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盘龙目("Pelycosauria")是古生代晚期的合弓类羊膜动物,是群原始合弓纲的并系群集合体。有些物种的体型相当大,可以长到3米长,但是大多数物种的体型都小的许多。由于部分物种演化成后期的[[兽孔目],自从21世纪以来,许多科学文献尽量少用这个名词,但仍常出现在大众科普读物,用来包含不属于兽孔目的原始合弓类动物。

目录

演化历史

盘龙目出现于石炭纪晚期(宾夕法尼亚纪),并且在二叠纪初期达到高峰,成为陆地上的优势动物长达2500万年之久。少数存活到二叠纪中期。它们被后代兽孔目所取代][1],兽孔目在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以前短暂地繁盛过。灭绝事件过后,主龙类爬行动物开始称霸三叠纪。

特征

至少有两个盘龙目演化支个别演化出由长神经棘构成的帆状物,基龙科楔齿龙科。这些背帆生前可能由皮肤覆盖,并用来作为控制体温器官或是求偶时的视觉炫耀物。盘龙目的化石主要发现于欧洲北美洲,但有些较小、存活时期晚的物种,是从俄罗斯南非发现。

与大部分爬行动物不同,盘龙类的表皮缺乏鳞片。化石证据显示某些蛇齿龙科的部分表皮覆盖者多排皮内成骨,它们可能生前覆盖者角质鳞甲。腹部则覆盖者矩形鳞片,外表类似现代鳄鱼的腹部鳞片。其他部分表皮可能没有覆盖鳞片,可能是类似某些哺乳动物的表皮。在某些现存哺乳动物,大部分身体是有毛囊、汗腺的表皮,部或尾巴等部分身体则覆盖者鳞片,例如:啮齿目象鼩、鼠猬、负鼠目、犰狳、以及其他有袋动物

在1940年代,阿尔弗雷德·罗默(Alfred Sherwood Romer)与Llewellyn Price的重要论文中,他们重新研究盘龙目,而且每个物种都被重新描述、图例说明。

盘龙目是个并系群,因为它们不包括兽孔目。真盘龙亚目演化支是个包括进阶型盘龙类、兽孔目与哺乳类的演化支。与盘龙目相比,这是个单系群。卡色龙亚目是盘龙目的演化分支,没有留下后代。

为众人所知的盘龙目包括:异齿龙(Dimetrodon)、楔齿龙(Sphenacodon)、基龙(Edaphosaurus)、蛇齿龙(Ophiacodon)][2]

分类与演化

在传统的分类法中,盘龙目是个并系群,部分后代演化成兽孔目。在系统发生学中,盘龙目被认为是个演化支(包含兽孔目,哺乳纲),而非分类学上的目。

视频

盘龙 相关视频

三亿年异齿龙的进化,好有历史感,感叹自然的神奇!
侏罗纪时代,长棘龙和基龙看似相似,却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 恐龙之前的巨兽,搜狐,2017-04-15
  2. 盘龙目类(Pelycosauria)(二叠纪),新浪博客,200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