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万神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条目)
 
HLY對話 | 貢獻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8DB3D3;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万神 ''' </p>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万神 殿</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e97793cac3838285.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67729&sid=5980499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th.bing.com/th/id/R.6758c60833751880c2accfb70e84bb55?rik=SCE8eGJtJ4%2f%2fxQ&pid=ImgRaw&r=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learnreligions.com/pantheon-in-rome-history-and-architecture-249498 圖片來自learnreligions]
| align= light|
+
</small>
 
 
中文名:
 
罗马万神殿
 
 
 
地理位置:
 
意大利罗马
 
 
 
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建造时间:
 
公元118年-126年
 
 
 
建造方法:
 
  承重石造建筑
 
 
 
 
|}
 
|}
  
'''万神殿'''是 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 一座[[罗马 帝国]]时期建筑, 元前27-25 年, 罗马帝国 首任 皇帝[[ 屋大维]] 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 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 诸神 ,可谓奥古斯都时期 经典建筑 罗马万神殿建 强大 屋大维时期 八月的Augustus,来源于屋大维的封号Augustus。<ref>[http://news.sohu.com/a/574299561_121119000      惊艳千年的 万神 殿穹顶,原来是 他而建!]搜狐</ref>
+
'''万 神庙'''(義大利語:Pantheon),又译'''万神殿'''、'''潘提翁 神殿''' ,位于[[意大利]][[罗马]], 是一座[[ 罗马]]时期 的宗教 建筑, 后改 成一座[[教堂]]。 元609 年,[[东 罗马帝国]] 皇帝 将万神庙献给[[ 教宗博義四世]], 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 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 正式名称 其完美 古典几何比例 ,万神 庙被[[米开朗基罗]]誉 “天使的设计”。
 
 
== 建筑历史 ==
 
  
Pantheon是个希腊词,其意为'所有的 "。它是供奉宇宙主要神祗的神殿。起初是根据阿格里帕的意愿於公元前27年至25年 造的。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 罗马帝国时期 建筑,始建于 公元 前27-25 年, 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 屋大维的 女婿 戈利巴 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 ,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公元80年 的火灾,使万神殿的大部分被 毁, 仅余一长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岗岩石柱16根,这一部分被作为后来 重建 的万神殿的门廊,门廊顶上刻有初建时期的纪念性文字,从门廊正面的八根巨大圆柱仍可看出万神殿最初的建筑规模
+
==介紹==
 +
庙始 罗马 共和国向 帝国 转变 时期 (约 公元 前29-19 ,屋大维的 副手[[瑪爾庫斯·維普撒尼烏斯· 格里帕|马库斯·阿格里帕]]受委托修 了一座早期[[ 庙]] 后于 公元80年 焚毁。[[图密善|图密善皇帝]]修复后又于公元110年左右焚 。公元120年代 由[[哈德良|哈德良皇帝]] 重建。
  
  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 建筑 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 圆形 其内仍供奉罗马 神袛 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 多尊圣骸保存于内 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协约将其定 位[[ 意大利]] 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 被视为异教建筑而毁灭 万神殿(Pantheon):战场地区最重要 古迹 万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 罗马帝国时期 建筑物,经历了十八个世纪 沧桑后,铜门和拱门屋顶完整如初
+
  这座 建筑 总体呈[[圓柱形| ]] 在山墙下有一条由大型[[花岗岩]][[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组成 门廊(一级有8根,后面 两组四根) 一个[[长方形]]的前厅 门廊与[[圆形]]的大厅连接起来 圆形大厅 于一个带围堰的[[混凝土]][[ 圓頂|穹顶]]下, 中央 一个寓意通向[[天堂]]的圆形开孔 。万神殿的 穹顶在建成近两千年后仍然 世界上最大 无[[钢筋]]混凝土穹顶。[[半球體|半球体]] 高度和内圆 直径相同
  
  这座建筑之所以 保存完好的 原因是,[[ 拜占庭]] 皇帝福卡於公元609年将 作为礼物赠给教皇博尼法乔四 世, 后者将它改为 教堂, 用以 供奉 殉难 圣母 。这座结构强固 谐的建筑巍然挺立 ,殿 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 马古典圆形大厅 。殿 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直径与高度相等 约四十三米。 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 体与地相接。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表现出古罗马 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深奥的计算方法
+
  万神庙是 保存 完好的[[ 古羅馬建築|古罗马建筑]] 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被持续使用。自7 纪以来 万神殿一直被用作一座[[ 教堂]] 专门 供奉 圣母和 殉道者们” ({{lang-la|Sancta Maria ad Martyres}} 但非正式地称为“Santa Maria Rotonda”)。万神 殿 广场被称为 通达广场 万神 殿 是国家财产 由[[意 利]]文化遗产及旅游部通过拉齐奥马 博物馆管理。2013年 参观万神庙 人数超过600万
  
  万神殿 里埋葬着一些伟 大的 意大利艺术家 最重要 人物是[[ 拉斐尔]] 。在拉斐尔的墓上,是他的弟子洛伦泽托所作的一尊雕像:巨石圣母。在意大利统一后 万神殿 成为 国王的陵墓。维托里奥 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 就埋葬在万神殿左右两边 后殿里
+
 万神殿 大的 圆形穹顶单元,带有传统的神庙门廊 在古罗马建筑 是独一无二 。而且,在[[ 古典復興主義|古典复兴]] 时期 成为 了一个标准样板 并被 [[建筑师]]多次借鉴
  
== 建筑 特色 ==
+
==  历史 ==
 +
万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由[[屋大维]]的副手[[瑪爾庫斯·維普撒尼烏斯·阿格里帕|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馬克·安東尼|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克利奥帕特拉]]。相传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69年12月19日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 建筑 的罗马皇帝[[哈德良|-{哈德良}-]]下令重建。上边的铭文刻着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卢奇乌斯之子[[瑪爾庫斯·維普撒尼烏斯·阿格里帕|马库斯·阿格里帕]]在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时所建),但已很难考证这部分是否来自阿格里帕时代。
  
 万神庙 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 重建 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 也是 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万神庙 平面 圆型的,穹顶直径达43.3米,顶端高度也是43.3米 按照当时的观念 穹顶象征天宇。穹顶中央开了一个直径8.9米的园洞,可能寓意着神 世界 世界的某种联系 从园洞进来柔和漫射光,照亮空阔的 部,有一种宗教 宁谧气息。 穹顶的 外面覆盖着一层 镀金铜 (公元8 世纪时 ,教皇格里高利三世(GregoryⅢ)用铅瓦覆 )
+
  公元60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将 万神庙 献给[[教宗博義四世]] ,后 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 也是 今天 万神庙 的正 名称 为铲除异教影响 三角楣上 浮雕 庙内 众神雕像被捣毁,但建筑保留了下来 这一时期虽然庙 内的[[大理石]]和[[ 穹顶]]上 的镀金[[青 ]]板屡次被盗,但最终都又都重新寻获 世纪时 期门廊正上方被加 了一座钟塔。
  
外墙面划分为3层,下层贴白大理石,上两层抹灰,第三层可能有薄壁柱作装饰。下两层是墙体,第三层包住穹顶的下部,所以穹顶没有完整地表现出来。这大概是 为了:第一,减少穹顶 侧推力的影响;第二,把墙加高,体型比较匀称;第三 当时还没有处理饱满的穹顶的艺术经验,也没有这样的审美习惯
+
[[文艺复兴]]时期该建筑物成 为了 意大利建筑师们殷切学习 对象;1435年 東罗马[[元老院]]宣布对该建筑进行保护
  
神庙本身正面也呈长方形,平面为圆形,内部为一由8 根巨大拱壁支柱承荷的圆顶大厅。这个古代 界最大的穹顶直径43.3 米,正 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 成为整个建筑的唯一入光口。大厅直径与高度也均为43.3米,四周墙壁厚达6.2 米,外砌以巨砖,但无窗无柱。据说,万神庙是第一 内部装饰胜于外部造型的罗马 但原有部分[[青铜]] [[ 大理石]][[ 雕刻]] 失之于外国掠夺或移用于后 建的罗马 建筑,外部 瑰丽红石也已 翼而飞 失去昔日的风采。现唯神庙入口处 两扇青铜大门为至今犹存的原物 门高7米,宽 厚, 当时 界上最大 青铜门
+
17 当[[聖 ]]准备 重建[[舊圣伯多祿大殿|聖伯多祿大殿]]时 ,[[ 教宗乌尔巴諾八世]]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 青铜 板拆下来熔化,用来建造[[圣伯多祿大殿]] [[ 祭坛]] 上的天盖,以及[[ 聖天使城堡]] 的80门大炮。乌尔巴諾八世为了仿造其他中世纪时期的教堂,下令拆除中世纪钟塔,并在门廊两侧 两座巴洛克风格 [[钟塔]]。这些作为都引起了 罗马 的不 拉丁[[谚语]]“蠻族没做 巴貝里尼做了”(「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 来。[[巴貝里尼家族|巴貝里尼]](Barberini) 乌尔巴諾八 世的 姓氏
  
  万神庙门廊高 雄壮,也华丽浮艳,代表着罗 建筑的典型风格。它面阔33米,正面有长方形柱廊,柱廊宽34 米,深15.5 米;有科林斯式石柱16 根,分三排,前排8 根,中、后排各4 根。柱身高14.18米,底径1.43 米,用整块 及灰色[[花岗岩]] 加工而成。柱头和柱础则是白色大理石。山花和檐头 雕像, 门扇、瓦、廊子里的天花梁和板,都是铜 包着金箔。直径为43.4米的 万神 庙大圆顶 世界纪录,直到1960 在罗马所建的直径达100米的新体育馆大圆顶打破
+
  不过意大利人最终还是报了仇:在为意 利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 莱二世]] 造墓时,人们特地熔化了聖天使城堡 一尊 炮来 墓地装饰 象征性地夺回了 万神 青铜;而两座钟塔也最终在1883 年被 拆除
  
 万神 殿(Pantheon):战场地区最重要 古迹是万神殿 ,它是 唯一保存完整的罗马帝 时期 的建筑 物,经历了十八个世纪 沧桑后,铜门和拱门屋顶完整如初
+
 万神 庙今天还是意大利 一个教堂,这里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 但同时 世界各 游客们竞相参观 对象,以及[[ 建筑 史]]上重要 里程碑
  
  这座 结构 强固和谐 建筑巍然挺立 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 圆形 大厅。殿堂内 比例协调,十分恰当: 直径 与高度相等 约四十三米 大圆 顶的 基座从总 度的 地方开始建起。殿顶 圆形 曲线继续向下延伸 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 。这是 建筑史上 奇迹 表现出古罗马 建筑师们高深 的建筑 知识和深奥 计算方法
+
== 建筑 结构 ==
 +
万神庙 结构简洁明瞭 主体呈[[ ]] ,顶 覆盖着一个 直径 达43.3米的[[穹顶]] 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 顶的 点也是43.3米,顶部有 个直径8.9米 的圆形 大洞 用于采光 。这 个洞也 万神庙唯一 采光点,这样以来光线从顶部泄下 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 角度,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 感觉,十分适合宗教 建筑的 本性
  
  万神殿里埋葬着 些伟 大的 意大利艺术家 最重要的 物是拉斐尔。 拉斐尔的墓 ,是他 洛伦泽托所作 一尊雕像:巨石圣母 在意大利统一后, 万神 殿成为国王 陵墓。维托里奥 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 玛尔盖丽妲王后就埋葬在万神殿左右两边 后殿里
+
  穹顶内部还做了五层凹格,凹格的面积逐层缩小,但是数量相同,因此更加衬托出穹顶的巨大,并给人以 种向上的感觉。 理石 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图案 并在 间稍稍突起,这样当 庙宇中间向四周看去时,地面 上的 图案会变形,进一步给人造成一种大空间 错觉 。万神 庙圆形主体的前方有一个宽34米、深15.5米 [[柱廊]],共有16根柱子 每根都是用整块 [[花岗石]]制成,柱 高达12.5米,底部基座 直径有1.43米
  
== 穹顶 ==
+
万神庙整幢建筑都用[[混凝土]]浇灌而成,但是当时的人们能用混凝土浇灌出如此巨大的 穹顶 依然是一个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难以浇灌出这么大的一个穹顶,因为混凝土的[[张力]]将无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人们后来利用分析得知,古罗马人当时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特殊,是使用来自[[那不勒斯]]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然后在建造穹顶时,将比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后逐渐选用比较轻的骨料向上,到顶部时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削薄,从穹顶根部的5.9米一直减少到顶部的仅1.5米。
  
早在古代,万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誉为" 罗马奇观" 。时至今日,它仍是一个奇观: 屹立不倒,就如同1,900年前哈德良皇帝下令建造它时一样。这座神殿堪称圆屋顶的登峰造极之作,而圆屋顶正是罗马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万神殿的圆屋顶直径143英尺,相当于自由女神像从鞋子到火炬的距离。在15世纪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屋顶,其高度和直径相等,构成一个完美的半球。这种建筑只有用罗马人发明的混凝土才能建成,但他们并没有钢筋来加固混凝土。罗马人是如何建造这个圆屋顶的呢?他们用浮石掺入混凝土,制成一种非常轻质耐用的建筑材料。这种特制的混凝土被浇注入壳体,自下而上渐渐变薄,圆屋顶的底部有22英尺厚,而顶部仅有2英尺厚。万神殿既是一座庙宇,又是一座皇家纪念物,始建于公元118年,与大角斗场和卡拉卡拉浴场共同代表了光辉灿烂的罗马建筑。它的主体呈圆形,顶上覆有直径达43.3米的巨大穹顶,这个跨度直到19世纪还无可匹敌。支撑穹顶的墙垣高度与穹顶半径大体相同,这种简单明确的几何关系使万神殿的单一空间显得格外完整,暗含宇宙的意味。穹顶正中有一个圆形大洞,直径8.9米,这是神殿惟一的采光来源,好像上天的眼睛发出的神圣光芒,营造出殿堂与神灵相通的神韵。神殿的圆顶和混凝土外壳结构在后来的基督教时代仍然被不断使用,这种穹顶成为欧美城市建筑艺术的基本形式,甚至改变了城市的轮廓线,影响极为深远。
+
==影片==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5-7qGPl6U
 +
|alignment=center
 +
|dimensions=48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The Roman Pantheon Explained
 +
}}
 +
</div>
 +
{{-}}
  
==  来源 ==
+
==  文獻 ==  
[[Category:740 歐洲史地總論]]
+
{{reflist}}
 +
[[Category: 740 歐洲史地總論]]

於 2023年12月21日 (四) 10:35 的最新修訂

萬神廟

圖片來自learnreligions

萬神廟(義大利語:Pantheon),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位於意大利羅馬,是一座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廟獻給教宗博義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由於其完美的古典幾何比例,萬神廟被米開朗基羅譽為「天使的設計」。

介紹

萬神廟始建於羅馬共和國向帝國轉變時期(約公元前29-19年),屋大維的副手馬庫斯·阿格里帕受委託修建了一座早期神廟。後於公元80年焚毀。圖密善皇帝修復後又於公元110年左右焚毀。公元120年代,由哈德良皇帝重建。

這座建築總體呈圓柱形,在山牆下有一條由大型花崗岩科林斯柱組成的門廊(一級有8根,後面有兩組四根)。一個長方形的前廳將門廊與圓形的大廳連接起來,圓形大廳位於一個帶圍堰的混凝土穹頂下,中央有一個寓意通向天堂的圓形開孔。萬神殿的穹頂在建成近兩千年後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穹頂。半球體的高度和內圓的直徑相同。

萬神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羅馬建築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被持續使用。自7世紀以來,萬神殿一直被用作一座教堂,專門供奉「聖母和殉道者們」 (拉丁語Sancta Maria ad Martyres,但非正式地稱為「Santa Maria Rotonda」)。萬神殿前的廣場被稱為羅通達廣場。萬神殿是國家財產,由意大利文化遺產及旅遊部通過拉齊奧馬球博物館管理。2013年,參觀萬神廟的人數超過600萬。

萬神殿巨大的圓形穹頂單元,帶有傳統的神廟門廊,在古羅馬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在古典復興時期,它成為了一個標準樣板,並被後來的建築師多次借鑑。

歷史

萬神廟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該廟由屋大維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為的是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克利奧帕特拉。相傳這座最初的廟宇在公元69年12月19日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愛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上邊的銘文刻着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盧奇烏斯之子馬庫斯·阿格里帕在第三次擔任執政官時所建),但已很難考證這部分是否來自阿格里帕時代。

公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廟獻給教宗博義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為剷除異教影響,三角楣上的浮雕和廟內的眾神雕像被搗毀,但建築保留了下來。這一時期雖然廟內的大理石穹頂上的鍍金青銅板屢次被盜,但最終都又都重新尋獲。中世紀時期門廊正上方被加蓋了一座鐘塔。

文藝復興時期該建築物成為了意大利建築師們殷切學習的對象;1435年,東羅馬元老院宣布對該建築進行保護。

17世紀中葉,當聖座準備重建聖伯多祿大殿時,教宗烏爾巴諾八世將門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熔化,用來建造聖伯多祿大殿祭壇上的天蓋,以及聖天使城堡的80門大炮。烏爾巴諾八世為了仿造其他中世紀時期的教堂,下令拆除中世紀鐘塔,並在門廊兩側建兩座巴洛克風格的鐘塔。這些作為都引起了羅馬人的不滿,拉丁諺語「蠻族沒做的事,巴貝里尼做了」(「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而來。巴貝里尼(Barberini)是烏爾巴諾八世的姓氏。

不過意大利人最終還是報了仇:在為意大利第一位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造墓時,人們特地熔化了聖天使城堡的一尊大炮來做墓地裝飾,象徵性地奪回了萬神廟的青銅;而兩座鐘塔也最終在1883年被拆除。

萬神廟今天還是意大利的一個教堂,這裡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各國遊客們競相參觀的對象,以及建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建築結構

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瞭,主體呈形,頂部覆蓋着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1436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着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十分適合宗教建築的本性。

穹頂內部還做了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但是數量相同,因此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並給人以一種向上的感覺。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圖案,並在中間稍稍突起,這樣當人站在廟宇中間向四周看去時,地面上的格子圖案會變形,進一步給人造成一種大空間的錯覺。萬神廟圓形主體的前方有一個寬34米、深15.5米的柱廊,共有16根柱子,每根都是用整塊的花崗石製成,柱子高達12.5米,底部基座的直徑有1.43米。

萬神廟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但是當時的人們能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一個奇蹟。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難以澆灌出這麼大的一個穹頂,因為混凝土的張力將無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人們後來利用分析得知,古羅馬人當時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特殊,是使用來自那不勒斯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然後在建造穹頂時,將比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後逐漸選用比較輕的骨料向上,到頂部時只使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頂的厚度也逐漸削薄,從穹頂根部的5.9米一直減少到頂部的僅1.5米。

影片

The Roman Pantheon Explained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