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的布达拉宫及其周边建筑物的总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的世界文化遗产。此建筑群在1994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大昭寺与罗布林卡

概要

拉萨是古代吐蕃的首都,也是西藏宗教及政治上代表达赖喇嘛的驻在地。因此,拉萨是吐番文化、藏传佛教及西藏文化的中心。拉萨布达拉宫及其周边建筑的建筑样式对中国的文化存有相当的影响力。不丹北京都有受此影响的建筑物存在。

历史沿革

自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作为王宫,在此划立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来往于周边各国的使者,或与邻邦结成姻亲关系,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后来因宫殿遭雷击引起火灾和战乱,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红山宫逐渐废圮。公元9-17世纪八百年中,由于西藏长期的政治割据,以及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政权都未曾高都拉萨,红山宫一直未能重兴,成为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藏传佛教噶当教派高僧琼布扎色,噶举教派楚布噶玛巴德辛协巴,络鲁教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代表人物在此举行过讲经等佛事活动。17世纪中叶,蒙古和硕特部首固始汗领兵进入西藏,推翻了噶玛丹琼旺布政权,于公元1642年,由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政权。拉萨又成为西藏政治、宗教、经济及文化的中心。

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布达拉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1]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第司.桑结嘉措于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1934至1936年间修建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从17世纪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至此全部完成。

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布达拉宫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驻锡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达赖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达赖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会客等场所。布达拉宫内拥有包括达赖喇嘛灵塔殿在内的各类佛殿38个,还有规定拥有175名僧人的殊胜僧院一个,主要从事达赖喇嘛的佛事活动。过去西藏噶厦政权的重要职能机构也都设在布达拉宫,宫内的东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场所。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的巨大宝库,宫内珍藏的各类历史文物和工艺品数量繁多。据初步统计,现有玉器瓷器、银器、铜器、绸缎、服饰、唐卡共7万余件,经书6万余函卷[2]

除建筑独特外,也是一座西藏文化博物馆

布达拉宫除建筑独特外,也是一座内涵丰富的西藏文化综合博物馆

贝叶早已绝迹于印度,布达拉宫仍存有完整的梵文贝叶经,让人得以一窥吐鲁蕃时期印度佛教的辉煌。历代朝廷赠送的精美瓷器和缂丝织锦,已成为镇宫至宝。寺院墙壁上的华美壁画,描画了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扩展了西藏壁画的表现题材。风格多样的唐卡显露出西藏不同传统画派的技法差异。细腻写实的赞普与达赖喇嘛肖像彩塑秉承了西藏雕塑的现实主义传统。工艺精湛的金铜佛像,体现了藏族造像艺术的发展轨迹。

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亦拥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寺院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形制模仿古印度那烂陀寺而建。大昭寺保存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以唐代木刻浮雕最为著名。大昭寺释迦殿的木构件,门楣雕刻了精美的纹饰和人物。廊柱为金刚撅状,柱面为莲花浮雕,托木两端则为飞天、花草及人面卧狮的浮雕。这些木雕是七世纪寺院初建时的作品,具极高的艺术价值。大昭寺的造像以释迦牟尼金铜像最为著名,来自各地的朝圣者不辞劳苦来到拉萨,就是要在这尊佛像面前还愿。

由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极富历史及宗教意义,因此先后在1994、2000和2001年分别入选“世界遗产名录”。[3]

视频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相关视频

拉萨布达拉宫,世界上海拔最高,宫殿城堡寺院于一体的建筑
【布达拉宫】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