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帝汶
東帝汶 | |
---|---|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英語: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簡稱東帝汶,是位於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端的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
東帝汶曾經被葡萄牙殖民統治,1975年後爆發內戰,之後被印度尼西亞吞併。1999年8月,公民投票決定脫離印尼獨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獨立。
東帝汶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大部分物資都要靠外國援助。農業還大量採用刀耕火種方式,導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破壞當地生態環境。東帝汶近海的石油天然氣開發極大地補充了政府的收入,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到澳大利亞。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 [1] | 英文名稱 |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
簡 稱 | 東帝汶 | 所屬洲 | 亞洲 |
首 都 | 帝力 | 主要城市 | 維克克縣、包考縣、勞滕縣等 |
國慶日 | 2002年5月20日 | 國 歌 | 《祖國,祖國,東帝汶,我們的國家》 |
國家代碼 | TLS | 官方語言 | 德頓語、葡萄牙語 |
貨 幣 | 通用美元,發行與美元等值的本國硬幣 | 時 區 | UTC+9 |
政治體制 | 議會制共和制 | 國家領袖 | 總統:弗朗西斯科·古特雷斯·盧奧洛,總理:塔烏爾·馬坦·魯阿克 |
人口數量 | 129.6萬(2017年) [2] | 人口密度 | 85.3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 | 東帝汶土著人、印尼人、華人 | 主要宗教 | 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 |
國土面積 | 14919平方公里 | GDP總計 | 25.81億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 | 2036美元(2018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 | +670 |
國際域名縮寫 | .tl | 道路通行 | 靠左駕駛 |
失業率 | 33.2%(2012年) | 日均生活費 | 55美分 |
主要學府 | 東帝汶國立大學 |
歷史沿革
16世紀前,帝汶島曾先後由以蘇門達臘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麻喏巴歇(滿者伯夷)王國統治。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島。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於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排擠葡勢力至東部地區。18世紀,英國殖民者曾短暫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蘭恢復對帝汶島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簽訂條約,重新瓜分帝汶島。帝汶島東部及歐庫西歸葡,西部併入荷屬東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占領東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澳大利亞曾一度負責管理東帝汶,不久後葡恢復對東帝汶的殖民統治,1951年將東帝汶改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542號決議,宣布東帝汶島及附屬地為"非自治領土",由葡萄牙管理。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爆發「武裝部隊運動」推翻了獨裁政權,葡萄牙開始民主化和非殖民化進程。1975年葡萄牙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實行民族自決。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主張同葡維持關係的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主張同印尼合併的帝汶人民民主協會(簡稱民協)三方之間因政見不同引發內戰。革陣於1975年11月28日單方面宣布東帝汶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同年12月,印尼出兵東帝汶,1976年宣布東帝汶為印尼第27個省。1975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印尼撤軍,呼籲各國尊重東帝汶的領土完整和人民自決權利。此後聯合國大會多次審議東帝汶問題。1982年聯大表決通過支持東帝汶人民自決的決議。從1983年至1998年,在聯合國秘書長斡旋下,葡萄牙與印尼政府就東帝汶問題進行了十幾輪談判。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1998年印尼蘇哈托政權下台。1999年1月,印尼總統哈比比同意東帝汶通過全民公決選擇自治或脫離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聯合國三方就東帝汶舉行全民公決簽署協議。6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成立聯合國駐東帝汶特派團(United NationsMission in East Timor),於8月 30日主持東帝汶全民公決。東帝汶45萬登記選民中,約44萬人參加了投票,其中78.5%贊成獨立。哈比比總統當日表示接受投票結果。投票後親印尼派與獨立派發生流血衝突,東帝汶局勢惡化,聯合國特派團被迫撤出,約20多萬難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總統宣布同意多國部隊進駐東帝汶。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成立由澳大利亞為首的約8000人組成的多國部隊於9月20日正式進駐東帝汶,與印尼駐軍進行權力移交。10月,印尼人民協商會議通過決議正式批准東帝汶退出印尼。同月,安理會通過第1272號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全面接管東帝汶內外事務。 1999年11月,東帝汶成立具有準內閣、准立法機構性質的全國協商委員會,2000年7月成立首屆過渡內閣,2001年8月舉行制憲議會選舉,9月15日成立制憲議會和第二屆過渡內閣,2002年4月舉行總統選舉,東獨立運動領袖沙納納·古斯芒當選。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是本世紀第一個新生國家。
聯合國繼續向東帝汶派駐由軍隊,民警和文職官員組成的支助團,協助東帝汶政府工作,任期至 2005年5月。2005年 5月 20日,聯合國在東設立為期一年的後續特派團,即(聯合國東帝汶辦事處United Nations Office in East Timor),繼續為東帝汶政府重建工作提供協助。2006年8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向東帝汶派遣任期為六個月的聯合國綜合特派團(United Nations Integrated Mission),以協助保持東帝汶局勢穩定,幫助東帝汶舉行2007年總統和議會大選。2007年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將特派團任期延長一年,確保東帝汶社會治安和大選順利進行。 2012年4月16日,塔烏爾·馬坦·魯阿克當選東帝汶總統,古斯芒被任命為總理。 [3]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東帝汶位於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端,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部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國土面積14919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735公里。
地形地貌
東帝汶境內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
氣候特徵
高溫多雨,無寒暑季節變化。大部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平原、谷地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6℃,年平均濕度為 70%-80%。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區差異較大:北部沿海地區每年5月至11月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為雨季,年降水量為 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區6月至12月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為雨季,年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區年降水量為 2500-3000毫米。
自然資源
主要礦藏有金、錳、鉻、錫、銅等,帝汶海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帝汶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截止2014年探明石油儲量1.87億噸,天然氣7000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
東帝汶有13個省: 阿伊納羅省(Ainaro)、包考省(Baucau)、博博納羅省(Bobonaro)、Cova-Lima、帝利省(Dili)、埃爾梅拉省(Ermera)、勞滕省(Lautem)、利基卡省(Liquica)、馬納圖托省(Manatuto)、馬努法伊省(Manufahi)、歐庫西省(Oecussi-Ambeno)、維克克省(Viqueque)。地區以下有65個縣,443個鄉,2236個村。
首都
東帝汶首都帝力(Dili),面積達48.3平方公里,位於帝汶島東北海岸,是一深水港,截止2014年總人口23.4萬。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帝汶80%以上的經濟活動在此進行。第二大城市包考(Baucau)又名薩拉扎爾,位於帝汶島東北部,地處沿海山谷中。
國家象徵
國旗
東帝汶國旗啟用於2002年5月20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 旗面為紅色,左側有一個黑色的等邊三角形和一個黃色的等腰三角形重疊圖案,黑色等邊三角形上有一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東帝汶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鬥爭,黑色的三角形代表必須擊倒反啟蒙主義,黃色的三角形代表東帝汶曾被葡萄牙、印尼等國殖民統治過的痕跡,中心有一顆稍微向左傾斜的小星星,代表引導着獨立自由的光芒。
國徽
東帝汶國徽中心圖案源自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旗幟,象徵為取得獨立而進行的不懈鬥爭。頂部是國名「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兩顆白星之間的字母是「東帝汶人民防衛」的縮寫;底部飾帶上為葡萄牙文:「團結、行動、進步」。
國歌
《祖國,祖國,東帝汶,我們的國家》 歌詞大意:祖國,祖國,我們的國家東帝汶,光榮歸於解放事業的英雄,祖國,祖國,我們的國家東帝汶, 光榮歸於解放事業的英雄,我們擊退殖民主義,我們吶喊: 打倒帝國主義!自由的土地,不容被占據,在與人民的敵人,帝國主義的戰鬥中,堅定果敢地團結向前進!走在革命的大道上,直到最後的勝利!
人口民族
129.6萬(2017年),其中78%為土著人(巴布亞族與馬來族或波利尼西亞族的混血人種),20%為印尼人,2%為華人。德頓(TETUM)語和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印尼語和英語為工作語言,德頓語為通用語和主要民族語言。約91.4%人口信奉天主教,2.6%信奉基督教,1.7%信奉伊斯蘭教。 [4]
軍事
東帝汶國防軍2001年2月成立,原為東帝汶民族解放軍,司令部位於帝力市。總司令塔烏爾·馬坦·魯瓦克准將。2005財年東國防預算約600萬美元。東警察部隊截至2004年底已完成部署約 3000人。 東帝汶獨立過渡期間,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擔負防務工作,總軍力最多時達8950人。東帝汶建國後,防務工作逐步向東國防軍轉移,聯合國維和部隊人數一度削減。2006年4月,600名印尼國防軍因待遇不滿,舉行抗議示威而被開除。此事引發東社會大規模騷亂,軍警系統全部陷於癱瘓。國際維和部隊進駐後,東政府開始重建軍隊和警察部隊。 [5]
交通
概況
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許多道路只能在旱季通車。因戰亂破壞和年久失修,全國公路狀況甚差。帝力市內有出租汽車和私人小型公交車。國內主要城市間靠長途客車運輸。帝力市乘出租車較為方便,但司機大多只講德頓語、印尼語,我國乘客一般有語言障礙。[6]
公路
東帝汶基礎設施不發達,總長10820公里,許多道路只能在旱季通車。[7]
鐵路
東帝汶無鐵路,也無修建計劃。
水運
帝力港為深水港,另有COM海港、HERA漁港等,貨物吞吐量為5000至8000噸。
空運
共有3個一級機場、5個二級機場。帝力機場為東唯一國際機場,可起降波音737型客機,共有3條往返新加坡、巴厘島和達爾文的國際航線。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務實平衡、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首先重視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作用,其次重視發展與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亞、美國以及亞洲國家的關係,廣泛尋求國際援助。截止2006年2月已與100多個國家建交,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在帝力設立了大使館(或代表處),並派遣了常駐大使或代表。阿根廷等30多個國家向東派駐了非常任大使或代表。在中國、葡萄牙、馬來西亞、印尼、澳大利亞(兼駐新西蘭)、美國、比利時和莫桑比克等國建立了大使館,在紐約設立了常駐聯合國代表處(常駐代表兼駐美大使),向布魯塞爾派出了常駐歐盟代表(兼駐比利時大使),在悉尼設立了總領館,在印尼巴厘島和古邦設立了領事館。 奉行務實平衡、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重視發展與澳大利亞、印尼、美國、葡萄牙等葡共體國家、太平洋島國關係,廣泛尋求國際援助。迄已同100多個國家建交, 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在帝力設立大使館(或代表處),並派遣常駐大使或代表。阿根廷等30多個國家向東派駐非常任大使或代表。東在中國、葡萄牙、馬來西亞、印尼、澳大利亞(兼駐新西蘭)、美國、比利時和莫桑比克等國建立大使館,在紐約設立常駐聯合國代表處(常駐代表兼駐美大使),向布魯塞爾派出常駐歐盟代表(兼駐比利時大使),在悉尼設立總領館,在印尼巴厘島和古邦設立領事館。
同國際組織關係
截至2005年7月已加入22個國際組織,其中2002年8月加入葡語國家共同體(第8個成員國),9月27日加入聯合國(第191個會員國)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同年還加入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國際刑事法院、國際刑事警察組織;有17個國際組織在帝力設立了辦事處。3月,夏納納總統參加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第60屆人權會議。4月,東政府與世界銀行在帝力舉辦「東帝汶與發展夥伴會議」。9月,東總理奧爾塔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代表簽署了由聯開署向東帝汶提供2007年總統和議會大選技術和後勤支助的協議。
同中國的關係
2002年5月20日建交,時任外長唐家璇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東帝汶獨立慶典,並與奧爾塔外長簽署兩國建交聯合公報。2006年兩國關係進展順利。 2014年4月8日,東帝汶總理沙納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兩國領導人一致決定,將雙邊關係提升為睦鄰友好、互信互利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秉承傳統友好,深化互利合作,攜手共同發展。
相關視頻
1、東帝汶|亞洲最年輕的國家
2、芳香世家葡語國度品香之旅-東帝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