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崩大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崩大碗学名Centella asiatica),是伞形科(Apiaceae)积雪草属(Centella) 的一种多年生植物,茎匍匐,细长,节上生根。叶片膜质至草质,圆形、肾形或马蹄形,长1-2.8厘米,宽1.5-5厘米,边缘有钝锯齿,基部阔心形,两面无毛或在背面脉上疏生柔毛;掌状脉5-7,两面隆起,脉上部分叉;叶柄长1.5-27厘米,无毛或上部有柔毛,基部叶鞘透明,膜质。

生于田边、沟边低湿处。又名积雪草落得打雷公根蚶壳草阿萨姆人叫作Manimuni,而僧伽罗语中称作Gotu Kola或Gota Kola[1](意即圆锥形的叶)。

分布于中国多省区。喜生长于阴湿的草地或水沟边;海拔200-1900米。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群岛日本澳大利亚中非南非(阿扎尼亚)也有分布。全草入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痧氙腹痛、暑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血、咳血、目赤、喉肿、风疹、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等。

形态

茎为匍匐茎,长 10~70 公分,如铁线状,呈紫红色,全株具有微毛,节间长,在节上长根生叶及花序,并有 2 枚鳞片状退化叶,叶常呈丛生此鳞片腋下,从节发根。

单叶互生,圆肾形,基部深心形,具叶柄,长 4~10 公分,被细毛;片径 2.5~5 公分,叶尖圆钝形,叶缘为钝锯齿缘或浅裂,上下表面无毛或疏被毛。具掌状叶脉,如缺口的饭碗,故名崩大碗。

花序密集排列成头状伞形花序,花细小,腋生,具 3~6 朵花,淡红色;花序轴长 0.2~0.8 公分,小花梗短或阙如;花序又有 2 枚卵形膜质苞片包围,花萼截头形;花瓣 5 枚,呈红紫色,卵形;雄蕊 5 枚,短小,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 2 枚,花柱不明显。花期 3~9 月。

果实

果实为离果,长 0.2~0.3 公分,红褐色,扁圆形,常 3 个并排合生,侧向压扁呈双髻形,背方各有7-9肋。

分布

原产于斯里兰卡印度等地,现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亦是中国中部、南部、香港以至日本、韩国及台湾的常见植物。

用途

药用

中医学上以全草入药,味甘,性寒,有清热生津、凉血解毒、活血消肿、清利湿热等作用,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治疗疮毒等。民间多用于各种热病引起的高热、烦渴、咽喉肿痛以及多种食物、药物中毒,对于胃热引起的牙肉肿痛有很好的清热消肿功效[2]

因为崩大碗性偏寒凉,对于身体虚弱人士和小童来说,则不宜喝太多,否则会容易感到晕眩。

有助于除去过多的液体、减少疲劳及忧郁、增加性冲动、缩小组织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可中和血酸和降低体温,促进伤口的愈合,对于静脉曲张和心脏、肝脏功能有益。对于心血管疾病、疲劳、结缔组织疾病、肾结石、食欲不佳和睡眠疾病均有帮助。

烹饪

崩大碗作为斯里兰卡的烹调食材mallung——咖喱的传统配菜,亦可配合一些素菜菜肴如

' (dhal)和波罗蜜南瓜咖喱, 被认为相当滋补。含有崩大碗的mallung常包含被磨碎的椰子,也可包含切得很细的绿色辣椒、辣椒粉(1/4茶匙),姜黄粉末(1/8茶匙)和莱姆果(或柠檬)汁液。斯里兰卡人也将崩大碗煮成一种名为Kola Kenda的。Kola Kenda以煮沸的红米,椰奶和崩大碗汁液烹煮,并配上粗以增加甜味。崩大碗叶子也用于一种甜饮adsmn dsm'n

越南,崩大碗叶会使用作制作饮料或生吃。街头常见饮料"rau ma" 即是崩大碗饮品。

在广东,很多人在夏天时都爱喝崩大碗。因为崩大碗具有很好的清暑解毒、生津止渴的效用,可当普通凉茶饮用。它的制法很简单,只要将崩大碗叶子加水搅拌,煲上一个多小时即可。虽然有很浓烈的青草味,却不会带苦味。如果想减低浓烈的味道,一般可以加冰糖蜜糖去调味,夏天喝一碗崩大碗凉茶的确可以消暑解渴。亦可与粉肠老火汤,味甘。

参考文献

  1. Product details: Pure Life Cleanse (英语). 
  2. 蚶壳草—台湾药用植物本草学考证 ,生福利部国家中医药研究所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