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侯惇」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25: 行 125:
  
 
'''<big><big>夏侯惇</big></big>'''(?-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big><big>夏侯惇</big></big>'''(?-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 吕布]] 军交战时,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行 158: 行 158:
 
 建安九年(204年),邺城破后,受任为伏波将军,受权能简单从事,不用拘于制度。与田畴为好友,曾帮曹操劝田畴再次投靠,但不成功。
 
 建安九年(204年),邺城破后,受任为伏波将军,受权能简单从事,不用拘于制度。与田畴为好友,曾帮曹操劝田畴再次投靠,但不成功。
  
 建安十一年(206年),卫固在河东反叛,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合兵一处,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征剿,又派张既去关中征调马腾等将领,都归钟繇节制,钟繇出兵进攻张晟等,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赦免了其余的党羽。  
+
 建安十一年(206年),卫固在河东反叛,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合兵一处,[[ 曹操]] 派夏侯惇前去征剿,又派张既去关中征调马腾等将领,都归钟繇节制,钟繇出兵进攻张晟等,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赦免了其余的党羽。  
  
 
 建安十二年(207年),因前后功劳增封邑一千八百户,与以前所赐的加上有二千五百户之高。  
 
 建安十二年(207年),因前后功劳增封邑一千八百户,与以前所赐的加上有二千五百户之高。  
行 205: 行 205:
 
==形象==
 
==形象==
  
 明代罗贯中所撰之《三国演义》第18回写道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战时迎战吕布部将高顺,高顺败逃,夏侯惇从后追赶,不料遭另一名敌将曹性射箭偷袭。夏侯惇左眼被射中,痛得怒吼一声便匆忙用手拔箭,却不慎连着眼珠子拔了出来。夏侯惇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睛塞进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枪纵马,上前杀了曹性报回一箭之仇。  
+
 明代[[ 罗贯中]] 所撰之《三国演义》第18回写道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战时迎战吕布部将高顺,高顺败逃,夏侯惇从后追赶,不料遭另一名敌将曹性射箭偷袭。夏侯惇左眼被射中,痛得怒吼一声便匆忙用手拔箭,却不慎连着眼珠子拔了出来。夏侯惇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睛塞进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枪纵马,上前杀了曹性报回一箭之仇。  
  
 虽然《三国演义》书内多有杜撰创作成分,故此“夏侯吞眼”一事理应纯属虚构。但是由于这段情节精密紧凑,不单止直接描绘出夏侯惇的勇猛无惧,更侧面映衬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的传统孔儒观念,因此一直深受说书人或普遍读者的喜爱,久而久之即成为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由是更加强了民间认为夏侯惇刚烈强悍的印象。
+
 虽然《[[ 三国演义]] 》书内多有杜撰创作成分,故此“夏侯吞眼”一事理应纯属虚构。但是由于这段情节精密紧凑,不单止直接描绘出[[ 夏侯惇]] 的勇猛无惧,更侧面映衬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的传统孔儒观念,因此一直深受说书人或普遍读者的喜爱,久而久之即成为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由是更加强了民间认为夏侯惇刚烈强悍的印象。
  
 
{{#ev:youku|XNDM5NzExNjQ3Mg|center}} 来自优酷网 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战夏侯惇视频
 
{{#ev:youku|XNDM5NzExNjQ3Mg|center}} 来自优酷网 三国演义中关羽大战夏侯惇视频
行 218: 行 218:
  
 
* 《[[三国志]]》: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 《[[三国志]]》: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 《[[资治通鉴]]》: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泽。畿知诸县附已,乃出,单将数十骑,赴坚壁而守之,吏民多举城助畿者,比数十日,得四千余人。固等与高干、张晟共攻畿,不下,略诸县,无所得。曹操使议郎张既西徵关中诸将马腾等,皆引兵会击晟等,破之,斩固、琰等首,其余党与皆赦之。
+
* 《[[资治通鉴]]》: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泽。畿知诸县附已,乃出,单将数十骑,赴坚壁而守之,吏民多举城助畿者,比数十日,得四千余人。固等与高干、张晟共攻畿,不下,略诸县,无所得。[[ 曹操]] 使议郎张既西徵关中诸将马腾等,皆引兵会击晟等,破之,斩固、琰等首,其余党与皆赦之。

於 2019年10月15日 (二) 20:14 的修訂

夏侯惇
夏侯惇
國家 東漢
時代 東漢末年
主君 漢靈帝漢少帝漢獻帝
夏侯
元讓
族裔


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西漢開國元勛夏侯嬰的後代。 少年時以勇氣聞名於鄉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將領之一。與呂布軍交戰時,曾一度被擒為人質,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為曹操鎮守後方,曾率軍民阻斷太壽河水,築陂塘灌溉農田,使百姓受益,功勳卓著。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封高安鄉侯,追諡忠侯。青龍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廟庭。

夏侯惇一生雖多在軍旅,但仍不忘治學。他常親自迎師,虛心求教。他為人儉樸,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將士。一生不置產業,至死家無餘財。

生平

早年經歷

夏侯惇是西漢太僕夏侯嬰之後,夏侯淵族兄。勇猛善戰,十四歲時有人羞辱其師,他便將那人殺死。曹操舉兵討伐黃巾軍時,夏侯惇隨曹操征討,擔任裨將。

初平元年(190年),討董卓聯軍組成後,曹操行使奮武將軍,更以夏侯惇為司馬,跟隨曹操到揚州募兵。曹操建立勢力後,派夏侯惇屯白馬,不久又升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1]

成為獨眼夏侯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征陶謙,留夏侯惇守濮陽。

張邈陳宮叛迎呂布,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軍隊輕裝前往救援,正好與呂布的軍隊相遇,雙方交戰。呂布軍退回,於是呂布趁機進入濮陽,突襲獲得夏侯惇軍隊的軍用物資。

呂布又派將領假裝投降,趁機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貴的物資,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驚惶恐。夏侯惇的部將韓浩於是指揮軍隊駐紮在夏侯惇軍營門外,命令士兵諸將按兵不動,各個軍營才安定下來。並聲稱按照國法將不考慮人質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擊劫持人質者的姿態。劫持人質者害怕,於是放棄人質投降。曹操聽說這件事後,將攻擊劫質者不用顧忌人質定為法令,於是以後就沒再發生劫持人質事件。

夏侯惇與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呂布時卻被流矢射傷左目,敗北而回,從此被人稱為「盲夏侯」。 但夏侯惇極重外表,每每照鏡看到自己盲了眼都會十分憤恨,將鏡子推往地上,不喜歡被人叫自己「盲夏侯」。後又復領陳留、濟陰太守、任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

當時大旱,蝗災,夏侯惇截斷了太壽水,形成了一個池塘,親自擔土,率領士兵種稻耕田,避過了缺糧的危險,百姓皆受益。

受封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縣,夏侯惇轉任河南尹。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派遣中郎將高順和北地太守張遼進攻劉備。夏侯惇受命援救劉備,但被高順等人擊敗。沛城最終被攻破,劉備妻子再次被擄,劉備單身逃走。

建安七年(202年),劉表派劉備向北進攻,到達葉縣。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擋,雙方於博望坡對峙,劉備火燒自營退卻,夏侯惇不聽李典所勸,與于禁追擊劉備,留李典守後。最後,夏侯惇被劉備伏兵所敗,幸而李典來救,劉備才撤退。

建安九年(204年),鄴城破後,受任為伏波將軍,受權能簡單從事,不用拘於制度。與田疇為好友,曾幫曹操勸田疇再次投靠,但不成功。

建安十一年(206年),衛固在河東反叛,與張晟、張琰及高幹等合兵一處,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征剿,又派張既去關中徵調馬騰等將領,都歸鍾繇節制,鍾繇出兵進攻張晟等,大獲全勝,斬殺衛固、張琰等人,赦免了其餘的黨羽。

建安十二年(207年),因前後功勞增封邑一千八百戶,與以前所賜的加上有二千五百戶之高。

建安二十年(215年),參加了討伐漢中張魯的戰事。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征孫權歸還,命夏侯惇督二十六軍,與曹仁、張遼等人屯兵居巢,防衛孫權,並賜予能歌善舞的樂伎藝伎,下令道:「魏絳憑着與戎修好的功勞尚且能夠享受鐘磬之樂,何況將軍呢!」

格外禮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到摩陂,召夏侯惇同車,不經通傳,自由進入曹操的臥室。後受拜前將軍,督各軍還壽春,徙屯召陵。

據《曹瞞傳》及《世語》記載,桓階勸曹操稱帝,夏侯惇認為應先滅蜀,蜀地平定了則江東自會歸服,二方既定,然後遵循舜、禹的道路,登基稱帝,曹操聽從這個意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於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鄴城東城門發喪,賜夏侯惇諡號為忠侯,夏侯家也獲得優厚待遇。

青龍元年(233年)五月壬申日,夏侯惇與曹仁、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廟庭祭祀的禮遇。

評價

曹操: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

曹丕:昔先王之禮,於功臣存則顯其爵祿,沒則祭於大蒸,故漢氏功臣,祀於廟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勳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

司馬炎:惇,魏之元功,勛書竹帛。昔庭堅不祀,猶或悼之,況朕受禪於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

羅貫中:開疆展土夏侯惇,槍戟叢中敵萬軍。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氣喚雙親。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將逆賊吞。孤月獨明勘比倫,至今功跡照乾坤。

家庭成員

族弟 夏侯廉,夏侯惇族弟,因夏侯惇的功勳顯著,朝廷封夏侯廉為列侯。 夏侯淵,字妙才,夏侯惇族弟,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征西將軍,封博昌亭侯,於定軍山之戰戰死,追諡愍侯。 子 夏侯充,夏侯惇長子,嗣侯。 夏侯楙(máo),夏侯惇次子,娶曹操之女清河公主為妻,與曹丕甚有交情,任安西將軍。 夏侯惇還有七子在他死後被封為關內侯(其中兩人的表字為子臧與子江,即夏侯子臧、夏侯子江)。 孫 夏侯廙(yì) ,夏侯充之子,繼嗣。 夏侯惇還有二孫在他死後被封為關內侯。 曾孫 夏侯劭,夏侯廙之子,繼嗣。

形象

明代羅貫中所撰之《三國演義》第18回寫道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戰時迎戰呂布部將高順,高順敗逃,夏侯惇從後追趕,不料遭另一名敵將曹性射箭偷襲。夏侯惇左眼被射中,痛得怒吼一聲便匆忙用手拔箭,卻不慎連着眼珠子拔了出來。夏侯惇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便把眼睛塞進嘴巴吞咽下去;然後又挺槍縱馬,上前殺了曹性報回一箭之仇。

雖然《三國演義》書內多有杜撰創作成分,故此「夏侯吞眼」一事理應純屬虛構。但是由於這段情節精密緊湊,不單止直接描繪出夏侯惇的勇猛無懼,更側面映襯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的傳統孔儒觀念,因此一直深受說書人或普遍讀者的喜愛,久而久之即成為口耳相傳的民間傳說,由是更加強了民間認為夏侯惇剛烈強悍的印象。

來自優酷網 三國演義中關羽大戰夏侯惇視頻

注釋

  1. 《三國志》:夏侯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征伐。太祖行奮武將軍,以惇為司馬,別屯白馬,遷折衝校尉,領東郡太守。

參考文獻

  • 三國志》:太祖征陶謙,留惇守濮陽。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布會,交戰。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惇將韓浩乃勒兵屯惇營門,召軍吏諸將,皆案甲當部不得動,諸營乃定。遂詣惇所,叱持質者曰:「汝等凶逆,乃敢執劫大將軍,復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討賊,寧能以一將軍之故,而縱汝乎?」因涕泣謂惇曰:「當奈國法何!」促召兵擊持質者。持質者惶遽叩頭,言「我但欲乞資用去耳」!浩數責,皆斬之。惇既免,太祖聞之,謂浩曰:「卿此可為萬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後有持質者,皆當並擊,勿顧質。由是劫質者遂絕。
  • 資治通鑑》:會白騎攻東垣,高幹入澤。畿知諸縣附已,乃出,單將數十騎,赴堅壁而守之,吏民多舉城助畿者,比數十日,得四千餘人。固等與高幹、張晟共攻畿,不下,略諸縣,無所得。曹操使議郎張既西徵關中諸將馬騰等,皆引兵會擊晟等,破之,斬固、琰等首,其餘黨與皆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