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晓茗 小花茶 故乡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花茶 故乡情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小花茶 故乡情》中国当代作家毛晓茗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小花茶 故乡情

深夜,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划过一条条美丽的弧线,呵欠一个连一个,看看表,已是凌晨一点多了,懒洋洋站起身,打开刚刚新上市的故乡“小花”茶,捏一撮沏之,一股醇香之气充盈小屋,困意也随之离去。看着杯中的清水渐青渐绿,细长的叶芽在一壶碧水中轻舒慢展,象山峰涧谷中朵朵承受着初春气息和一缕晨光的兰花。云汽从杯面上静静升起,带着淡青的水色,轻轻飘散来幽幽的暗香。这时轻闭双眼,就会慢慢地感到一股极深极细象青草又象兰香的气息不知从何处涌起,将你无知无觉地带入到那青青的山峰、潺潺的溪流、遍野的草绿之中。迫不及待喝上一口,顿时神清气爽,疲惫和昏沉烟消云散,只留下满齿芳香渐渐地,渐渐地弥散开来,浓浓茶香把我带进了回忆里,故乡的风情也在这热茶中浸泡开来。

古人说,月是故乡明。我说,茶是故乡淳。故乡“小花”茶既比不上西湖龙井的口感芳甜、黄山毛峰的深幽缠绵,也比不上碧螺春的青翠淡远、铁观音的温厚和长,甚至连名字也那么平俗土野,但是在我的心中它却有其它名茶所没有的家乡山水清素质朴的气息,品茶能闻幽兰香,每每谈起故乡小花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无限的自豪。小时候,我就在这无边的茶香陪伴下,度过了充满书香的学生时代。往后日子里,每当我身心疲倦的时候,就沏上一杯小花茶,看着一杯故乡的山水,闻着熟悉的野土气息,品尝着浸沐着早春阳光的茶味,疲惫的心就象那一枚枚焦干的牙叶,沉到杯底,又慢慢的滋润着,泡开了,鲜嫩鲜嫩的,象饱绽的花朵洗涤了隔夜的风尘,象雨后拱动的田野,膨胀着,充满了力量,充满了故乡山水那早春暖暖的春息…

曾多少次冲动的想提笔写一点关于故乡小花茶的情怀,但一直觉得“茶”这一古韵悠然、禅意满怀的字眼,蕴藏着太多我无法搜寻的历史,故每每提笔又轻轻放下。今夜,窗外月色格外明亮,品一杯姐姐手工自制的故乡小花茶,带着一份宁静的心情在电脑上敲下这份浓浓乡情。

故乡在文都桐城的崇山峻岭中,山山岭岭长着一簇簇、一团团茶树。每年春天,伴随着几场春风、几阵春雨,故乡广阔的土地便呈现一道亮丽的风景:漫山遍野间,茶叶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一拨拨乡亲在茶园里忙碌;在环绕茶园的坡壁间,自然生长着一种家乡特有的“兰花”草,每年小花茶清明“冒尖”的时候,“兰花”也竞相开放。春风轻拂,繁茂的新绿与“兰花”草遥相呼应,大自然总是充满着神奇,它们日夜相互厮守,日久生情,悄悄地,“兰花”草竟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独特香味沁入与自己相依相伴的茶芽。小花茶外形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碧绿清汤,香气鲜爽持久,有兰花香,伴幽兰而生,集兰香而成,故名“小兰花”茶,后来简称“小花”或“桐城小花”,自明朝起作为历代朝廷的贡品,清朝丞相张廷玉为此而留下“色澄秋水,味比兰花”的词句。

故乡的茶树林,记下了几多儿时的歌谣,春有茶采花摘,初夏有野草莓,秋是我们游戏的天堂,冬看雪花飘飘,我特别钟情于春季时节的采茶。采茶时的情景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年谷雨时节,约三五个伙伴一起跑进茶树林,挑选芽头青青尖尖的茶枝,食指扣着茶芽,大拇指一用劲,那嫩嫩的茶芽就折断了,含一片嫩茶头在嘴里咀嚼,涩涩的,香香的,嫩嫩的,一种收获的喜悦之感油然而生。那时茶树里经常会有壁虎或青色的蜥蜴,有时也会碰见火赤链、土弓蛇。我是山里长大的孩子,并不太怕这些生灵,往往是把它们赶走,继续玩自己的。采摘新茶也是最放松的时候,手不停歇,嘴也不停歇,许多趣闻逸事便在茶树林间袅袅升腾。年少时,总喜欢与母亲一起上山采茶,我有时调皮的嗅着兰香在茶林里寻摘兰花苔子放入采茶箩,有时安分地边摘茶边听妈妈与邻居姐姐阿姨一起闲聊,日子就在采茶的手缝里一点点漏过去,沙沙地响。别看摘茶是手上功夫,可累人了,首先是枯燥无味,站在茶园里,听到最多的是“嚓嚓”掐摘声,偶尔的乡亲们唠家常、说个笑话、唱唱山歌,闹得大家开怀大笑;也有的带个收音机放在竹篮里,活跃了枯燥的气氛。其次是腰酸背痛,摘茶是俯着身子弯下腰,从早到晚都是这样的姿势,因此是腿脚僵硬,脖子酸;直到夕阳下山,母亲才背起一天的收获走出茶林。回到家,吃过晚饭,母亲总会泡煮上一壶“小花”,我却坐在书桌前,听收音机里不知名的旋律,茶壶里溢出的香气飘进了心房。

摘茶苦,炒茶更辛苦,还真是个灵巧活:杀青、搓揉、晾摊、再干、烘焙…一系列方法,还得必须掌握大小火候,如此做出来的茶叶才会碧绿清香,色香味俱全。记得那时,妈妈把采回来的新茶青摊薄铺在簸箕里,我和姐姐先挑拣剔除掉树叶、茶果、老茶叶片、野草等杂质,爸爸在锅灶下猛火烧红铁锅,妈妈便舀一瓢水倒入,“呲呲”声响,锅里水面飘起一层浮油,如是连续几次,去油净锅,妈妈再抓起软绵绵的茶青在锅里不停的手工翻炒杀青,再均匀放置簸箕散热,而后再用栗炭火烘烤。现在好了村村有现代化的炒茶厂,全是流水线机器操作,每每炒茶时节,大人们异常忙碌、通宵熬夜的,像搞双抢一样,抢在谷雨前摘茶、炒茶,卖个好价钱。在静谧的山村里,茶香四溢,户户飘香,真乃“绿丝遍山野,家家有茶香”。

深夜的风带着寒意,月光不分初一十五如常泻下。此时,喝着浓浓的故乡“小花”,我静静坐在窗前,遥望霓虹灯下城市的繁华,心却怀念起故乡山村的那份寂静,想念着家中年迈的母亲,想起电话里母亲的声音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多了几分苍老,忍不住鼻子发酸,眼眶发热。窗外,不远处,丛林里花香幽幽传来……面前的“小花”,几经冲泡,浓香的茶水泛出淡淡的昏黄,几片舒张的茶叶或上或下浮在水中,尽显悠闲之意,对故乡的思念也在这杯“小花”中荡漾而去,端起杯子,轻轻抿一口,闭着眼,仿佛回到了家乡,仿佛母亲就在隔壁的卧房。

“饭后一杯茶,郎中饿着爬”。清晰的记得,这是爸爸的口头禅。家乡人都有饮茶的习惯,他们把茶当饮料,小花茶浸泡着故乡祖辈、父辈们或淡或咸或酸或甜的生活。小花茶是家乡人自采自制自消费的一种“自然主义茶”,有着清脑提神、润肺溢肝、清除疲劳之功效。儿时的我每每放学归来,都能很过瘾地喝饱妈妈早已泡好的小花茶。农忙时节,天刚麻麻亮,大人们早早就起了床,把山泉水倒满井罐烧开,泡一壶“小花”,喝上几杯,一整天口不干、舌不燥,干起活来劲足力大,晚上收工回来,再喝一杯,一天的疲劳顿消,睡眠也香甜。冬季农闲时,左邻右舍手捧茶杯相互串门,在“小花”里打发时光,盘算着一年的收成,计划着来年的春播。

家乡人喝茶,大多喝的是一种礼节。当客人登门之时,主人必定献上一杯上好的谷雨前“小花”。坐在小木椅上将年成与天气的闲话拉近,侃谈天南海北之事和人间是非曲直,以茶代酒,以茶传情,轻咂慢品,不时往嘴里塞入一味野果子,此番情景,有着田园式的轻松与闲适。一杯喝干了,再倒一杯,茶味淡了,再泡一壶,你一杯,我一杯,越喝味越妙,越喝越神清气爽。喝来喝去喝了几十代人的光阴,家乡人最终喝出了一些诸如“茶能养性”的格言妙语。于是,家乡人喝井罐山泉水泡小花茶喝上了瘾,与茶结了情,天长日久,便喝出了一种文化,喝出了一种艺术,喝出了一片亮丽的天空,引来了八方客人。

时光煮雨,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小花茶一直形影相随,伴随着我步入中年。当心情不好时,泡上一杯“小花”,闻着淡淡的茶香,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无忧无虑的享受着微风吹过脸庞的感觉,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闭上眼,轻啄一口,唇湿舌润,此时此刻,茶叶就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淡淡余香,让人心旷神怡;当工作繁忙时,泡上一杯浓浓的“小花”,轻轻的摇晃杯子,扑鼻而来的香气,让人感觉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茶从口入,似乎流遍了五脏六腑,每到一处,都仿佛带来了一种清新的空气,让大脑饱受润泽。同时,也让我一改当时的浮躁,更加沉稳的、静静的思索,捋清所有头绪。此时的茶,对我来说像是太上老君的灵丹妙药,细细品上一口,仿佛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小花茶,故乡情。记忆恍惚,茶园依旧;抿一口,淡淡的苦涩弥漫舌尖,儿时记忆像袅袅炊烟,顺着老屋飘啊飘,飘过屋后的茶园,飘过岭上玉带似的公路,飘过我这段人近中年;再一口,想起家乡的弯弯月亮,徐徐清风,透过茶杯还看见了村头夕阳下的残照、屋后山顶上的云朵,这一切,让我想起了夏日早晨闪亮的露珠,夜间顶着月亮走在山径上透过枫叶凝于布鞋边沿的白霜……我深爱着故乡那片土地,深爱着故乡小花茶浓浓的醇香。

故乡小花茶,深埋着桐城土地的文化底蕴,有着一种纯朴的味儿,有着几分淡雅娴静,折射着家乡人淳朴辛劳的可敬形象。因此,每当泡上“桐城小花”时,总喜欢慢慢品味,让浓浓茶香弥漫心灵,让故乡的味道飘香千里。

读着鲁迅先生《喝茶》第三段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其实人生亦如茶,苦涩中蕴含着甘甜,一道浓酽,二道清醇,三道趋淡。只有静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我终于领悟一个小小心得:“桐城文章甲天下,明清贡品小花茶。”可不是,也许我饮了这杯叶浮幽香的“小花”之后,今夜,于梦中会在故乡桐城走一回,拜读一篇好文章,摘一朵“小花”幽梦。[1]

作者简介

毛晓茗,南京人,书法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