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受难记:最后的激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受难记:最后的激情
图片来自pixnet

受难记:最后的激情,2004年发行的讲述耶稣基督生命中最后十二个小时的独立制片电影。导演梅尔·吉勃逊筹措资金,根据《新约全书·四福音书》的内容而改编的剧本。[1]

影片中对话采用拉丁语希伯来语亚拉姆语(耶稣的母语),配以字幕。许多基督徒和一些政治立场保守的犹太人对这部电影给予赞赏。

剧情介绍 

《受难曲》是讲述纳匝肋(拿撒勒)人耶稣受难前十二小时的痛苦经历。电影故事由革责玛尼庄园(客西马尼园)开始。耶稣与十二门徒吃完最后的晚餐后,门徒伯多禄(彼得)、雅各伯(雅各)、若望(约翰)三人跟随耶稣来到革责玛尼庄园祈祷。

耶稣知道自己将要受死,非常难过,求父亲(天父)将这杯(上十字架受死)挪去,但是耶稣更愿意顺服天父的计画──上十字架受死,而魔鬼在旁边看好戏,自以为已得胜。耶稣如此祷告三次,并责怪门徒为何不能与祂同心祷告;祷告完后,耶稣被门徒犹达斯(犹大)出卖,耶稣被捕并被带回耶路撒冷城内,接受大司祭盖法(祭司长该亚法)的审判。大司祭指控耶稣自称天主之子(神的儿子;上帝之子),为异端,犯了亵渎神的行为,并应判死刑。

大祭司带耶稣到总督府,并向罗马总督比拉多(彼拉多)道出耶稣的罪名。总督有一个惯例,每逢逾越节都会随群众要求,释放一名囚犯。比拉多给公众选择释放杀人犯巴辣巴(巴拉巴)抑或是耶稣。犹太群众选择释放巴辣巴,并要求处决耶稣。

比拉多于是判耶稣行鞭刑以作惩戒,但当罗马士兵鞭打耶稣后,亦未能平息群众,群众要求判耶稣钉十字架。比拉多见无济于事,恐群众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表示撇清责任,然后吩咐百夫长做犹太人所想的去做。

耶稣背著十字架,经过了耶路撒冷的街道,到了哥耳哥达(各各他)。耶稣经历最后挣扎,明白祂的父亲(天父)为甚么舍弃他,并在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马利亚)面前,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断气之时,地面震动,看守的罗马军队因害怕逃回城内,只留下在十架前的百夫长。殿里的幔子裂开为二,使该亚法和祭司都惶恐。最后,耶稣从死里复活,并走出墓穴。

与传统故事不同处

电影中的一些描述并没有出现在有关耶稣受难的记载。电影开头的客西马尼园的一幕,撒但出现并尝试引诱正在祷告的耶稣。耶稣接着把撒但派出的蛇踏死,这印证了创世记中有关弥赛亚的预言,但四福音都没有记载耶稣这一个动作。此外,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上吊自杀前,被魔鬼化身的许多小孩折磨。电影也关注罗马皇帝提庇留彼拉多的关系,透过彼拉多和他的妻子讲及提庇留的命令防止犹大地的骚乱。电影清楚指出古利奈人西门是一个犹太人,虽然符类福音只提及他的名字和出生地。

其他独有情节包括一个在十字架上嗤笑耶稣的强盗被乌鸦啄去一只眼,和插叙耶稣当木匠时替罗马人造桌子。耶稣受鞭打时,撒但抱著魔鬼婴儿是在模仿传统的圣母玛利亚绘画,是要突显出魔鬼把原为美善的变为丑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