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宗主教

圖片來自asianews

宗主教拉丁語Patriarcha),东正教的宗主教在中文传统上习惯翻译为牧首,是實施主教制度的基督教宗派的一種神職人員職稱。[1]

目录

介紹

最初,宗主教是一位作为家父pater familias)对某个扩展家庭行使专制的权力的男人。该种由年长男性对家庭进行支配的体系被称为父权(patriarchy)(Πατριάρχης)。这是一个希腊文词汇,由πατήρ (pater,意为“父亲”)和ἄρχων (archon,意为领导leader,首领chief,统治者ruler,国王king,等等)

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各被提及为三位以色列人族长(patriarch,天主教中文译译法,或为“圣祖”),而他们生活的时期即被称为“族长时代”(Patriarchal Age)。它最初是在圣经七十士譯本中获得了其宗教上的含义。

该词主要具有特殊的教会的多种含义。特别是,东正教会罗马天主教会(高于大总主教(Major Archbishop)和首席主教(primate))、东方亚述教会中最高等级的主教均称为“patriarchs”。此位patriarch的办公地以及教会的征役(由一个或更多的教省组成,尽管在他自己的(总)教区之外他经常没有可实施之司法权)被称为“宗主教区”(patriarchate)。从历史上说,宗主教可能经常是一个充当行政长官(Ethnarch)的合理人选,后者可在一个信奉其他教义的国家或帝国内代表由其宗教团体所形成的社区(如在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

宗主教是早期基督教在一些主要城市的主教的称号,他们的威望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其中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港安条克耶路撒冷等五個首要主教所領導的教會,又合稱為「五大宗主教區」(Pentarchy;亦稱為「五牧首聯合治理教會」)。当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分裂时,罗马的宗主教成为天主教的教宗,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为东正教的普世牧首。现今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现一至数名宗主教/牧首,特别是在历史形成的宗教中心更是如此,比如亚历山大宗主教

东方正教会的牧首

并非全部15个东正教自主教会的领袖的称号都是宗主教。实际上使用这一称号的自主教会领袖有9个,其他自主教会领袖的称号是都主教總主教

使用宗主教称号的东正教自主教会领袖实际上都是独立、平权的,然而按照“历史荣誉”排序如下(名称为当前正教中文全称):

  1. 君士坦丁堡,新罗马總主教和普世牧首
  2. 亚历山大和全非洲牧首
  3. 大安提阿和全东方希腊教会牧首
  4. 耶路撒冷圣城和全巴勒斯坦牧首
  5. 莫斯科及全俄羅斯牧首
  6. 全喬治亞大公長牧首
  7. 塞尔维亚牧首
  8. 卡帕多细亚—恺撒城的继承者,翁格罗—弗拉克人的都主教,布加勒斯特的總主教,全罗马尼亚牧首
  9. 全保加利亚牧首

这9个牧首中,有4个是古代传流下来,而另外5个是晚近才确认的:

正教教团之外的东方牧首

东方正统教会宗主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