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甘井子区图书馆
大连市甘井子区图书馆是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兴建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区图书馆始建于1981年6月,位于甘井子区文体街408号,1988年10月迁入甘井子区华东路79号,馆舍面积为3222平方米,2010年6月搬迁至甘井子区虹韵路129号,馆舍面积为16322平方米。作为甘井子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的区图书馆新馆于2010年12月9日对读者开放。
目录
基本介绍
甘井子区图书馆是甘井子区人民政府兴建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区图书馆始建于1981年6月,位于甘井子区文体街408号,1988年10月迁入甘井子区华东路79号,馆舍面积为3222平方米,2010年6月搬迁至甘井子区虹韵路129号,馆舍面积为16322平方米。
馆藏实力
作为甘井子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的区图书馆新馆于2010年12月9日对读者开放。新馆总投资1亿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1]齐康教授主持设计。北临机场,南临明珠公园,西邻甘井子区人民政府。现有藏书71万册,年订阅报刊1000种,读者座席1100个。
实用信息
入馆须知
一、本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读者可凭相关证件办理借阅手续。
二、请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及其他物品先存放到自动寄包处,再进入借阅区域。
三、请注意仪表着装,带宠物者谢绝入馆。
四、请爱护馆内文献和一切公共财产,损坏须按规定赔偿。
五、注意安全,馆内严禁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入馆。
六、请在指定地点饮食,勿携带食品和有色饮料进入各室。
七、请您保持安静,禁止喧哗,入室请将手机置于静音状态。
八、请维护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皮等杂物。
九、请您自觉遵守本馆其各项规章制度,并配合工作人员管理。
十、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功能区介绍
一层:总服务台(办证、还书、咨询)、报纸[2]阅览室区、视障人阅览室、自习室、展厅。
二层:少儿图书借阅区、少儿阅览区、少儿科技活动室、亲子阅读区、多媒体阅览区、期刊阅览区、参考咨询室、自学室。
三层:中文图书借阅区(一)、中文图书借阅去(二)、外文图书借阅区、报告厅、自学室。
四层:文化大讲堂、调剂书库、档案室、培训室、办公区。
读者阅览制度
报纸阅览区:
一、本区提供馆藏报纸的查阅服务。读者可免证入内,随意阅读。
二、请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及其他物品存放到自动寄包处。
三、读者阅览报纸请使用代书板,每次限取1种,阅毕请放回原处。
四、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请勿在报纸上批注、涂改、折叠、污损、剪切、撕页,勿将报纸带出本室。如需复印资料,请向工作人员办理相关手续 。
五、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期刊阅览区:
一、本区提供馆藏中文期刊的查阅服务。读者可免证入内,随意阅读。
二、请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及其他物品存放到自动寄包处。
三、读者阅览期刊请使用代书板,每次限取1种,阅毕请放回原处。
四、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请勿在期刊上批注、涂改、折叠、污损、剪切、撕页,勿将期刊带出本室。如需复印资料,请向工作人员办理相关手续 。
五、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图书借阅制度
中文图书借阅区(一)
一、本区提供馆藏哲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语言、文字等类图书的借阅服务。读者可凭成人读者证入内借阅。
二、请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及其他物品存放到自动寄包处。
三、请使用代书板,每证限借图书3册,所借文献价格合计不超过办证押金。借期31天,图书可续借一次。
四、请爱护室内的文献资料,不折叠、书写、剪割、撕页或擅自携出借阅室,违者按照本馆有关规定处理。
五、借书时请仔细检查所借书刊,如有破损或缺页等及时向工作人员说明,并作技术处理。请勿将未办理外借手续的书刊带出室外。
六、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中文图书借阅区(二)
一、本区提供馆藏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综合性等类图书的借阅服务。读者可凭成人读者证入内借阅。
二、请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及其他物品存放到自动寄包处。
三、请使用代书板,每证限借图书3册,所借文献价格合计不超过办证押金。借期31天,图书可续借一次。
四、请爱护室内的文献资料,不折叠、书写、剪割、撕页或擅自携出借阅室,违者按照本馆有关规定处理。
五、借书时请仔细检查所借书刊,如有破损或缺页等及时向工作人员说明,并作技术处理。请勿将未办理外借手续的书刊带出室外。
六、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少儿阅览及借阅制度
少儿阅览区
一、本区提供馆藏少儿报纸、期刊及低幼读物的借阅服务。读者可凭少儿读者证入内。
二、请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及其他物品存放到自动寄包处。
三、请使用代书板,阅览报刊每次限取1种,阅读完毕请放回原处。
四、少儿外借图书每证限借图书3册,所借文献价格合计不超过办证押金。借期31天,图书可续借一次。
五、请爱护室内的文献资料,不折叠、书写、剪割、撕页或擅自携出借阅区,违者按照本馆有关规定处理。
六、借书时请仔细检查所借书刊,如有破损或缺页等及时向工作人员说明,并作技术处理。请勿将未办理外借手续的书刊带出室外。
七、请注意安全,学龄前儿童须由家长陪同。勿在室内饮食、喝有色饮料。
八、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少儿图书借阅区
一、本区提供馆藏少儿图书的借阅服务。读者可凭少儿读者证入内借阅。
二、请将随身携带的书包及其他物品存放到自动寄包处。
三、请使用代书板,每证限借图书3册,所借文献价格合计不超过办证押金。借期31天。
四、请爱护室内的文献资料,不折叠、书写、剪割、撕页或擅自携出借阅室,违者按照本馆有关规定处理。
五、借书时请仔细检查所借书刊,如有破损或缺页等及时向工作人员说明,并作技术处理。请勿将未办理外借手续的书刊带出室外。
六、请注意安全,学龄前儿童须由家长陪同,勿在室内饮食、喝有色饮料。
七、读者如有其他需要,请咨询工作人员,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多媒体阅览制度
一、本区收藏各类电子出版物及磁带、CD等视听文献,提供光盘数据检索、Internet网上检索、数据库检索、视听文献欣赏、外借等服务。读者可凭二代身份证免费上网。
二、请自觉遵守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则,不发布有损国家、学校或他人形象的信息,不得访问不健康的网站。
三、请爱护本室的设备,不自行安装软件,或改动计算机软件配置,严禁删除文件。
四、读者发现计算机出现软硬件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切勿自己动手解决,否则造成损失由读者本人负责。
五、请按指定机位就坐,一机一人,不能随意调换位置。勿使用自带的软盘、光盘。
六、读者借阅视听文献时,应当面检查文献,如发现致使文献无法阅读的情况,应立即向工作人员说明,并请工作人员处理。
七、每证每次限借视听类文献3盘(件),价格合计不超过办证押金,借期是31天。
网上续借图书方法
1. 进入图书馆网站主页中,下拉找到主页左侧的“图书续借登陆”窗口。
2. 点击“图书续借登陆”窗口,进入大连地区网上联合目录查询系统页面。
3. 进入大连地区网上联合目录查询系统页面后,在页面的右上方“借阅证号码”项输入读者证的前13位和个人初始密码(1234),点击用户登陆。
4. 点击页面下方的“我的账号”进入操作界面。
5. 在“我的账号”页面点击“续借馆藏”
6. 在“续借馆藏”页面中勾选想要续借的图书,在页面下方点击“续借选中的馆藏”。
其他信息
甘井子区图书馆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年组织读者活动200余场,参加活动读者达8万余人次,受到读者的欢迎。实行“借、阅、藏”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所有文献均向社会大众免费平等开放。图书馆建立多功能服务体系,按楼层划分服务区域,设置20个服务窗口,新增设外文图书借阅区、展厅、报告厅、明珠讲坛、少儿科技活动室、亲子阅读区、培训室、读者体验区、读者休闲区等。服务区域的划分,功能的重新布局,使新馆成为一个集借阅、视听、检索、展览、培训、网络等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图书馆业务系统实现了自动化管理,文献采访、编目、流通、检索、连续出版物等主要业务工作采用计算机管理,馆内形成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加入大连市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工程,实现通借通还,资源共享。
如今读者可在线浏览电子图书12万种、数字报纸40种、中国美术图片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网上报告厅、少儿多媒体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等数字资源。同时,开通图书馆网上服务,为读者提供书刊检索、续借图书等服务。2015年陆续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官方微博,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新技术给读者带来的便利,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图书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自办《甘图之窗》读书报,客观、真实地报道图书馆所取得的成绩,反映馆员和广大读者的心声,已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舆论阵地。 注重发挥区域性中心馆的作用,延伸公益性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规模,在全区建立25个分馆,79个流动站,坚持对全区街道、社区(村)图书馆(室)、农家书屋进行指导和扶持,提高了基层整体业务水平。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让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化的被使用,区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积极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活动:每周六举办“让好书苏醒,让知识对流”图书置换大集、“市民外语广场”活动;每周日下午邀请专家、学者做客“明珠讲坛”为读者奉献精彩连堂的公益讲座;每周定期举办“甘图有约”未成年人品牌活动;开展“流动讲坛”送公益讲座进社区、企业、学校等活动。
视频
大连市甘井子区图书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中国科学院院士? ,搜狐,2019-08-01
- ↑ 中国报纸的起源,豆丁网,2016-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