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斑文鸟学名Lonchura punctulata),俗名鳞胸文鸟、鱼鳞沉香算命鸟、小纺织鸟、乌合毕、乌嘴(喙)毕仔、禾哔仔(客语)、荜雀[1],是梅花雀科(Estrildidae)文鸟属(Lonchura)的一种。是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嘴粗厚黑褐色,上体褐色,下背和尾上覆羽羽缘白色形成白色鳞状斑,尾橄榄黄色。颏、喉暗栗褐色,其余下体白色具明显的暗红褐色鳞状斑。

目录

分布范围

斑文鸟分布于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引进种)、日本多米尼加共和国(引进种)、老挝塞舌尔(引进种)、台湾海地(引进种)、印度尼西亚牙买加(引进种)、新加坡东帝汶波多黎各(引进种)、毛里求斯(引进种)、中国大陆帕劳(引进种、已绝灭)、菲律宾马来西亚瓜德罗普(引进种)、马提尼克(引进种)、文莱维尔京群岛(引进种)、澳大利亚(引进种)、孟加拉国不丹法属波利尼西亚(引进种)、越南印度古巴(引进种)、斯里兰卡尼泊尔柬埔寨美国(引进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引进种)、阿富汗美国本土外小岛屿(引进种)、缅甸泰国留尼汪(引进种)。

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模式产地在印度的加尔各答。

特征

斑文鸟的平均体重约为13.6克,身长约11公分,体型比麻雀稍小;发出很轻柔的“啾、啾”声音。全身褐色,尤以头部褐色较深,嘴黑色,胸前有鳞状斑纹。

部分斑文鸟具有声音模仿能力, 即类似鹦鹉模仿人类语言之行为表现. 台湾目前已发现至少两例, 详见下列影片: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多成群,常成20-30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活动和觅食,有时也与麻雀和白腰文鸟混群。以谷粒等农作物为食,也吃草子和其他野生植物果实与种子,繁殖期间也吃部分昆虫。

禾本科种子及类为食,常密集群体似群状飞行。

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农田、村落、林缘疏林及河谷地区。

斑文鸟的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季节性湿润草原、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旱林、耕地、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灌溉地、乡村花园和城市。

通常成群出现在平地到低海拔的草丛农耕地区。常在榕树相思树等上筑巢,以草叶编织成球状鸟巢。

保护现状

在台湾,斑文鸟未被列为法定保育鸟种,所以它们常会被捕捉当作宗教仪式里的放生鸟。但是如此一来一往的不当捕捉及放生不但会伤害斑文鸟的生命,甚至会对当地生态造成影响。

亚种

参考文献

  1. 《噶玛兰厅志》(陈淑均,1840)番俗篇:“兰地未入版图以前,诸番惟以射鹿镖鱼为主,名曰出草。……将捕鹿,先听鸟音占吉凶。鸟色白,尾长,即荜雀也(番曰蛮在)。”《东瀛识略》(丁照仪,1873):“荜雀,似雀而小,背淡黑色,唧唧善鸣。”《台湾通史》(连雅堂,1918):“荜雀,似雀而小,鸣声唧唧,饲之甚驯,能自来去。”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斑文鸟藏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斑文鸟华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斑文鸟云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