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园区

图片来自subservices

大园区(Tuā-hn̂g-khu;台湾客家语饶平腔:taiˊ vien kiˇ)位于台湾桃园市北部,是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和未来桃园航空城的所在地,北滨台湾海峡,由此桃园市政府持续推展航空城物流西都心之重点发展区。区辖有:大园、田心、溪海、和平、横峰、青峰、青山、五权、埔心、大海、三石、菓林、竹围、海口、沙仑、后厝、圳头、内海、北港、南港等二十里,现人口数约有9.1万人。

目录

历史

大园乡境的开垦,有典籍可查者,就时间而言:开始于明永历三十五年(1681年),郑经病亡,次子克爽即位,派部将陈绛经略淡水、鸡笼(基隆)一带,以镇抚土番,并在南崁一带,构筑栅栏防守,拓第屯戍,士兵中多有娶原住民妇女为妻,而成为部落。1683年(清康熙二二年,明永历三十七年),清军征台,克爽投降。当时桃园县境地,仅本乡的南崁、许厝两港,有私渡的广东福建人原住民贸易,随即从事拓垦,他处仍是一片荒凉之地。

康熙末年,有广东省嘉应州人一群来到此地,向土番借租土地,结寨而居,长往来于竹围南崁港口,每当有传到此地,就购买货物,与蕃人交易,市利百倍。到了清雍正年间,福建省漳、泉两地人民闻风陆续移殖,据居而成村落,顺次开辟,南崁即拔仔林一带,阡陌相连,遂成一片乐土。

清雍正三年,有福建漳州人郭光天自漳州渡海来台,巡游北部沿海地区,蔓草荒烟,触目皆是。但观察其土地肥沃,于是返回福建,呈请准许开垦,总督嘉许其志,于雍正六年(1728年)派遣同知尹士良率兵丁106名,前来驱逐原住民,开始开拓,光天选择圳头为中心设馆,从事大规模开垦,首先开辟大坵园及许厝港一带,次而向南往凤山崎(现今新竹县内之凤山溪)、洽溪仔、芝芭里、三座屋等地,光天死后(清乾隆十四年),其子等相继招集内地乡民族人移往开垦,每开辟一处即给以垦批,付以庄名,如大坵园庄、圳股头庄、内海墘庄等,而给垦户(又称佃户)居住。

就空间而言:到了清乾隆中叶,北部的南崁、竹围及大坵园一带,为最先开发,渐至中南部及西部杨梅坜区域。就垦民的籍贯而言:以 闽籍为最多,闽人当中以漳州泉州两府的人最多。[1]

行政区沿革

大园区在清朝雍正年间属淡水厅光绪年间则改为台北府淡水县新竹县分辖,其后日治时期明治年间属台北县,后改为桃园厅大正9年(1920年)为新竹州桃园郡大園庄,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为新竹县桃园区大园乡,民国39年(1950年)改为桃园县大园乡,其后桃园县于2014年12月25日改制为直辖市,原大园乡改制为大园区,同时村改里,目前划分18里410邻。

地理

大园区位于桃园市辖西北部的桃园中坜都会区,东北邻接芦竹区,西南与观音区为界,南连中坜区,西北濒临台湾海峡。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高度约海拔35公尺,区内多为平原、稻田、或是广阔之平地,西北部则是绵长沙滩海岸。一、二、三月时,由于强烈大陆冷气团的来袭所形成的数波寒流影响,因而潜在著寒害的风险,常有数天的低温比全台平地的月均温最低的新北市淡水区还要低1至3度不等。

教育

旅游

参考文献

  1. 大园国中 黄淑洁老师. 特别企划--大园风土历程. [202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