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窑文化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郊两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总称,分布地点于阴山之南。该文化于1973年发现并挖掘,遗址历史约为70万年前至1万年前。因为首度发现地靠近呼和浩特市附近保合少乡大窑村,依照惯例以发现地大窑为名,是为大窑文化。
大窑文化遗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北33公里处,新城区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坡上。197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该文化被命名为大窑文化。该遗址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大窑村南山坡有兔儿山、骆驼山和凤凰山3座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水,山上有燧石。
该地点现建有大窑文物保管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窑怀古”被评为“新呼和浩特八景”[1]之一。
简介
根据古地磁、放射性碳素断代、石器型制等考古学测定等断代方法。大窑遗址年代为距今70万年至1万年前,分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依据石器类型,将晚期定名为“大窑文化”,这个时期的石制品种类多样,有石核、石片,多种砍咂器和刮削器,其中龟背形刮削器独具特色,是该文化的典型石器。与人类同时期的其他哺乳动物有,肿骨鹿、真马、啮齿动物、鸵鸟、羚羊、原始牛、赤鹿、披毛犀、虎、古菱齿象等。
地理位置
在呼和浩特市郊区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坡上,位于呼浩特市东北33公里处。这里海拔1,420米,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座考古学家和文物工作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制造场。据说距今已有五、六十万年之久,即相当于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时代。
历史价值
大窑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许多外国考古工作者也都相继来呼考察。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的发掘和科学研究,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先生鉴定,肯定为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2],是一石器制造场。几位教授研究证明,这一遗址是国外罕见的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的居住。山上盛产燧石(通称做打火石),远古的居民就用它来打制各种石器。他们就地打制石器,使用过的石核和敲砸器等工具至今仍然随地可见,打击剥落下来的石片和石屑,以及未打制成功的半成品更是堆积如山,偶尔还可从地下堆积层中找到已经使用过的石器。人们估计,远古人类的居地,应在附近的大青山麓,只是由于年代太久,地表变化太大,再也无法查找了。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北方旧石器时代石器文化的分布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我国文化发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论证资料。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人类发源于黄河流域,而北京周口店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由于大窑文化的发现,证明了北方阴山之南也已有原始人活动,他们与北京周口店人共存。大窑文化遗址,在世界上目前也是独此一处,它的面积之大,出土文物之多,场面之宏观是少见的。这一发现,对研究呼和浩特地区及祖国北疆古老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研究民族起源都提供了新的史料和充分的证据。一九七九年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大窑文化”。
视频
大窑文化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呼和浩特新旧八景,你知道几个?,搜狐,2017-05-02
- ↑ 大窑文化遗址发掘过程,内蒙古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