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泉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泉州 (泉州市)

简介

泉州福建省东南沿海地级市,简称泉、鲤,别名鲤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含金门),2018年末常住人口870万人(不含金门)。 主要方言为闽南语, 少数讲莆田话畲语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

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1]

1982年,泉州入选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17年,泉州入选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4月,泉州入选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

泉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750多万,港澳同胞76万,分布在世界各地129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250多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2018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467.98亿元,比上年增长8.9%,经济总量连续20年保持全省第一,在中国大陆城市中排名第1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6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4751美元),比上年增长8.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泉州

外文名称: Quanzhou、Zaitun、Zayton

别   名 :鲤城、温陵、刺桐城、光明之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4区,3县级市,5县

政府驻地 : 丰泽区东海街道海星街市行政服务中心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区码: 362000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部沿海,台湾海峡西岸

面   积: 11014.78平方千米

人   口: 870万(2018年常住)

方   言: 闽南语泉州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开元寺、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清源山、草庵、清水岩

机   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泉州东站、晋江站、惠安站

车牌代码: 闽C

行政区划代码: 350500

地区生产总值: 8467.98亿元(2018年)

人均生产总值: 97614元(2018年)

主要高等院校 : 华侨大学、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

著名人物: 留从效、俞大猷、李贽、郑成功、李光地、叶飞

市   歌: 《蓝蓝泉州湾》

市   花: 刺桐花含笑花

市   树: 刺桐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闽中大山带中段戴云山脉主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横卧西北部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

气候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市气候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气温高,光热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5-21.0℃(仅西北部的山区低于18℃),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无霜期长,沿海地区基本无霜。≥10℃的有效积温为5610-7250℃。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二是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多一倍左右。干、湿季甚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为湿季;10-2月仅占全年的20%,为干季。降水量年际间变化率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三是季风气候显著。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压楔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干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润多雨。

水文

泉州市境内溪流密布,发源于本市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4条,总长度1549千米,其中晋江水系15条,九龙江水系5条,闽江水系9条,单独入海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81条,总长度为2156千米。晋江、洛阳江为泉州市主要河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泉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6种,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9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8种,水气矿产1种。主要矿产包括:铁、锰、铜、铅、锌、钼、金、银、煤、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大理岩)、叶蜡石、硅灰石、明矾石、萤石(普通)、石墨、长石、高岭土、陶瓷土(瓷石)、伊利石、水泥用粘土、建筑用花岗岩(凝灰岩)、饰面用及雕刻用辉绿岩(花岗岩、闪长岩)、冶金用石英、玻璃用砂、铸型用砂、建筑用砂、地热、矿泉水等。

植物资源

泉州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记录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2科903属2201种(包括逸生和归化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199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0种,被子植物162科804属1982种。

在这些植物中,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即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有18种:一级保护有桫椤1种,二级保护有福建柏、水松短萼黄连鹅掌楸观光木钟萼木等6种,三级保护有油杉、长苞铁杉、穗花杉、吊皮锥、白桂木、黄山木兰、乐东拟单性木兰、闽楠沉水樟半枫荷珊瑚菜等11种;属林业部保护植物有3种:一级保护有南方红豆杉1种,二级保护有花榈木、榉等2种;属福建省级药材保护植物有天门冬、单叶蔓荆、花叶开唇兰等3种;属福建省级保护植物有黑锥鳞苞锥、福建青冈、刺叶栎、细柄半枫荷、青钱柳、福建悬钩子、刺果毒漆树、密花梭罗、多花羊奶子、短柱树参等11种。

动物资源

泉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约有40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的腹足纲32科76种、双壳(瓣鳃)纲18科80种左右、头足纲5科24种,节肢动物的虾蟹类20科80种左右、昆虫类130科258属1000多种,棘皮动物15种;脊椎动物较重要的有鱼类78科135属368种左右 ,两栖类2目7科32种,爬行类3目13科61种,鸟类19目51科260种,哺乳类6目14科32种;其它动物约有2000多种。

根据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2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中,泉州市就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虎、云豹、蟒蛇、鼋、金斑喙凤蝶、红珊瑚等6种;

二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黑熊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水獭鬣羚白腹山雕蛇雕鸟雕松雀鹰风头鹃隼草鸮雕鸮斑头鸺鹠领鸺鹠白鹇赤腹鹰鹰雕鹈鹕虎斑蛙等25种。

人口

截至2017年底,泉州市常住人口8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7.3%。人口出生率为14.8‰,死亡率为6.6‰,自然增长率为8.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42.3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9.7%。

泉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48个少数民族,这48个少数民族是回、蒙、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水、拉祜、东乡、纳西、景颇、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毛南、仡佬、锡伯、普米、怒、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占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晋江陈埭、惠安白崎和鲤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涂岭等地。

经济

综述

2017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548.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经济总量连续19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03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4397.78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952.19亿元,增长10.6%。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51.3%和48.4%,分别拉动GDP增长0.03个、4.3个和4.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为2.6:58.3:39.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61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977美元),比上年增长7.5%。

2017年,泉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2.30亿元,比上年增收18.22亿元,增长4.3 %,加上上划中央“三税”收入346.4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合计完成 788.76亿元,比上年增收18.90亿元,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7.81亿元,比上年增加40.14亿元,增长 6.7%。其中,教育支出138.19亿元,增长7.4%;科技支出14.91亿元,增长12.6%。政府性基金收入159.70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 156.84亿元。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49.66亿元,下降1.4%,其中,地税税收收入238.8亿元,下降6.6%。国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629.70亿元,增长17.2%,其中,国税税收收入520.86亿元,增长12.6%;海关代征税收收入108.84亿元,增长45.9%。

2017年,泉州市固定资产投资4123.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项目投资3423.15亿元,增长12.5%;房地产开发投资700.66亿元,下降0.8%。固定资产投资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78.84亿元,增长25.7%;第二产业投资1625.57亿元,增长19.0%;第三产业投资2419.39亿元,增长4.3%。工业投资1620.74亿元,增长19.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3%。基础设施投资1018.78亿元,下降3.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7%。高技术产业投资279.36亿元,增长16.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8%。

2017年,泉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56元,比上年增长7.8%;人均消费支出21538元,增长4.5%;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6.8平方米。按常住地分,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96元,增长7.7%,人均消费支出26044元,增长3.3%,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增长8.3%,人均消费支出14545元,增长7.9%,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7.9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4%和41.2%。

第一产业

2017年,泉州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 35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种植面积204.57万亩,比上年减少1.07万亩,下降0.5%;其中稻谷面积107.02万亩,减少1.93万亩;烟叶种植面积0.25万亩,减少7亩;油料种植面积32.03万亩,减少0.1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1.37万亩,减少0.57万亩。粮食总产量71.12万吨,比上年增加1.99万吨,增长2.9%,其中稻谷42.10万吨,增加0.97万吨,增长2.4%。

2017年,泉州市植树造林总面积13.40万亩,增长79.9%,其中,人工荒山造林1.68万亩,增长63.1%;人工迹地更新6.3万亩,增长52.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13万亩,增长175.6%;低产低效林改造4.27万亩,增长145.4%;林冠下造林0.04万亩,减少71.4%。全年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1.65万亩,减少10.3%。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51.78万亩。全年商品材产量40.24万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2017年,泉州市肉蛋奶总产量21.24万吨,增长4.7%。其中,肉类总产量16.18万吨,增长3.5%;禽蛋4.13万吨,增长11.5%。肉猪出栏数142.15万头,增长1.0%,年末生猪存栏数103.04万头,增长17.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13.94万吨,比上年下降2.2%。其中,淡水产品产量2.29万吨,增长3.0%;海水产品产量111.65万吨,下降2.3%,其中,海洋捕捞76.77万吨,下降4.9%;海水养殖34.87万吨,增长3.8%。

截至2017年底,泉州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和107家;无公害农产品509个、绿色食品132个、有机食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0个;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福建名牌农产品132个。

第二产业

2017年,泉州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926.19亿元,增长7.7%,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28.10亿元,增长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3626.35亿元,增长13.6%,其中出口交货值2178.45亿元,增长10.2%。拥有超亿元企业2523家,比上年增加215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246家,比上年增加57家。

2017年,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05.4,比上年上升29.4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1.1%,上升1.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3.1%,下降2.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4.5%,下降1.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65万元/人,提高3.87万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3.2次,提高0.2次;工业产品销售率95.9%,提高0.2个百分点。

2017年,泉州市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全市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有615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23.93亿元,增长8.1%。全市建筑房屋施工面积8923.96万平方米,下降6.9%;房屋竣工面积3027.70万平方米,下降10.0%。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及以上的企业165家,其中5亿元及以上的企业56家。

第三产业

2017年,泉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700.66亿元,按工程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440.22亿元,下降3.6%;办公楼投资42.77亿元,增长2.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9.66亿元,增长3.2%。商品房销售面积1244.50万平方米,增长23.3%。商品房销售额940.69亿元,增长36.0%。

2017年,泉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构成分,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281.64亿元,增长18.7%;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52.31亿元,增长6.6%。

2017年,泉州市进出口总额达15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以美元计价为231.5亿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1046.6亿元,下降2.1%,以美元计价为154.5亿美元,下降4.5%;进口521.1亿元,增长11.3%,以美元计价为77亿美元,增长8.8%。进出口顺差525.5亿元,以美元计价为77.5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3.54亿美元。

2017年,泉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474.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国内游客5329.23万人次,增长21.7%;境外游客145.26万人次,增长10.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43.81亿元,增长28.7%。其中,旅游国内收入752.55亿元,增长29.6%;旅游创汇13.52亿美元,增长20%。[2]

截至2017年底,泉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891.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777.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人民币存款中,住户存款余额3511.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6%;企业存款1906.0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0%。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70.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041.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人民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37.06亿元,当年新增431.9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1134.6亿元,当年新增265.15亿元。全年全市新设银行机构1家。

2017年,泉州市保险业实现各项保费收入197.2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62.60亿元,增长6.4%;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34.63亿元,增长11.7%。赔款及给付支出59.90亿元,增长4.0%。其中,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31.52亿元,下降0.5%;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28.38亿元,增长9.4%。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17年底,泉州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含退休及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11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28万人,中级职称4.57万人,初级职称4.72万人,未评职称0.43万人。共设立了19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02人(次),目前在站博士后56人。

2017年,泉州市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3家,总数达390家。年末,全市拥有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85个和201个,228家企业被评为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全年共实施国家、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0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132项、市级176项。有1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7项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全年专利申请47179件,授权25525件,2012年以来累计专利授权量达110811件。其中,本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483件,2012年以来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284件,年末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81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9项,合同金额8387.56万元。

截至2017年底,泉州市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个,其中国家基准气候站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个、国家一般气象站5个;拥有天气雷达观测站1个,区域气象自动站257个。全市共有地震前兆台站20个,前兆测项43个,测震台站17个,烈度速报台站148个,强震动观测台站11个,GPS观测基准台6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底,泉州市拥有高等院校18所,其中本科高校5所,独立学院1所,高职高专12所。研究生在校生4530人,招生1629人,毕业生1024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12.61万人,招生3.71万人,毕业生3.43万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8所(含技工学校6所),普通高中115所。高中阶段在校生21.77万人;招生7.5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4.5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2.72万人、技工学校2573人。全市普通初中211所,初中在校生26.62万人,招生9.63万人,其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49万人。全市小学1341所,在校学生74万人,招生12.9万人,其中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62万人。全市幼儿园1503所,在园幼儿38.43万人,招生13.61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7.9%。全市特殊教育学校11所,特殊教育在校生5141人。在泉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37.01万人。

地方文化

民俗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

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方言

通用语言为普通话,闽南话为主要地方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 。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

古建筑

古民居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与山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他们就地取材,十分简朴,却独具风格。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番仔楼”。

代表地:蔡氏古民居、杨阿苗故居、黄宗汉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古寺庙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代表地:开元寺[3]、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

古街巷

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

文物古迹

泉州境内有包括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伊斯兰教博物馆、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

此外,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 ,分别是安平桥(五里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庵山沙丘遗址、五塔岩石塔、惠安青山宫、安海龙山寺、清水岩寺、亭店杨氏民居、南安林氏民居、南安中宪第、李光地宅和祠、西资寺石佛造像、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泉州历史文物(部分列出)

名称 年代 地址
伊斯兰教圣墓 丰泽区灵山
千年古桑 鲤城区开元寺
老君造像 清源山老君岩
清净寺 鲤城区涂门街
祈风石刻群 南安丰州九日山
洛阳桥 惠安洛阳
天后宫 鲤城区天后路
安平桥 安海、水头交界
东西塔 鲤城区开元寺
草庵摩尼教寺 晋江罗山华表山
喇嘛教三世佛造像 清源山碧霄岩
崇武古城 惠安崇武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现代 丰泽区东湖街

名优特产

特色主食

咸饭,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 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浮粿。

特色汤类

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羹,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

安溪水瓮菜润饼菜窖菜,德化淮山,凉拌苦瓜,辣油笋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

特色荤菜

洪濑鸡爪,崇武鱼卷,西街田螺,姜母鸭,鳗鱼干炖猪脚,焖猪肘,烘猪脚,牛排(有别于西餐牛排),水门巷炖羊肉,猪血小肠,蚝(东石蚝)(浔埔蚝),清蒸金枪鱼,文蛤蒸蛋,酱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蛏,炒大头螺,沙鱼冻,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香芋焖鸭。

特色甜品

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红糕绿豆饼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龟碗糕花生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粿石狮芋圆芋饼芋蓉(芋泥),土笋冻,柿饼,菜头酸,糖醋莲藕片,贡糖,椰子饼,雪拉膏四果汤等。

城市荣誉

泉州城市名片--城市荣誉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2017年中国最安全城市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7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 2017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畅游中国100城 2018年城市产业竞争力全国排名第21 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 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第38
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 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外部连结

相关视频

1、舌尖上的中国:泉州的美味:石花膏

2、舌尖3泉州石花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