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戰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印边境战争(Sino-Indian War,भारत-चीन युद्ध Bhārat-Chīn Yuddh)是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之间的一场边境战争。在中国也被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与印度的边界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这场战争在西段和东段同时进行,又以东段由藏南地区(印度称为“东北边境特区”)为主战场。由于战场处于高海拔地区,環境惡劣,雙方都有后勤補給困难的問題。中國在取得胜利目標後即撤回。最终,中国占领了中印西线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印度则重新佔領絕大部分中印东线爭議的藏南地區(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兩國皆宣布勝利。同時这场战争对兩國的國内局势与国际地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阻碍着中印关系[1] 的深入发展,并且对中苏和中美关系的走向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藏南地区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爆发,引发驻藏清军哗变。西藏政府驅逐清朝驻藏大臣和所有驻藏清军,宣佈獨立。1913至1914年間,英属印度與西藏噶廈及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西姆拉進行了三方會談。然而袁世凯政府因無法接受談判協定,於1914年7月退出談判。同日,西藏政府與英國驻印度殖民政府簽訂了西姆拉條約,划定“麦克马洪线”,将面积达9万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划归英属印度。但历届中国政府都拒绝承认条约的合法性。
1947年印度獨立后,印度主張有权继承原來的英屬印度领土。同时认为经由英印当局和西藏当局认可的麦克马洪线已成为法定边界,无论中国承认與否。印度政府内较激進的观点認為麦克马洪线的原意是中印边界位于喜玛拉雅山山脉最高脊。凡是既定的麦克马洪线在喜玛拉雅山脉最高脊以南处,原意上的麦克马洪线应被视为通过实际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喜玛拉雅山脉最高脊处。
中印关系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军事行动和谈判,入驻西藏。印度驻华使馆向中国政府发出照会中说:“中国军队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认为是可悲的。”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参与朝鲜战争之际,派兵占领了西藏噶廈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
1959年藏区骚乱后,十四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成立西藏流亡政府,主張西藏独立。5月16日,北京官方指责印度干涉中国内政。1959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会见苏联等11国社会主义国家的访华代表团和驻华使节时指出: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目的是要“使西藏停滞不前,不改革,作为‘缓冲国’,置于印度势力之下,成为它的保护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陈毅在1959年12月底的一次报告中谈道,他认为尼赫鲁有三个目的:第一,削弱中国的政治影响,第二,打击国内印共的势力;第三,为了获取美援。
1960年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尼赫鲁总理会谈,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1960年后,中蘇开始交惡,而中美关系因朝鲜战争的原因也处于僵局。而印度與正在进行冷战的蘇聯和美国关系都不错。
國際局勢
1962年8月古巴飛彈危機爆發,造成美蘇關係緊張,無暇干預中印衝突。10月28日蘇聯同意從古巴撤除飛彈,危機結束,中印边境战争第一階段於同日結束。
历史背景
阿克赛钦
拉達克王國原本向西藏進貢。1834年,錫克帝國派左拉瓦爾•辛格征服拉达克。1846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赢得第一次英国锡克战争,建立了查漠-克什米尔土邦,占领拉达克地区。1865年印度测量局官员威廉•约翰逊|William Johnson (surveyor)绘制了一条“约翰逊线”,将包括阿克赛钦在内的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英属印度,使阿克赛钦变成英印克什米尔的一部分,但英国政府并未知会当时的清政府。据荣赫鹏爵士描述,1880年代末的赛图拉镇无人定居,只有一座可能是由克什米尔人废弃的城堡。1892年,中国派官员李源钢在喀喇昆仑山口树立了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