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
图片来自cnyes

南沙群岛主权争议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汶莱印度尼西亚之间关于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争议。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越南均宣称拥有该群岛完整的主权,马来西亚菲律宾汶莱则宣称拥有部分岛屿的主权,而印度尼西亚则是宣称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南海诸岛最早记载于中国汉代,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捕渔场。19世纪末,清朝正式把南海纳入中国版图,并由广东水师负责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巡防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政府派遣军舰收回被日军所占据的南海诸岛,并划入其十一段线之内,称其为中华民国在南海的疆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张已继承了中华民国在南海的权利,改定九段线

1970年以后,南海被发现蕴含大量资源,适逢中国政局不稳无暇兼顾,越南共和国南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乘机进占领台海双方所声索的南海岛礁。1974年1月,中国南越爆发西沙海战,前者战胜,并取得西沙群岛全部控制权,适逢中美蜜月期,中国的做法没有受到太多的批评。198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越南爆发赤瓜礁海战,前者再度战胜,并取得赤瓜礁等7个岛礁的控制权,巩固了主权。进入二十一世纪,越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多国分别展开填海造陆。

2012年发生黄岩岛对峙事件,在一次台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中沙黄岩岛控制权,此后菲律宾单方面向位于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1] (PCA)提出南海仲裁,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侵犯菲律宾的海洋权益(详见: 南海仲裁案),在菲律宾向常设仲裁法院提出仲裁后,美国调整亚洲的美军军事部署,加强菲律宾的关系,以军舰巡逻协防南海,确保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则决定在南沙群岛开展太平洋最大规模的人工造陆活动,宣示主权。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缺席的情况下作缺席审判,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的九段线“无效”,否定其对南海的历史权利。此外认为南沙群岛无一岛屿能够产生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南海岛屿遭到降格。当中最大的、由中华民国控制的太平岛不是岛屿,没有专属经济区。此次仲裁被认为是菲律宾的完全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张侵犯了菲律宾的主权。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认为仲裁庭没有管辖权,因此不接受、不承认裁决,并于当天对美济礁渚碧礁的新建机场进行了校验飞行,遭到美国为首的国家以南海非军事化回应,区域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

中国

南沙群岛一直为中国渔民所使用,一些大的岛上都有中国渔民建的庙和打的水井等。 1946年法国的入侵才开始引起主权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越南三方均声称拥有该群岛完整的主权,马来西亚菲律宾则宣称拥有部分岛屿的主权,并且派军队进占相关岛礁,文莱印度尼西亚则是宣称拥有此区海域的主权,进而间接包含了南沙群岛部分区域。

有意见声称中国古代政府对西沙群岛的管理始于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为42郡,其中南海郡管辖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整个南海诸岛。但查现有秦汉文献中皆无管理南海诸岛之纪录。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粤之乱后,在海南岛儋耳朱崖两郡,辖南海诸岛,并派水师巡视西沙。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但也有意见认为,“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一语乃地理描述,并非代表这些“崎头”属东汉管理,否则《异物志》中众多地理描述都可被解释为东汉领地。

三国东吴将领康泰所著《扶南传》不仅提到了南沙群岛,而且对其形态描述道:“涨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盘古,珊瑚生其上也。”另外三国时的《南国异物志》有南沙群岛的记载。

南朝时,朝廷仍派出舟师巡视南海。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振州(今海南三亚)疆域“西南至大海千里”,西沙群岛包括在内。

年间,许多历史地理著作将西沙和南沙群岛相继命名为“九乳螺洲”、“石塘”、“长沙”、“千里石塘”、“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万里长沙”等。四代,以“石塘”、“长沙”为名记述南海诸岛的书籍多达上百种。

唐穆宗时明令岭南节度使管辖的范围包括南海诸岛。宋代赵汝适所著《诸蕃志》记载,唐贞元二年(公元789年),当时被称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南海诸岛即隶属于海南四州军。

《琼州府志》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将西沙群岛列为广南水军的巡海范围之内。宋代官修兵书《武经总要》记载,公元971年宋太祖建立巡海水师,对南海实施巡管,由此中国政府将南海海域纳入到海防范围。大约成书于1203至1208年的地方志书《琼管志》记载南海诸岛隶属于广南西路琼管安抚都监吉阳军的管辖范围,这标志著中国政府最晚从唐宋时期起,已将南海诸岛纳入版图,并明确了行政辖治。

元代,对南海诸岛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中有“万里石塘,由潮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原其地脉。历历可考。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其中“万里石塘”指包括今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还记载了元朝海军“发泉州,...过七洲洋,万里石塘(南沙群岛),历交趾,占城界”巡辖了南沙群岛。《元史》记载,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委派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进行测量,在绘制的《广舆图》中,把南海诸岛的西沙群岛标为“千里长沙”,南沙群岛标为“万里石塘”。

明代坤舆万国全图》将南沙群岛标注为“万里长沙”。明代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中标有石塘、长沙和石塘。从图中标绘的位置看,后一个石塘是今南沙群岛。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馀,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有关学者指出,明代《郑和航海图》标绘的“石塘”和“万生石塘屿”指的就是今天的西沙、南沙群岛。明代黄佐所著《广东通志》记载“七洲洋”即今西沙群岛,属于巡海备倭官巡海设防的范围。

清朝设立崖州协水师营,负责南海海疆巡视。清代《泉州府志》和《同安县志》记载了广东水师副将吴升对南海海域巡视的史实。 《琼州府志》和《崖州志》则记载:“崖州协水师营分管洋面,东自万州东澳港起,西至昌化县四更沙止,共巡洋面一千里,南面直接暹罗占城夷洋”。这清晰地表明,清代水师巡视范围涵盖了包括西沙、南沙在内的整个南海海域。 1909年4月广东总督张人骏命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西沙巡视。李准率军地官员及测绘人员、化验师、工程师、医生、工人等共计170馀人,分乘伏波、琛航、广金三艘兵船至西沙各岛及海域遍为巡查,先后命名了西沙14座岛屿。

清代《更路簿》记载了中国海南岛渔民所习用的南沙群岛各个岛、礁、滩、洲的地名具体方位,其中南沙计73个地名。在清代,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和1895年印行的《古今地舆全图》等许多地图均将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一些清朝的外交官员如驻英使节郭嵩焘亦指出西沙群岛属于中国。而越南方面则持否定态度,2012年7月越南国家博物馆公布一份清朝地图(原图为《皇朝直省舆地全图》,此图仅包括部分清代直省地区,并非全图),指地图未包括南海岛屿。

在清代官方文籍中,如1676年两广总督金光祖纂修的《广东通志》山川·万州条,1725年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等校修、1726年雍正皇帝御序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琼州府山川考二·万州条,1731年广东总督郝玉麟等修纂的《广东通志》山川·万州条,1822年两广总督阮元总裁、广东巡抚李鸿宾等监修的《广东通志》山川略十三·琼州府万州条,1679年万州知州李炎等原著、1819年万州知州汪长龄主修、1828年万州知事胡端书续修的《万州志》川条, 1841年明谊修张岳崧编纂的《琼州府志》万州海防条等官方文籍,均把“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列入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治范围内。

中国人民至迟明初就到南沙群岛从事开发渔业生产。早在明代,有海口港、前港和清澜港渔民及文昌县渔民到南沙群岛去捕捞海参等物。

1868年《中国海指南》记载了中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活动情况,郑和群礁有“海南渔民,以捕取海参,贝壳为活,各岛都有其足迹,亦有久居礁间者,海南每岁有小船驶往岛上。携米粮及其他必需品,与渔民交换参贝。船于每年十二月或一月离海南,至第一次西南风起时返。”清末以来,中国海南岛雷州半岛各地渔民都有人到南沙群岛去捕鱼,其中以文昌、琼海两县最多,每年仅从此二地去的渔船就各有十几条到二十多条。

民国以来中国渔民开发经营南沙群岛的史实,中外史料均有记载。日本小仓卯之助《暴风之岛》记载1918年他组织的探险队到达北子岛时发现三位文昌县海口人。 1933年日本三好和松尾到南沙调查时看到北子岛有中国人2名、南子岛有中国人3名住在那里。日本《新南群岛概况》记载,中业岛有渔民“栽种之甘薯”,“昔时有中华民国渔民居住于此岛,并种植椰子、木瓜、蕃薯和蔬菜等”。

历史

南沙群岛具有重要的战略、经济价值。1970年代,南海海域发现了丰富的海底石油蕴藏,遂引发了更激烈的领土主权争夺战,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也使冀望透过协调会谈来解决争议的想法,变得越来越难以实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