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祀典武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祀典武庙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m.mobile01

基本资料

类别    国定古迹

别称    大关帝庙

主祀    武圣关公

主管机关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公告时期  1997年5月

祀典武庙(大关帝庙)台湾唯一被列入官方祀典的关帝庙,俗称大关帝庙,主祀武圣关公。相传建于明永历年间,清康熙29年(西元1690年)依旧址扩充,并加建禅房。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追封关帝祖宗三代为公爵,两年后增设三代厅于后殿。又两年,奉旨春秋祀乙太牢,连同圣诞,每岁三祭,成为本庙晋昇祀典之始。[1]

建造缘由

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其为台湾早期建造的关帝庙,该道教庙宇为17世纪中,永历十九年(西元1665年)郑成功子郑经于承天府-今之台南市建四大庙,文庙即今日之孔子庙,于赤崁楼之南建关帝庙,即今日之祀典武庙。以当时(关帝厅)扩建而成,据祀典武庙管理委员会文献记载,系于西元1665年官建。

历史沿革

  • 1720年代,清世宗雍正帝为了消弭反思想,极力排斥民间将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关公并祀,除了宣扬佛教之外,清朝中国境内不断提升关公的地位,也因此在雍正三年(1725年),追封关帝祖宗三代为公爵,并将全国部分大型关帝庙改为官祀,并加设三代殿。受此影响,当时称为“大关帝庙”的该庙,改名并晋昇为现今的“祀典武庙”,而该名称沿用至今。
  • 据祀典武庙管理委员会搜集之文献资料内容,祀典武庙位于赤崁楼正南方,俗称“大关帝庙”或“武庙”,系为了区别在台南市新美街上的另一座被称为“小关帝庙”的开基武庙而言。祀典武庙以其建庙之早、文物之丰、格局之壮伟、地位之尊崇,故其名列台湾地区重要一级古迹。
  • 明郑时期,永历十九年(西元1665年),郑经于台南府城建造四座庙宇,其中建“文庙”于鬼仔埔(即今日台南孔子庙);建“真武庙”于鹫岭,(即今日台南北极殿);立宗庙于承天府署(赤崁楼)西南方,(即今日大天后宫);又建关帝庙佛祖厅于宗庙之东北角,亦即赤崁楼之正南方,其正是祀典武庙的前身。但建庙之确切年份,据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之相关资讯,尚无法考究其确切年份。
  • 史料上第一次记载之重修为清康熙二十九年(西元1690年),由台厦道道员王效宗主持,重建与扩建关帝厅,将庙门改为南向,并扩大格局使其拥有正殿、后殿、左右庑廊及初拜殿、三川门、庙前石埕等,即大致抵定今日所见之格局。而另一次有纪录之重修纪录,式微康熙五十五年(西元1716年)由台厦道陈滨主持重修,次年改建为规模庞大的庙宇。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清廷敕封关公的祖先三代公爵,并制神位,供奉于后殿三代厅。且于雍正五年(1727年),奉旨举办春秋二祭,使之成为全台规模最大,也是唯一拥有“祀典”尊崇的武庙,并与“全台首学”之台南孔子庙并列,享有“祀典武庙”之称。
  • 日治时期后,武庙不再列入官方祀典,也失去其原为官方单位之优势地位,但仍在人民心中仍维持其信仰上的崇高地位。
  • 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级古迹名单,祀典武庙名列其中,开始规划整修。
  • 1997年5月,《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不再区分为一至三级古迹,而采用国定、直辖市定、县市定三级。祀典武庙改为国定古迹

建筑特色

  • 经多次整修后,现存庙宇除了内进的观音厅稍与原来模样不同之外,该庙大致所呈现为1840年重建后的庙宇模样。坐北朝南的祀典武庙,特色为八公尺宽,廿公尺宽,纵深式配置的三开间三进两廊式庙宇建筑。正面面向永福路、北倚民族路、左侧朱色山墙矗立路旁,屋坡由前而后,依各殿的高度呈现起伏的变化,由于各殿的高度不一,飞檐斜顶的山墙,从侧面看去为起伏状,造型颇为美观。
  • 前殿及后殿为燕尾翘脊、硬山屋顶,正殿则采用曲线柔美的重檐歇山屋顶,不仅殿宇气势巍峨,大木结构也以雄浑见称。
  • 前殿后及正殿前均有拜殿,尤其是正殿前的马背歇山拜殿,造型最具有特色。后殿右侧有东向的观音殿,及北向“西社”供奉五文昌帝君、南向的月老祠、太岁殿,后为六和堂及延平诗社。
  • 而在神明配置上,拥有三进三殿的该武庙,第一进祭祀关公;第二进为祭祀武圣三代祖先(1720年代后加设),第三进则为佛教的观音菩萨与十八罗汉。除此,后进有祭祀文昌帝君的西社与配置厢房的小花园,并有台湾日治时期所加设的戏台等建物。
  • 祀典武庙格局庄严,走入内部空间即为其特殊之宗教氛围所震摄。其层层上升的地势,在正殿达到最高点。高耸的殿宇在巧匠的设计下,光线由重檐间特摄的高窗射入,直照关帝尊容,光辉而神秘,加上祭拜时之焚香烟雾交织,颇有超越天人合一之境界。

庙宇设计

  • 于永福路旁观赏祀典武庙山墙是其最大特色,其高5.5公尺,及长66公尺,是为五落屋顶形式,且其中巧妙各不相同。从“山川燕尾”到“硬山马背”、“歇山”、“歇山重檐”及“硬山燕尾”等造型特色,形成高低起伏的曲线,其间各进各落的的区别,与其间的尊卑秩序,具有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造型非常美观,是画家、摄影家取景不厌的题材。
  • 入庙三川步口仰头可见架栋上刺花装饰,有插角(雀替)通随、束随、看随、斗座、斗供、吊筒、爪筒等,精致华丽、吉祥动物与花草纹样、丰富的木雕宗教艺术值得欣赏。
  • 可站立于三川中门,向庙内观看正殿,前二进的三个空间层次建筑,是为少见的美感效果。正殿的采光排烟设计,人立其下但觉浑不见顶的正殿空间,香烟掠顶袅袅去,遂成严肃神秘宗教气氛。
  • 庙门用门钉而不绘门神,中门各七十二颗、侧门左右各五十四颗。“九”为阳数之极,并以此倍数呈现帝王之尊贵,也是祀典武庙之地位表征。
  • 明宁靖王朱术桂敬献一方匾额“威灵赫奕”,保存于中和境北极殿,另书颁“古今一人”匾于祀典武庙(据闻已遗失),足为宁靖王祭拜尊崇真武大帝神格及武圣关公忠义精神,其仅遗留二方匾额于府城,是为最早之古匾。
  • 庙内文物丰美,除咸丰七年(1857年),咸丰帝御笔“万世人极”匾额外,“文武圣人”、“文经武纬”、“至大至刚”、“至圣至神”、“大丈夫”等均为府城名匾。其中又以乾隆五十九年(西元1794年)台澎丘道杨廷理所题之“大丈夫”之匾最为著名。其词出自孟子 ‧ 滕文公篇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 “传神观世音”奉祀在观音殿,又称传神观自在。法相金面、倾首微语、近看慈祥、远看庄严,神容之视线跟著参拜者走向移动,颇受称奇。也是明宁靖王时期,府内祭拜家佛,故颇为珍贵。
  • 西社位于观音殿右畔,清代台湾府城原有五社:“东社在弥陀寺、南社在法华寺、北社在黄蘗寺、中社在奎楼书院、西社即在祀典武庙内”。是为昔日府城文人聚吟之处,今日社内奉祀文昌帝君,并与孚佑帝君文衡圣帝魁斗星君朱衣星君合称“五文昌”,主管文运禄籍,为考生信仰的神祇。
  • 六和堂组成北管国剧研究社,每周六是为乐团练唱场所。
  • 同治元年,祀典武庙成为六和境之首(开基武庙开基灵祐宫米街广安宫、仓神庙、粟埕祝融殿及赤崁土地六庙),协助府城治安的民间组织。
  • 庙左侧的马使爷厅,相传关公的赤兔马是为一千里名驹,跋涉征讨战功良多,于是赤兔马被崇拜,照顾马的使者也同受尊崇。
  • 观音厅后有一株梅树,相传是明宁靖王所植。西社前植有石榴树,也增添庙内胜景。
  • 祀典武庙内另有奉祀月下老人,又称月老公、月老,是道教的神祇之一,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传为‘媒神’。祀典武庙之月下老人,神态略微前倾,仿佛欲仔细倾听信众心愿。可依照庙方规划介绍,求取红线、姻缘粉等结缘物。观音殿内奉祀十八罗汉,分立观音殿左右二列,法相庄严,罗汉神态形貌不同,各有特色。
  • 观音殿内并奉祀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同为台湾民间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中之重要神祇。
  • 因应民众信仰需求,祀典武庙于庙内月老祠旁另设太岁殿,奉祀太岁星君。据祀典武庙常务委员陈仁寿表示,祀典武庙太岁殿内有六十五座神尊,中间供奉斗姥元君,四头八臂,是北斗众星之母,并有护法左辅洞明星君右弼隐光星君太阳星君太阴星君,六十甲子星宿神,每位神明路都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并以十二种生肖配合十二地支之元神。道教信奉星宿,以本人出生之年为本命元辰,民间习俗礼忏本命元辰的星宿神,祈求吉祥如意。前台南市政府民政局长林森荣表示,祀典武庙太岁殿神像均委托台南市名雕刻师魏俊邦以樟木雕刻而成,每尊造型、容貌各异,神态生动、庄严肃穆且栩栩如生,殿前太极元神石,不洁身勿碰触,触摸可助长运势,有开光皆有灵气。至于殿内神桌及藻井等雕刻,聘请台南市雕刻工会理事谢木村操刀。

建筑修建历史

  • 康熙二十九年(西元1690年),台厦道王效宗整修三代祠,正殿朝向改为南。
  • 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巡道高拱干建高公祠于庙埕左侧,即今马使爷厅。
  • 康熙五十三年(西元1714年),台厦道陈瑸重修,规制未改。
  • 康熙五十六年(西元1717年),鸠众修建,栋宇华丽,工巧异常。
  • 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台湾道尹士俍重修。
  • 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知府护巡道蒋允焄改庙左高公祠为官厅一座,立碑记。
  • 乾隆四十二年(西元1777年),台巡道蒋元枢重修关帝庙后,格局焕然如新构,立碑记。
  • 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89年),台湾知事杨廷理重修,加建戏台于石埕前缘,立碑记。
  • 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41年),由绅商阮自元率众铺户修复六条街火灾受波及部分。
  • 光绪三十二年(西元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台南市实施市街改正,庙东永福路拓宽时,马使爷厅遭部分拆除。
  • 民国八十年(西元1991年)由政府单位补助经费,著手动工修护一级古迹祀典武庙,民国八十四年(西元1995年)竣工。
  • 近年陆续有包含七层塔紧急修护工程、外墙土硃灰紧急抢修修复工程、金炉修护工程等众多修复工程实施。可参考行政院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之相关工程报告书。

外部连结

视频

台湾祀典武庙 一级古迹

参考文献

  • 尹章义,《台湾开发史研究》,1989年,台北,联经出版社
  • 庄永明,《台北老街》,1992年,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 李干朗,《台湾建筑史》,1979年,台北,北屋图书公司
  • 李干朗,《庙宇建筑》,1983年,台北,北屋图书公司
  • 台闽地区资讯网
  1. 祀典武庙,文化部文化资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