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胡十六国」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623 晉及南北朝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5: 行 5:
 
==名称==
 
==名称==
  
 “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民族,代表统治北方诸国的民族。实际上,北方诸国的统治者还包含[[汉族|汉人]](前凉、西凉等等)、丁零人(翟魏)、卢水胡(北凉)与匈奴人铁弗(胡夏)等民族。而地方人民也遗留不少汉人,与统治民族形成合作关系。“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ref>[https://www.dugoogle.com/lishi/1011309.html 五胡乱华是哪五个民族,五胡十六国入侵结果影响],世界之最,2018-2-6</ref>。他自北方诸国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胡夏为十六”),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实际上,北方诸国还包括[[冉魏]]、翟魏、西燕、仇池、谯蜀等等国家。总之,五胡十六国只是北方诸国的概称,并不是[[北方]]诸国只有五个民族统治,以及只存在十六个[[国家]]。
+
 “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民族,代表统治北方诸国的民族。实际上,北方诸国的统治者还包含[[汉族|汉人]](前凉、西凉等等)、丁零人(翟魏)、卢水胡(北凉)与匈奴人铁弗(胡夏)等民族。而地方人民也遗留不少汉人,与统治民族形成合作关系。“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ref>[https://www.dugoogle.com/lishi/1011309.html 五胡乱华是哪五个民族,五胡十六国入侵结果影响],世界之最,2018-2-6</ref>。他自北方诸国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五凉]] 、四燕、[[三秦]]、二赵,成汉、胡夏为十六”),共有:[[成汉]]、[[ 前赵]] [[ 后赵]] [[ 前凉]] [[ 前燕]] 、[[前秦]]、[[ 后燕]] [[ 后秦]] [[ 西秦]] [[ 后凉]] [[ 南凉]] [[ 西凉]] 、[[北凉]]、[[ 南燕]] [[ 北燕]] 及胡夏等国;实际上,北方诸国还包括[[冉魏]]、翟魏、[[ 西燕]] [[ 仇池]] 、谯蜀等等国家。总之,五胡十六国只是北方诸国的概称,并不是[[北方]]诸国只有五个民族统治,以及只存在十六个[[国家]]。
  
 
==历史==
 
==历史==
行 14: 行 14: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隋朝]]时期才大致上完成。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隋朝]]时期才大致上完成。
 +
 +
==视频==
 +
===<center> 五胡十六国 相关视频 </center>===
 +
<center> 中国通史之五胡十六国 </center>
 +
<center>{{#iDisplay:o0613q53wq7|560|390|qq}}</center>
 +
<center> 西晋以后的“五胡乱华”以及“五胡十六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center>
 +
<center>{{#iDisplay:o0666qk315o|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623 晉及南北朝]]
 
[[Category:623 晉及南北朝]]

於 2020年3月1日 (日) 21:42 的最新修訂

五胡十六國(304年-43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及成漢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族鮮卑族羌族氐族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成漢、胡夏為十六國),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

名稱

「五胡」即匈奴、羯、鮮卑、氐、羌五個民族,代表統治北方諸國的民族。實際上,北方諸國的統治者還包含漢人(前涼、西涼等等)、丁零人(翟魏)、盧水胡(北涼)與匈奴人鐵弗(胡夏)等民族。而地方人民也遺留不少漢人,與統治民族形成合作關係。「十六國」則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鴻私下撰寫的《十六國春秋》而得名[1]。他自北方諸國中選出國祚較長、影響力大、較具代表性的十六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成漢、胡夏為十六」),共有:成漢前趙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燕後秦西秦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國;實際上,北方諸國還包括冉魏、翟魏、西燕仇池、譙蜀等等國家。總之,五胡十六國只是北方諸國的概稱,並不是北方諸國只有五個民族統治,以及只存在十六個國家

歷史

西晉時期,五胡居於西晉北方、西方的邊陲地區,對晉王朝呈現半包圍局面。由於晉廷的腐敗和漢官的貪污殘暴,五胡在八王之亂後紛紛舉兵,史稱五胡亂華[2]。在西晉滅亡後,華北地區戰火紛飛,掠奪與屠殺不斷。經濟受到嚴重摧毀,影響中華的民族、文化政治軍事等發展走向。永嘉之亂帶給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難到涼州、遼東以及江南地區,使這些地區的經濟文化漸漸繁榮。在諸國混戰期間,前秦宣昭帝苻堅一度統一華北,但在南征東晉時,於淝水之戰慘敗。其後各族於關東及空虛的關中叛變,加上東晉北伐,前秦全面崩潰,北方再度混亂。北魏立國後,經過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的經營,最後於439年統一華北,進入南北朝

意義

北方各族的內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各國的君主為了增強實力,也在各自的根據地上實行一些發展生產的政策,使得各地區在華北動盪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穩定的局面。該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續到隋朝時期才大致上完成。

視頻

五胡十六國 相關視頻

中國通史之五胡十六國
西晉以後的「五胡亂華」以及「五胡十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