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光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玄光寺,是位於臺灣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村日月潭畔的佛寺,曾供奉玄奘部分頂骨。
歷史
鄉公所出資建寺
所在地原為林管局所有。1955年9月22日,「日月潭玄奘三藏大師靈骨塔寺籌建促進委員會」成立,支持玄奘頂骨安奉在日月潭,魚池鄉鄉長黃登鳳則建議先建臨時的玄奘頂骨奉安所,也就是此寺的由來。
1955年10月20日,臨時奉安所正式開工。同年11月25日,日本埼玉縣慈恩寺將部分玄奘頂骨送至臺灣,自1956年1月22日起,先奉迎至苗栗縣獅頭山獅頭山勸化堂開善寺。 臨時奉安所原預計1955年末完工,卻經費不足因而工程延宕,魚池鄉公所在募款及向南投縣府求助未果,於是變賣鄉產以補不足,終於在1956年3月底完成。魚池鄉公所未知會相關單位,將元始天尊供奉於奉安所內,並自行命名為「玄光寺」,欲將產權歸為己有,引發爭議,後魚池鄉公所只好撤出元始天尊。中國佛教會還與魚池鄉鄉公所發生如工程費經費、與靈骨遷移後管理問題。
中國佛教會管理
1956年5月初,此寺產權交由中國佛教會管理,「玄光寺」額未變,由內政部王德溥題字。首任主持為雲峰法師。約一年後的1956年6月15日,北返後即未歸所。同年9月8日,中國佛教會將調查結果函省佛分會及南投縣支會謂:「(雲峰)固以因病為由,惟以語言習慣等均感不便,亦屬另有苦衷」,請省佛分會或南投縣支會就近遴薦適當人選作主持。次日,「日月潭玄奘大師靈骨奉安所管理委員會」召開會議,未有中央或地方教會代表與會下,自行通過選聘竹山岩達超尼法師為玄光寺住持, 引發中國佛教會不滿,指責黃登鳳與蔡鐵龍不聽內政部命令。同年10月26日,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章嘉大師以〈中佛秘字第73號〉聘書,聘請南投縣佛教支會理事長曾永坤為第二任住持,否決奉安所管委會私聘住持。
管理委員會代管
1965年11月玄奘寺完工,原供於奉安所玄奘頂骨也隨之移奉。因法會收支問題再起風波,曾永坤又因報紙發表〈唐僧冷落日月潭〉,導致地檢署令南投縣警局調查收支及妨礙自由案,最後他於1957年2月提出辭呈。之後第三、四任的主持改為奉安所管理委員會指派。
1972年5月3日,道安法師到此寺參訪,一比丘尼說過年三個月以來,魚池鄉公所均未收香油費,因無遊客關係,玄光寺反而向鄉公所倒請香油費,所以鄉公所擬出售此寺。
鄉公所收回自營
2010年,管理委員會代管契約屆滿。同年中,監委沈美真、李復甸到此寺履勘,發現環境欠佳、陳設粗陋庸俗、佛道混合擺設、管理員儀態欠佳,直言破壞國家形象。同年5月初,鄉公所根據監委指正,派清潔隊加強清理寺,並將關於關聖帝君等道教書籍及物品收起,亦或贈人結緣。
魚池鄉長陳錦倫上任後,將玄光寺收回,由鄉公所自營,並於2010年6月18日接任玄光寺主委成為鄉長兼廟公,寺廟香油錢等收入將用於文教與社福用途。同日王尚智捐贈《大藏經》給此寺,由陳錦倫代表接受。
拜中國大陸客遊湖觀光之賜,此寺地點是街頭藝人的黃金表演地段,還被抗議申請標準不公,日管處為此還召開協調會。旁邊的茶葉蛋販也受陸客喜愛,假日生意興隆<。
此寺因地勢高可俯瞰日月潭,該寺刻有日月潭三字的地標石因可與拉魯島借位拍照,又因離碼頭近,成為熱門景點,陸客拍照不惜插隊而發生口角,因而該地標石被戲稱為「吵架石」。日管處為平息風波,從2010年起,分別在附近幾處景點陸續增設八顆同都刻有紅字「日月潭」的地標石。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統稱為廟宇[1]。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皇家太庙與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門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或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獲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巖」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與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祭祀后羿的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祠」,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參考文獻
- ↑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