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桃園市大園區大園國民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桃園市大園區大園國民小學
圖片來自mohw

桃園市大園國民小學,簡稱大園國小、大園國民小學,位於中華民國台灣桃園市大園區,是桃園市面積最大的國小

校史

  • 1903年(明治36年),7月11日設置南崁公學校大坵園分校於大園街仁壽宮。
  • 1906年(明治39年),4月1日獨立,稱為「大坵園公學校」。
  • 1909年(明治42年),3月22日第一屆畢業典禮。
  • 1921年(大正10年),4月24日改稱「大園公學校」。
  • 1928年(昭和3年),4月29日竹圍分校獨立為「竹圍公學校」。
  • 1941年(昭和16年),4月1日設立埔心分校。
  • 1942年(昭和17年),4月1日附設高等科。
  • 1943年(昭和18年),12月13日埔心分校獨立,稱「大原國民學校」。
  • 1950年(民國39年),9月1日設立和平、潮音、內海、圳頭分教室。
  • 1951年(民國40年),11月7日和平教室改稱為「大園國民學校溪海分校」。
  • 1956年(民國45年),2月潮音分校獨立為「潮音國民學校」。
  • 1957年(民國46年),6月20日溪海分校獨立為「溪海國民學校」。
  • 1960年(民國50年),11月21日內海分校獨立為「內海國民學校」。
  • 1963年(民國52年),3月1日圳頭分校獨立為「圳頭國民學校」。
  • 1968年(民國57年),9月改稱為「大園國民小學」。
  • 1969年(民國58年),9月接受聯合國世糧方案續辦營養午餐。
  • 1973年(民國62年),4月起辦理學生營養午餐自立計劃。
  • 1979年(民國68年),2月中正機場啟用,該校深受飛航噪音影響。
  • 1982年(民國71年),10月衛生署環保局測噪音量,本校瞬間噪音90至100分貝。
  • 1989年(民國78年),4月16日舉辦創校85週年校慶暨活動中心落成活動。
  • 1993年(民國82年),10月12日原大園中心托兒所房舍修建門窗,並交由大園國小使用。
  • 2002年(民國91年),3月收回軍方借用校地一筆,同年拆除地上物,正式納入校地管理。
  • 2003年(民國92年),6月新建校門及警衛室完工驗收,新校門改向中山南路。
  • 2004年(民國93年),1月慶祝創校百週年校慶,並舉行新校門落成、校史室落成及百週年紀念石碑揭碑儀式。
  • 2007年(民國96年),4~5月進行「大園尖山遺址」試掘評估。
  • 2008年(民國97年),3月桃園縣政府公告指定「大園尖山遺址」為縣定遺址。大園國小位於「大園尖山遺址」範圍內,是桃園台地上唯一較具規模且有代表性的遺址。
  • 2008年(民國97年10月),運動場pu跑道重新整建。
  • 2008年(民國97年12月),學生活動中心外牆地板重新整建,並於地下室設置體適能活動室。
  • 2008年(民國97年12月),推動整合資訊融入教學,班班完成設置電子白板。
  • 2012年(民國101年6月),G棟校舍完工啟用,供一、六年級教學使用。
  • 2013年(民國101、102年),由G棟設置觸控電子白板後,其他全部校舍隨之裝置。
  • 2014年(民國103年),12月25日桃園縣升格,校名改為桃園市大園區大園國民小學。
  • 2018年 (民國107年) 飛行館啟用

學校

學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學生提供教學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幼稚園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學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於英國東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國王學校,可能是現存最古老的學校之一.[2];而中國最早的學校,據估計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學校教育的目的隨著時代和政治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

中國歷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歐洲的一些地區,高級中學英語:Gymnasium)是中學的一種,入學的學生一般成績較突出。在德國,十三年級之後(一些地區是十二年級),將完成高級中學學習並參加德國大學入學考試(Abitur)(在奧地利瑞士稱為Matura考試)。

英國,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為小學(有時進一步區分為幼稚園和小學)和中學。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檢查員(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級別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機構: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級中學,英文稱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在美國,從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監督的。許多早期的美國公立學校都是單間學校,一位老師在一間教室裡面教7個年級的學生。20世紀20年代起,單間學校被整理為多教室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提供了校車運送學生。

常見的分類

英國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倫敦經濟學院)、舞蹈學校或記者學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評與替代

在整個20世紀,傳統的學校受到廣泛的批評。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別:對品味評價的社會批判》中說明了學校階級結構再製機制。

學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責對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勵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使孩子產生恐懼。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歡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學。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見

等級分類

學校分類

學校組成

參考文獻

  1.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14). 
  2.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