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王建蒙是一名曾經在航天發射場擔任下達衛星發射口令的發射指揮員,是一位從事航天發射及航天技術30年的航天專家,從字裡行間可看出他對孫家棟的敬佩和對中國航天的熱愛。
人物經歷
1942年,孫家棟考入哈爾濱第一高等學校土木系。1958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預科學習俄語,後轉入汽車系。新中國開始組建空軍後,品學兼優的孫家棟作為急需的俄語翻譯人才被選送入伍。
1951年,孫家棟和另外29名軍人被派往蘇聯茹科夫斯基工程學院飛機發動機專業學習。這個學院有一個傳統:考試全部獲得5分的同學,照片要掛在學校一進門的地方,一學年後如果能繼續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數越少,照片也越大。畢業時如果能在其上保留一張大照片,便可獲得一枚印有斯大林頭像的金獎章。1958年,孫家棟就帶着這樣一枚珍貴的金質獎章回到了中國。
1967年中央決定組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擔任院長。錢學森親自點將並報聶榮臻元帥批准同意,由孫家棟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負責人。與9年前回國時學飛機服從國家需要從事導彈事業一樣,他由國防部五院一分院導彈總體設計部副主任,從自己已經熟悉並建樹頗豐的導彈領域來到了空間技術研究院,擔起衛星研製的重任。這一年他37歲。
從1967年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總體設計負責人開始,孫家棟又先後擔任了中國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他還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設計師。在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100個航天飛行器中,由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34顆,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被業界公認為中國的「衛星之父」。在研製試驗過程中,深入實際,艱苦奮鬥,帶領科技人員攻克了多項技術關鍵,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他為中國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獲七機部勞動模範稱號,1984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9年,孫家棟擔任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談判代表團團長,參加中美兩國政府間的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協議談判。1988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2年當選中科院院士,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3年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04秒,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深空探測的新里程由此開啟。
人物年表
1948年:孫家棟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
1951年:被空軍選派到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飛機、設計維修及管理。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畢業,獲得全蘇斯大林金質獎章。回國後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從事導彈原創工作。
1960年:孫家棟擔任型號總體主任設計師。
1967年:參加領導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以及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71年:任總體設計師的「實踐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1975年:任總體設計師的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1980年:獲七機部勞動模範稱號。
1982年:孫家棟任航天部總工程師。
1984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
1984年:作為總設計師領導中國第一顆同步試驗通信衛星「東方紅二號」發射成功。
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985年:任航天部副部長。
1986年:任中國第二代衛星「東方紅三號」,「風雲二號」、中巴合作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總設計師。
1989年:擔任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談判代表團團長,參加中美兩國政府間的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協議談判。
1988年:孫家棟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2年:當選中科院院士。
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曾任東方紅一號、實踐一號、返回式遙感衛星的技術總負責人,作為東方紅二號、三號試驗通信衛星、資源一號衛星、北斗一號導航衛星、中星22號衛星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制定衛星總體方案,現擔任繞月工程總設計師,並任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環境一號衛星和鑫諾二號大容量通信衛星工程的總設計師。
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3年: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2009年2月: 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聘請出任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名譽校長。
2010年1月11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1年9月2日:被聘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名譽校長。
社會評價
人物概述
」在中國的航天史上,孫家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總體、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的傳奇人生與中國航天發展中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孫家棟是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2009年4月15日0時16分,孫家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指揮的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發射任務又一次獲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發射的第100個航天飛行器,這之中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34顆,在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奇蹟般地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孫家棟曾經動情地說:「搞了一輩子航天,航天已經像我的『愛好』一樣,這輩子都不會離開了。
錢學森賀信
在孫家棟80華誕之際,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專門寫了賀信:
孫家棟院士:
您是我當年十分欣賞的一位年輕人,聽說您今年 都80大壽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地祝賀!
您是在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成長起來的優秀科學家,也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見證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
希望您今後要保重身體,健康生活,做一名百歲航天老人。
謹祝生日快樂!夫人面前代致問候!
錢學森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日
航天大軍典型代表
孫家棟是數十萬中國航天大軍中的典型代表,航天系統高級工程師王建蒙著的《奔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和《星系我心-著名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一書對孫家棟有較為詳盡的描述。
王建蒙著作中評價
作者王建蒙在《奔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和《星系我心-著名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一書中以翔實的第一手材料,生動敘述了我國著名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的傳奇人生。作者作為長期工作在衛星發射和衛星應用領域的航天人,他自己本身就是航天系統工程高級工程師,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展示了孫家棟在事業上甘心付出、勇於負責,生活中淡泊名利、真誠待人的人格魅力和一代航天人的精神,以及他為祖國航天事業默默奉獻並取得巨大成就的心路歷程。
該書首次披露了新中國重要衛星發射的成功與失敗的細節,披露了我國目前月球探測工程的最新進展,揭示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秘訣。該書重點描寫了從中國第一顆「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升空到如今「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飛向太空的艱辛拼搏之旅,是一部反映中國航天發展史的記實報告文學。作者通過對孫家棟的描寫,也通過自己多年從業的親身感受,細緻描寫和大量第一手資料使讀者仿佛置身於航天人的工作與生活場景中,可以親身體驗其中的甘苦喜悅與驚心動魄,生動弘楊了中國航天波瀾壯闊史詩般的宏偉畫卷。其核心價值在於真實性、權威性,濃淡相宜,可讀性強,是描寫中國探月工程的獨家紀實文學作品。
王建蒙先生創作了《奔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和《星系我心--著名航天工程技術專家孫家棟》(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王建蒙是一名曾經在航天發射場擔任下達衛星發射口令的發射指揮員,是一位從事航天發射及航天技術30年的航天專家,從字裡行間可看出他對孫家棟的敬佩和對中國航天的熱愛。
人物貢獻
由錢學森推薦,1967年,38歲的孫家棟受命領銜研製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年4月24日,衛星發射上天並成功入軌,傳回人們熟悉的《東方紅》樂曲。
在半個多世紀的航天生涯中,孫家棟參與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從擔任我國第一代多個首發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支持研製7顆衛星,到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大系統總設計師,領導研製20顆衛星。與孫家棟緊密相關的27顆衛星,就占我國成功發射衛星總數的1/3。
第一顆人造衛星
危急時刻簽下「孫家棟要求再調5度」,探月工程總設計師78歲
「航天發展到現在,是世界公認的高風險活動。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往往帶有災難性的後果。」孫家棟說。
1974年的失敗讓他刻骨銘心。這年11月5日,發射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由於火箭上一個極其簡單的導線質量問題,導致點火飛行後的火箭隨同衛星一起爆炸。
「當時我在現場,夕陽背景下的戈壁一片火海,幾百人一邊掉着眼淚,一邊在沙地里一塊塊撿殘骸。」孫家棟回憶說。當時他鼓勵大家不能灰心、不能喪氣,不能被失敗嚇倒。
1975年11月26日,真正的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終於衝出大氣層,又平安返回預定着陸點。在當時,返回式衛星被認為是世界最複雜和最尖端的技術之一,美國和蘇聯也是經過多次失敗才成功。
航天發射非同尋常,關鍵危急時刻需要有權威甚至一錘定音的意見,但這又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將個人一切顧慮拋到腦後。
1984年,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在36000公里高空發熱。當時如不「退燒」,整個衛星將失效。孫家棟提出建議,對衛星姿態調整5度。現場操作人員慎重起見,拿來白紙寫下「孫家棟要求再調5度」的字據,請孫家棟簽字,孫家棟毅然簽下自己的名字。
衛星最終化險為夷,而這顆通信衛星投入使用,也標誌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
探月工程
2007年,擔任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工程」總設計師的孫家棟已是78歲。在提前向世界公布衛星發射的詳盡時間後,我國首顆月球衛星「嫦娥一號」不辱使命,準時發射並成功進入月球軌道,執行預定科學目標。
嫦娥工程開啟了中國深空探測時代,但難度很大,光是距地球38萬公里之遙的通訊測控就前所未有,往常地球衛星軌道的高度也就是幾萬公里。風險太大,很多人認為,工程一旦出現問題,已是「兩彈一星」元勛的孫家棟70多歲前的輝煌歷史會受影響。「他是懷着對中國航天事業的滿腔熱情來的。」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張榮橋說。
嫦娥一號衛星順利完成環繞月球的那一刻,電視捕捉到了這麼一個鏡頭:航天飛行指揮控制中心內,人們歡呼跳躍,擁抱握手。孫家棟卻走到一個僻靜角落,悄悄地背過身子,掏出手絹偷偷擦眼淚。
其他貢獻
「中國的衛星能打多高,國外華人的頭就能抬多高」
孫家棟自我總結幾十年航天生涯,「基本的一件事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有一段時間,作為科學家的孫家棟曾扮演「生意人」的角色,和美國等世界一流航天強國的專家談判,將中國航天引入世界舞台,參與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競爭。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美國休斯空間公司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火箭第一次發射世界一流航天強國美國的衛星。
「在現場經歷多少次發射,那次發射特別激動。不只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旁邊人的心跳也能感覺到。有人告訴我,衛星發射成功,美國華僑流着淚激動地說,『中國的衛星能打多高,國外華人的頭就能抬多高』。」孫家棟說。
「他非常注重培養年輕人。」嫦娥一號衛星的「70後」副總指揮龍江說。通過航天工程實踐,孫家棟培養了一批優秀航天科技人才。
遇到難題,孫家棟「喜歡看天」。嫦娥一號衛星奔月,要求準時發射、準確入軌、準確測控,但地球在轉,月球也在轉,發射窗口時間有限,這些難題讓孫家棟日思夜想,時常半夜起來站在窗口琢磨。有一次,他在涼台上從後半夜一直站到天空泛白,月亮輪廓慢慢變淡。從主持嫦娥工程以後,孫家棟看月亮從此多了一份特別的意味。
即使是現在,孫家棟還擔任着北斗衛星導航工程、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他每天的愛好依然是翻看大量資料,包括各國的航天資料和航天專業書籍。
相關書籍
王建蒙作品
作品情況
(1)《奔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
作 者:王建蒙 著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2)《星系我心-著名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
作 者:王建蒙 著
出版社:中國宇航出版社
內容提要
該書以孫家棟的人生歷程為線索,重點描寫了從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到如今「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奔月之旅,中國航天事業50年的發展歷史。
該書作者王建蒙是一位長期工作在衛星發射和衛星應用領域的航天人,同時也是一位航天系統工程高級工程師,他通過對孫家棟的心靈歷程以及大量工作、的細緻描寫,也通過自己多年航天從業的親身感受,用樸實的語言展示了孫家棟無私奉獻、勇於負責、全身心投入航天事業的人生軌跡。書中披露了中國航天成功與失敗的大量第一手資料,使讀者仿佛置身於航天人的工作與生活場景中,可以親身體驗其中的甘苦喜樂與驚心動魄。
作者還以深入淺出的手法將許多深奧的航天高科技問題描述的通俗易懂、栩栩如生,本書在通過孫家棟弘楊中國航天精神的同時,也不失起到了翔實的航天科普讀物作用,是一本航天人寫航天人,科技人員寫科學家的力作。
閱讀孫家棟的人生經歷,就仿佛在閱讀着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
作者簡介
王建蒙,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擔任過下達衛星發射口令的調度指揮員,後調入北京,長期從事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組織指揮、計劃協調,參加組織過多種型號火箭、衛星以及外國衛星發射任務。1996年晉升為大校軍銜,任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航天系統工程高級工程師。中國亞太移動通信衛星公司副總裁。
曾赴俄羅斯、美國、日本,對相關航天發射場進行實地考察,發表了《俄羅斯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見聞》《美國肯尼迪角航天發射中心探秘》《日本航天考察札記》《站在大國的火箭前》等多篇文章。主編了《世界航天發射系統》一書,曾獲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年,應邀在國家圖書館科學家講壇進行了《奔月背後人和事》《感受航天、關注航天》公益性講座,受到廣大聽眾的好評。
殷允嶺作品
(3)《孫家棟》
作 者: 殷允嶺 著
出 版 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1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08727554
定價:¥19.00
孫家棟星
2012年6月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院士等五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小行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第77508號《小行星通報》,小行星第148081號正式命名為孫家棟星。
此次獲小行星命名的五位科學家分別是吳征鎰、王忠誠、孫家棟、師昌緒和王振義。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並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而正式命名的。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等出席命名儀式,並向獲獎者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行星運行軌道圖。命名儀式由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主持。孫家棟代表獲獎者發言。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99年頒發)
于敏 王大珩 王希季 朱光亞 孫家棟 任新民 吳自良 陳芳允 陳能寬 楊嘉墀 周光召 錢學森 屠守鍔 黃緯祿 程開甲 彭桓武 王淦昌 鄧稼先 趙九章 姚桐斌 錢驥 錢三強 郭永懷[6]
人物評價
《感動中國2016年度十大人物》頒獎詞
「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樑;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視頻
相知相愛相伴,「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給妻子戴上共和國勳章
「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祖國需要,我就去做。」
參考資料
- ↑ 教育|人物素材——孫家棟,美譽互動傳媒
- ↑ 這一位老人,才是真正的明星!,央視網
- ↑ 孫家棟接受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專訪圖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5-04-01
- ↑ 孫家棟:一生只為大國重器,2017-10-11
- ↑ 孫家棟:強調紀律,對今後的建設非常重要, 2015-11-04
- ↑ 兩彈一星23位元勛中,只有三位現存於世,巫山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