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
圖片來自hchs

剛恆毅學校財團法人新北市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簡稱為恆毅中學恆毅高中恆毅英文名為Heng Yee Catholic High School,HYHeng Yee)是一所由天主教主徒會創辦的完全中學,位於台灣新北新莊,其最早於1934年建立於中國大陸察哈爾宣化中共建政後遭到廢校,後於1958年由恆毅創校元老姐妹花黃芃芮黃品芮在台復校,惟今日校慶週年計算以台北校址成立時間為準。「恆毅」之名取自教廷駐華宗座代表剛恆毅樞機,其亦為主徒會之會祖。

簡史

  • 1968年增設初中部,從高、初中各一班的規模開始發展,,因恆毅中學深獲在地民眾信任,紛紛要求增班,於是董事會陸續募款購地興建餐廳、宿舍、教室等。陸續增收至高中班級六個班、國中班級九個班的規模,但仍然只招收男生。
  • 2006年3月被教育部評選為優質化高中。
  • 2006年8月國中部由原本的「男女分班制」改為「男女合班制」。高中部依然為男女合班制,但國中部2004年入學及2005年入學學生依舊實施男女分班制。
  • 2012年8月陳永怡校長任期內逝世,由學務處卓明楠主任接任校長。
  • 2014年8月教學資源中心賴永怡主任接任校長。
  • 2016年8月由前徐匯中學卸任校長陳海鵬接任校長。


  • 2018年以 一甲子得見有「恆」 六十年勢必弘「毅」為校慶主題
  • 2020年1月國中部男生髮禁改為西裝頭

學制

恆毅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分為國中部三十班及高中十八班。

  • 班級名稱:以智、義、勇、節、信、望、愛、真、善、美、聖、誠、勤、和為班級名稱,
  • 班級編號:因恆毅中學為完全中學,故國一至國三為1~3年級、高一至高三為4~6年級作為代號;班號則依上方班級名稱的順序由1~14班級作為代號。例如:高一信的班號為405、國三真的班號為308、國一誠的班號為112。
  • 培養德智體群美聖,六育並重的學生;落實恆毅六年照顧以及十二年培育計畫。養成做人有品格、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之全方位「有品恆毅人」作為培育人才目標。

校舍建築及校園設備

  • 五棟一般教學大樓(忠孝樓、仁愛樓、信義樓、和平樓、若石樓)
  • 媒體教學教室
  • 國際會議廳(若石樓地下室)
  • 聖堂
  • 活動中心
  • 恆毅游泳池
  • 科學館
  • 恆毅樓
  • 資訊室(范若望教學資源中心2樓)
  • 圖書館(范若望教育資源中心1樓及地下1樓)
  • 標準攀岩基座(活動中心正對面)
  • 標準跑道
  • 籃球場
  • 排球場
  • 學生餐廳(恆毅樓1,2樓)
  • 學生宿舍(恆毅樓3,4,5樓)
  • 范若望教育資源中心:供作圖書館(地下一樓)、電腦教室(1、2樓)、上課教室(3~5樓)

書包

分為背包與側背式書包,側背是以標準恆毅中學校徽為主,並有校訓智、義、勇、節;背包則於左下方小型精簡版校徽,並且繡有Heng Yee字樣。 現今側背包為學生安全已不再發放

校慶活動

  • 校慶當日活動
    • 慈善園遊會
    • 校閱(分列式表演),由高中部學生表演
    • 社團成果表演
  • 非校慶當日但與校慶有關之活動
    • 校慶書展,約5~6天,為營利性質展覽。
    • 校慶越野賽跑
    • 校慶彌撒與聖誕點燈
    • 聖誕節慶祝活動
    • 每年的12月25日聖誕舞會

校服款式

國中男生

  • 夏季制服:短袖襯衫、短褲、腰帶、白短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 冬季制服:風衣(自由穿著)、長袖襯衫、長褲、腰帶、白(黑)襪、黑皮鞋。
  • 夏季運動服:短袖、淺藍短褲(國三第二學期可穿長褲)、白短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 冬季運動服: 淺藍外套(自由穿著)、長袖、淺藍長褲、白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高中男生

  • 夏季制服:短袖襯衫、長褲、腰帶、白短襪、黑皮鞋。
  • 冬季制服:風衣(自由穿著)、長袖襯衫、長褲、腰帶、白(黑)襪、黑皮鞋。
  • 夏季運動服:短袖、淺紫長褲、白短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 冬季運動服:淺紫外套(自由穿著)、長袖、淺紫長褲、白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國中女生

  • 夏季制服:短袖襯衫、淺藍百褶裙、腰帶、白短襪、HY白皮鞋。
  • 冬季制服:風衣(自由穿著)長袖襯衫、格子百褶裙、腰帶、黑褲襪、黑皮鞋。
  • 夏季運動服:短袖、淺藍長褲、白短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 冬季運動服:淺藍外套、長袖、淺藍長褲、白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高中女生

  • 夏季制服:短袖襯衫、淺藍A字裙、腰帶、白短襪、白皮鞋。
  • 冬季制服:風衣(自由穿著)長袖襯衫、格子A字裙、腰帶、黑褲襪、黑皮鞋。
  • 夏季運動服:短袖、淺紫長褲、白短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 冬季運動服:淺紫外套、長袖、淺紫長褲、白襪、白色為主的球鞋。

學校周邊

  1. 新莊國小
  2. 台北捷運橘線新莊線新莊站(O2)
  3. 新莊區公所
  4. 新莊國中
  5. 新莊地藏庵
  6. 新北市警察局新莊分局
  7. 新莊區戶政事務所
  8. 新北市消防隊新莊分隊
  9. 新莊地政事務所
  10. 奇洛的家

學校

学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学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幼稚園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2];而中国最早的學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英国,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学)和中学。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从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見的分類

英國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评與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学。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見

等級分類

學校分類

學校組成

參考文獻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