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使君子学名:“Quisqualis indica”)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使君子属植物使君子科。本种为古今中外著名的驱虫药,至少已有1600多年历史于治疗小儿病患上[1]。秋季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目录

名称

本种别称“留球子、留求子、史君子、史君根、吏君子、水君子、水君叶、四君子、四蜀使君子、病疳子、舀求子、君子仁、索子果、郭砸满、杜蒺藜子、郎姆活、山羊屎、仰光藤”等[2][3][4][5]

分布

分布于台湾中国大陆印度缅甸菲律宾等地,中国大陆境内分布于重庆四川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重庆市铜梁区水口镇是全国最大的使君子生产基地,早在清乾隆时期,该镇居民就开始种植使君子,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2014年,获得国家地理标识的称号。多生长于海拔1000-2500的山坡、路旁、平地等向阳的灌木丛[6][7]

分类

本种最早的学名“Quisqualis indica”由林奈所取,所在的使君子属(Quisqualis)曾被视为与风车藤属(Combretum)不同的属,直到1998年才将两属合并,改用现名。 过去也有学者将本种多毛的个体当作本种的变种,称为“毛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var. villosa),但现在已被鉴定为无效,只是本种的异名。

形态特征

使君子是一种攀缘藤本植物,幼时呈灌木状。幼嫩部份披棕黄色短柔毛。椭圆形、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对生或近对生,薄纸质,先端渐尖或有时尾尖,基部近圆形,表面近无毛,背面披棕黄色柔毛,全缘或稍呈浅波状,侧脉每边7-8条,长约5-13厘米,宽约2.5-6厘米;叶柄披毛,无关节,幼时密披棕黄色柔毛,长约1厘米,落叶后宿存的叶柄基部逐渐硬化成剌状体。 花为近伞房状的穗状花序,顶生,有花10馀朵,两性;苞片卵形至线状披针形,披毛,早落,长约5-8毫米;花萼绿色,萼裂片三角形,顶端有5枚小齿,披毛;萼管细长,披疏黄色短柔毛,长约5-9厘米;花瓣5片,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顶端钝圆,初开时为白色后转变为红色,长约1.2-2.4厘米,宽约2-10毫米;雄蕊10枚,花丝呈2轮高低排列,上轮著生于柱头上方,伸出冠外,下轮生于柱头下方,不伸出冠外;子房下位,呈纺锤形,披毛,5棱,1室,胚珠3颗;花柱柔弱,基部与萼管贴合,上部分离,略伸出冠外;柱头微扩大,两侧稍扁平。果为核果,青黑或褐色,卵形至纺锤形,顶端狭尖,基部钝圆,有明显的圆形果梗痕,具5条纵棱,偶有4-9棱,无毛,革质,成熟后顶部开裂,开裂为3-5瓣,长约2.5-4厘米,宽约1.2-3.3厘米。种子1颗,圆柱状纺锤形,白色,有多数纵皱纹,长约2.5厘米,宽约10毫米。 [8][9][10]

医药用途

使君子干燥成熟果实入药,味甘,性温,无毒,归脾、胃经,药材主产于中国大陆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重庆、贵州等省地,中医归类为驱虫药健脾药中药名为使君子,药用之名始载《开宝本草》,于能杀虫消积、健脾,具驱虫、抗皮肤真菌等功效,主治虫积腹痛、腹胀、泻痢、小儿疳积、乳食停滞等,现代临床应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及外用于各类皮肤真菌感染、阴道毛滴虫等治疗上。

使君子的叶入药,味辛,性平,归脾、胃经,中医归类为驱虫药。中药名为使君子叶,具杀虫解毒、理气健脾等功效,主治小儿疽积、儿积、脘腹胀满、疮疖溃疡等治疗上[4]

使君子的根入药,味辛、苦,性平,归脾、肺经,中医归类为健脾药、宣肺药。中药名为使君子根,具降逆止咳、杀虫健脾等功效,主治咳嗽、痢疾、虫积等治疗上[3]

药材鉴定

本品干燥成熟果实,于秋季果皮变为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后晒干或烘干;表面黑褐色至紫黑色,平滑具光泽,椭圆形或卵圆形,横切面多为五角星形,棱角处果壳较厚,中间呈类圆形空腔,质地坚硬,种皮薄易脱落;子叶黄白色,2枚,断面有裂纹,有油性;气微香,味微甜。本品种载录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定为中药使君子的法定原植物来源种,主要透过性状为指标,以控制药材的质量。传统经验则认为以个大、色紫黑、具光泽、仁饱满、色黄白者为佳[11]

化学成份

种子含氨基酸及其盐类、脂肪酸类、三萜类固醇类成份;果肉含脂肪类及可水解鞣质类成份;花和叶中含黄酮类成份;种仁含脂肪酸,当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亦含饱和脂肪酸。当中的使君子氨酸使君子氨酸钾为驱虫活性成份。

中医医理

内经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明白告诉我们要合乎道,要预防疾病,必须从身心调适著手。为医者身体力行,则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本草纲目 电子书 [1] 黄帝内经 电子书 [2]

相关影片

Growing RANGOON CREEPER (Quisqualis Indica/Combretum Indicum) Update
Quisqualis indica L.-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s .
Rangoon creeper single and double varieties ( Quisqualis indica ) (Radha madhavi )
The Rangoon Creeper: Quisqualis indica

参考文献

  1. 《当代药用植物典 4》. 萧培根. 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 2007年8月: 第403-406页. ISBN 978-988-99226-3-4. 
  2. Quisqualis indica中国自然标本馆
  3. 3.0 3.1 史君根意古中医
  4. 4.0 4.1 水君叶意古中医
  5. 物种基本资料台湾野生植物资料库
  6. 横断山植物志上册第1240页
  7. 海南植物志第44页
  8. 福建植物志第77页
  9. 贵州植物志第200页
  10. 校园常见植物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1-06.国立台南大学
  11. 《常用中药材鉴别图典》. 赵中振、陈虎彪. 万里机构. 2010年1月: 第336页. ISBN 978-962-14-4150-8.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