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英風」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增視頻&外部連結)
行 1: 行 1:
 +
[[File:楊英風.jpg | thumb | 300px | 楊英風攝於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前[緣慧潤生]施工現場,1996年 <br> [http://www.yuyuyang.com.tw/yuyuyang.php 原圖鏈接]  ]]
 +
 
'''楊英風'''{{BD|1926年|12月4日|1997年|10月21日|Y}} ,[[當代]]知名[[台灣]][[雕塑家]],出生於[[台灣]][[宜蘭縣]]。曾就讀於[[輔仁大學]]與[[臺灣師大]]美術系,早期作品有[[人文主義]]的風格,後期則以[[現代主義]]的抽象組合造型、不銹鋼材質和中國式的藝術思維聞名於世。
 
'''楊英風'''{{BD|1926年|12月4日|1997年|10月21日|Y}} ,[[當代]]知名[[台灣]][[雕塑家]],出生於[[台灣]][[宜蘭縣]]。曾就讀於[[輔仁大學]]與[[臺灣師大]]美術系,早期作品有[[人文主義]]的風格,後期則以[[現代主義]]的抽象組合造型、不銹鋼材質和中國式的藝術思維聞名於世。
  
行 11: 行 13:
 
[[1962年]],楊英風辭去了美術編輯,開始專心的經營雕塑創作。此時他在台灣「[[五月畫會]]」中也相當活躍,不僅在聯展中擔任重要角色,也帶領組織年輕畫家進入國際舞台,這一年他獲得了[[香港]]國際藝術[[沙龍]]展的銀獎。隔年,他開始大膽的採用[[不銹鋼]]材質創作,並旅居[[義大利]]三年,在歐洲籌辦了許多引介中國現代藝術的展覽。回國之後,楊英風到[[花蓮]]開始了石雕山水系列的創作,並在1970年代開始為許多[[飯店]]、[[主題公園]]、大型建築等設計了許多現代雕塑作品。
 
[[1962年]],楊英風辭去了美術編輯,開始專心的經營雕塑創作。此時他在台灣「[[五月畫會]]」中也相當活躍,不僅在聯展中擔任重要角色,也帶領組織年輕畫家進入國際舞台,這一年他獲得了[[香港]]國際藝術[[沙龍]]展的銀獎。隔年,他開始大膽的採用[[不銹鋼]]材質創作,並旅居[[義大利]]三年,在歐洲籌辦了許多引介中國現代藝術的展覽。回國之後,楊英風到[[花蓮]]開始了石雕山水系列的創作,並在1970年代開始為許多[[飯店]]、[[主題公園]]、大型建築等設計了許多現代雕塑作品。
  
== 視頻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Ex1ZjCTF0  }}
+
== 視頻 ==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Ex1ZjCTF0   
 
|alignment= center
 
|alignment= center
 
|dimensions=480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台灣資深藝術家影音記錄片:楊英風-1  
+
|description=台灣資深藝術家影音記錄片:楊英風-1 }}
  
 
==外部連結==
 
==外部連結==
*[ http://www.yuyuyang.org.tw/?page_id=9861   楊英風美術館-楊英風作品 ]
+
*[http://www.yuyuyang.org.tw/?page_id=9861 楊英風美術館-楊英風作品 ]

於 2019年1月20日 (日) 18:37 的修訂

楊英風攝於新竹國立交通大學浩然圖書館前[緣慧潤生]施工現場,1996年
原圖鏈接

楊英風(1926年12月4日-1997年10月21日) ,當代知名台灣雕塑家,出生於台灣宜蘭縣。曾就讀於輔仁大學臺灣師大美術系,早期作品有人文主義的風格,後期則以現代主義的抽象組合造型、不銹鋼材質和中國式的藝術思維聞名於世。

童年與青年時期

楊英風是台灣宜蘭縣當地望族之後、父親楊朝木(後改名楊朝華)、母親陳鴛鴦。祖籍福建。他排行老大,小名為「呦呦」。他的父母長期在北京經商,楊英風小學畢業之後,也前往北京讀書,當時是1940年,他對藝術已經充滿熱愛,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到處寫生。曾師事郭柏川淺井武差川典美

1943年,轉往東京就讀東京美術學校建築系(今東京藝術大學),並師事朝倉文夫(雕塑大師羅丹在日本的學生),開始對雕塑、景觀等環境藝術產生興趣。1946年他回到北京,就讀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隔年回到台灣與表姐李定結婚,並在蘭陽女中教美術、後又到台北擔任台大植物系繪圖員。1948年,他就讀師範大學美術系,是他在動蕩不安的局勢中,所唸的第三所大學。他曾是張大千溥心畬的學生。隔年他的長女出生,但父母與弟弟因政局之故留在大陸、三十多年之後才得相見。

創作路程

1951年,楊英風承受經濟壓力,只得從師大美術系輟學,並開始在《豐年雜誌》擔任美術編輯,然而他在創作上仍相當勤勞;在11年的編輯工作中,他留下了大量的鄉土版畫漫畫1953年他得到了第一個美術獎,也就是「第16屆台陽美術展覽會」的「台陽賞」,作品是雕塑「驟雨」,為一位站在泥土地上的農夫正忙著將簑衣披上肩膀的姿態。1956年他第一次參加國際展覽「聖保羅雙年展」,作品是佛像雕塑「仰之彌高」。1961年他舉辦了第一次個展。

1962年,楊英風辭去了美術編輯,開始專心的經營雕塑創作。此時他在台灣「五月畫會」中也相當活躍,不僅在聯展中擔任重要角色,也帶領組織年輕畫家進入國際舞台,這一年他獲得了香港國際藝術沙龍展的銀獎。隔年,他開始大膽的採用不銹鋼材質創作,並旅居義大利三年,在歐洲籌辦了許多引介中國現代藝術的展覽。回國之後,楊英風到花蓮開始了石雕山水系列的創作,並在1970年代開始為許多飯店主題公園、大型建築等設計了許多現代雕塑作品。

== 視頻 ==

台灣資深藝術家影音記錄片:楊英風-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