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梧桐山风景名胜区

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东经113°17'~114°18',北纬22°23'~22°43'的沿海地区,在深圳经济特区东部,西临深圳水库,东至盐田港,南北均临近特区边界。风景名胜区邻近繁华市区,面临南海大鹏湾,与香港新界山脉相连、溪水相通,具备了国内风景区名胜区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面积为31.82平方公里,于1989年被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3年5月被广东省政府授予省级风景名胜区。于2009年12月3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峰海拔943.7米(一说973.7米)。

中文名: 梧桐山

外文名: Wutong Mountain

地理位置:深圳经济特区东部,西临深圳水库

面积:31.82平方公里

公园建立时间:1989年

主峰海拔:943.7米(一说973.7米)

功能分区:8个分区

开放时间: 8:00-18:00

建议游玩时长: 半天

适宜游玩季节: 夏末秋初

门票价格;免费

目录

景区特色

地形地貌

梧桐山自西南向东北渐次崛起。在其主要山背线上,分布着三大主峰(海拔分别为692米/706米/944米)。在此远望,西可俯瞰深圳市区,南与香港大雾山(海拔958米)对峙,向东南远眺,烟波浩淼的大鹏湾海面及美丽的大鹏半岛尽收眼底。

梧桐山是国内少有的邻近市区、以滨海、山地和自然植被为景观主体的城市郊野型自然风景区,景观以其“稀”、“秀”、“幽”、“旷”为显著特征,其中“梧桐烟云”被深圳市政府评为深圳新八景之一。风景区所属的梧桐山主峰海拔943.7米,为深圳第一高峰雄伟的山势与变幻莫测的云雾刚柔相济、与广瀚的大鹏湾山海辉映;山里溪涧幽邃、植物茂盛,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

自然资源

梧桐山是天然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分布区,林地面积1933.3公顷,依次有规律地分成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顶矮林。据调查显示,梧桐山分布的天然植被有维管束植物233科764属1376种,其中有刺桫椤穗花杉白桂木土沉香粘木等珍稀、濒危物种;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有24目64科196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蟒蛇赤腹鹰褐翅鸦鹃]、穿山甲小灵猫等。

梧桐山风景区分布有各类野生植物240科,1419种,其中苔藓植物42科86种,蕨类植物30科109种,裸子植物5科9种,被子植物163科1219种;根据用途对资源植物进行分类,梧桐山风景区有各类资源植物968种,其中药用植物359种,油脂植物150种,蜜源植物114种,材用植物42种,还有大量的食用、园林绿化等资源植物,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桫椤,二级保护的红皮油茶、大苞白山茶、野茶树,三级保护的穗花杉、白桂木、粘木等珍稀濒危植物。[1]

梧桐山是"深圳河"的发祥地,梧桐山山高林密,主峰山泉汇入天池。天池水顺着山谷而下形成了壮观瀑布群,春雨时一泻百米,声如洪钟,激起千层浪,散出万束雾花,异常美丽。天池水注入龙潭底有一小洞,内藏珍贵的金尾娃娃鱼山龟

龙潭水流至龙珠山汇集八条谷渠水而成深圳河,风水先生称此地为:"九龙戏珠"的风水宝地。梧桐山上有一块试剑石和磨剑石,比苏州虎丘的试剑石大20倍有余。其下一片情人树,由九棵古树古藤盘缠而成,树下一把仙人椅。瀑布、奇石、古树、翠竹、奇景、绝景,令人叹为观止。

景区规划

根据深府【1993】66号文、市政府第38号令,划定风景区管理范围为31.82平方公里。风景区自1987年开始筹建,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区,1999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了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此规划将风景区分为主入口景区、凤谷鸣琴景区、梧桐烟云景区、碧梧栖凤景区、生态保护区、封山育林区、东湖公园景区、仙湖植物园景区八大景区。

梧桐山风景区自1987年开始筹建,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区,2009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广东省第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主入口景区

梧桐山位于整个梧桐山风景区的南麓,北靠仙湖植物园景区、凤谷鸣琴景区、梧桐烟云景区,南临罗沙公路,西与莲塘东片区相接,东与碧梧栖凤景区相连,面积约4.56平方公里。规划将该区作为风景区主入口。并建设一个以体育活动设施为主要内容,又具有园林特色的供广大市民开展健身活动的仙桐体育公园,该项目正在实施中;该区还包括完善景区内的配套服务、管理设施。

仙桐体育公园占地205万平方米,投资达5319万元,内设都是大众体育娱乐设施,共有6片羽毛球场、4片篮球场、6片网球场和一个标准足球场。同时,利用原有废弃石场,规划出一个国际标准的攀岩场,整个攀岩场与山体结合,拥有6条国际赛道,兼备儿童和初学者训练,建成后将为国内最好的户外攀岩场地。体育公园整体工程于2010年8月28日竣工。

凤谷鸣琴景区

位于梧桐山北麓,处于梧桐烟云景区和仙湖植物园景区之间,以马水涧为主体,山涧溪流等水质资源丰富。规划面积2.43平方公里。

小梧桐位于景区内,景观特点是俯瞰市区,视野开阔。沿其山脊,有一条山看城,城观山的视线走廊,由于山势不高且交通方便,故该景区主要游览活动是登高望远,所以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人游览、歇息。已建成的“倚天招凤”景点为俯瞰市区、远眺香港新界和大鹏湾、深圳湾、伶仃洋的最佳位置。此外景区内水景丰富,马水涧由6条山涧小溪汇集而成,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尤以春、夏季水流量为大,水体冰晶透澈。两旁沟谷中荫生植物生长繁茂,种类丰富。由于山势落差起伏较大,水流跌宕,从而形成飞瀑流泉,山石水潭等丰富的水质景观,从山下沿溪涧逆流而上,不论在溪涧旁娱戏而上,还是穿越于密林丛中,耳中不停传来时大时小,时缓时急的潺潺水声,对于久居闹市的游客,不啻于“如听仙乐耳暂明”,给人以空明,返璞归真之感。规划考虑在尽可能不破坏自然山体的情况下,完善登山道的服务设施方便游人游览。

梧桐烟云景区

规划面积6.35平方公里。有梧桐山主峰——大梧桐、泰山涧等特色风景资源。大梧桐海拔943.7米(一说973.7米),为鹏城第一峰,宜登高望远。登山道——泰山涧的总路程为4511米。植被繁茂,沟谷幽深,形成复杂而优越的小气候。

因邻近海边,上升的气流形成变幻莫测的云雾,游客在此对全景一览无余,时而云雾从脚下飘然而过,予人以神妙新奇之感。泰山涧由14条山涧小溪汇集而成,与马水涧相似均蕴藏丰富的水质资源和植物资源。所不同的是泰山涧所处山势起伏较缓,水流比较平静。“一涧自流云”因山势变化多形成潭、流泉、叠泉、滚泉等水系景观,游览特色为登高、远眺、探幽取胜。为了不破坏梧桐群峰的轮廓线,在大梧桐山顶不宜建设过多人工建筑物。规划在峰顶设置一观景平台,做到既不破坏原有山峰的形体,又能为游人提供理想的观景点。由于植被丰富,梧桐山顶常常云雾缭绕,因此又有“雾锁梧桐”的称呼。

碧梧栖凤景区

该景区位于梧桐山东南麓,背靠大梧桐,规划面积4.68平方公里。整个景区现状条件较好,山势较缓但富于变化,又有充备的水源——恩上水库,植被丰富,层次感好。 交通设施已开辟一条4米左右的车道至恩上水库,根据其山和水的特色安排有望远、观日、垂钓。规划考虑在水库附近建主要旅游服务中心,在水库坝南面设置观景平台,既可晨观日出、暮浴霞光,也可北望梧桐群峰,南瞰大鹏诸岛、沙头角尽收眼底。

生态保护区

在规划时以保护为主,面积4.80平方公里。梧桐山地区植物物种丰富,约占广东地区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的百分之七十五。

而该景区保持有大片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了维护这一地区自然植被的自然演替,供植物科研、植物科考及科普教育之用,规划拟划定以西坑为中心的480公顷地区作为生态保护区。该景区遵循严格保护尽量少开发的原则,保持有从西坑通达大梧桐顶的登山步道。

封山育林区

位于仙湖植物园和凤谷鸣琴景区以北,梧桐山村以南,面积1.38平方公里(此区为景区北大门,设有4片停车场,设有400多个停车位,供游人停放车辆)。由于临近深圳水库,且又处在游览不及的地区。为改善整个景区的自然环境面貌。保持景观完整性,并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对深圳水库的污染问题。规划考虑把此区划为封山育林区,此区严禁进行开发性建设及开山采石、乱砍滥伐等破坏行为。

东湖公园景区

东湖公园景区原名“水库公园”,为纪念东深供水工程而建,其东连梧桐山,北临深圳水库。水库是东湖的“形”,水库文化则是东湖的“魂”。东湖公园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深圳水库水源涵养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湖公园景区集观赏、游览、文化娱乐、游乐服务于一体,是建市后的第一个市级综合性公园,见证了特区园林事业发展历程。东湖是八十年代有名的深圳市“五湖四海”景区之一。已建成12个专类景区、120多个景点。主要景区有匙羹山景区、一号门景区、四号门景区、观赏花木园、杜鹃雕塑园、盆景世界、树木园、古树园、钓鱼区、棕榈园、人工湖、沉香阁等,主要游乐点有旱地雪橇、趣园游乐场、趣味动物苑等;还有大家乐露天剧场、红荔书画馆、门球场、网球场、健身园、谷对岭登山道、西岭登山道等大型文娱及康乐设施;深圳市最早的市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也位于区内。景区定期举办一些群众性的娱乐及花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具体有:画眉斗雀比赛,每年元旦举行,已举办了十九届。每年11月份举办深圳市菊花展,已二十一届。国庆期间举办簕杜鹃花展(深圳市花),已六届。还有杜鹃花展、盆景展等其他各项展览。

仙湖植物园景区

仙湖植物园景区是中国观赏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华南地区现有规模最大的植物园,集植物收集与研究、科学知识普及和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园林植物园。

仙湖植物园景区共收集保存植物60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0余种。全园分为化石森林区、天上人间区、湖区、庙区、沙漠植物区和松柏杜鹃景区等六大景区,建有芦汀乡渡、山塘野航、竹苇深处、别有洞天、两宜亭、玉带桥、龙尊塔、听涛阁、揽胜亭等十几处园林景点和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木兰园、珍稀树木园、棕榈园、竹区、荫生植物区、百果园、水生植物区、桃花园、裸子植物区、盆景园、药用植物区等十几个植物专类园。整个园区建筑风格为古典园林式,园内仙湖碧波荡漾,常年绿树葱郁,原生植被保存完好,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有“世外桃源”之美称。

景区内的弘法寺是深港地区重要的宗教文化研究、传播中心,也是深圳地区香火最为鼎盛、影响最大的佛教胜地和旅游热点。

山名来历

梧桐山,应该是乌岽山的转音。

最早记述梧桐山名的是明朝的《广东通志·卷十三·舆地志一·山川·东莞县》,当时深圳属东莞县管辖,书中有:“又南七十里曰梧桐山(其木多梧桐)”的描述。此书为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黄佐所著,比康熙二十七年《新安县志》(公元1688年)早127年,比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王崇熙编纂的《新安县志》早了258年。由此可见:梧桐山的名字来源于“其木多梧桐”。也就是说,梧桐山的名称是因为山上多梧桐树。

我国的《诗经》中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茂盛,引得凤凰啼鸣。《庄子·秋水篇》中也提到梧桐:“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这里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在梧桐树上才落下。可见梧桐的高贵,唯有梧桐凤凰来,凤非梧桐不栖。“凤栖梧桐”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梧桐树因此被赋予灵性,也表达了人们对梧桐山的美好愿望!

登山道

  • 凌云道,位于梧桐山风景区南大门,紧邻罗沙路,交通非常便利,终点通往小梧桐。
  • 碧桐道,位于沙头角东部,即盐田医院左侧,上段与盐田秀桐道相连接,终点通往大梧桐。
  • 秀桐道,位于盐田区市外国语学校后侧,沿途与碧桐道相连,终点通往大梧桐。
  • 登云道,位于莲塘畔山住宅片区,沿途与仙湖两条登山道相连接,终点通往小梧桐。

景区荣誉

2020年4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山榜”。

注意事项

行前预先规划旅游路线,充分了解交通路况,进入山区应注意塌方落石与路肩塌陷。

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要轻装上山,少带杂物,以减轻负荷;鞋子要选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借助拐杖要注意选择长短、轻重合适与结实。 行前应注意气象预报,适时增减衣服。遇雨时在山上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披,这是为避雷电,并防止山上风大连人带伞给兜跑。 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 注意自身旅游安全,勿擅自到未开放的旅游山区和危险山区游玩;尽量避免在无人管理的山地游玩;不在无救生人员管理的深潭、溪流水域游泳及戏水。 山要注意林区防火,观光沿途不能吸烟。爱护自然环境,不破坏景观资源;维护风景区环境整洁,不任意丢弃垃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全国各地热爱大自然、走向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热衷于户外活动的人即“驴友”日益增多,户外组织方兴未艾。但是,由于部分参加户外活动的团体或个人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不足,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虽然一些户外公益、环保团体也常常自发组织清理,但效果不尽理想,一些户外活动胜地垃圾总是越来越多,或清理后很快又堆积起来。

视频

深圳:梧桐山景区惊现黑灰色动物 专家鉴定为银黑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