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芳濟書院 (香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聖芳濟書院 (香港) |
---|
|
聖芳濟書院(英语: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簡稱濟記,是一所位於九龍油尖旺區,由聖母昆仲會營辦的傳統天主教男子中學,聖芳濟書院以自由聞名,學生經常被稱為「濟記仔」「九濟仔」或「Xaverian」。
1891年(光緖十七年),聖母昆仲會修士到訪大清,並於1893年(光緒十九年)獲邀到聖芳濟書院 (上海)教學。他們其後於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倉皇逃難來到英屬香港,在聖馬丁書院執教,從此展開了教育的使命。1955年12月9日,全體師生則遷往此校現址上課。此校為突顯與上海聖芳濟書院的聯繫,正式命名為聖芳濟書院。
聖芳濟書院名人輩出,校風自由開放,培育出武打巨星李小龍、香港歌神許冠傑、獎門人曾志偉、香港商業電台首席智囊陳志雲、作曲家伍仲衡、政商界名人包致金和范鴻齡等,為社會帶來無數貢獻。
芳濟史
- 1891年,小昆仲會的修士到天津和北京,負責各地主要大學及高等學府的教務。1893年,修士到上海的耶穌會聖芳濟書院接管教務工作。
- 1895年,修士接管了整個學校的校務[1]。
-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所有外國教會人士驅逐出境。在上海聖芳濟書院任教的修士倉皇逃難到香港,於九龍城嘉林邊道聖馬丁書院任教[2]。
- 1954年,香港教育署原本將現為伊利沙伯中學的地皮供修會建造校舍,及後知悉修會幾近身無分文,無法在山坡上建校,遂改為給予修會兩個選擇:在清水灣或大角咀建立校舍。最後,修士們於九龍楓樹街和詩歌舞街交界處(當時被稱為九龍內地段6421(K.I.L. 6421))建立校舍。嘉林邊道的校舍同告棄置,同學被安排至九龍鄧鏡波學校暫時上課。
- 1955年12月9日,新建的學校啟用,為表示與上海母校(上海聖芳濟書院,即現在的上海北虹中學)的關係,便將學校命名為「聖芳濟書院」。至今,學校正門的「九龍內地段6421」地界仍然被保留。
學校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教職員以歐洲人為主。至近數年修士們年紀漸長,南美洲的教育需求極為殷切,故現時修士以亞洲人為主,以確保學校的靈性教育得以繼續發展。
傳統
辦學宗旨
聖芳濟書院由聖母昆仲會所創辦。會祖聖瑪塞林尚巴納的教育理念包括:
- 向青少年傳遞基督的福音(特別是較少受到關注的一群)
- 以平等關愛的精神培育下一代
- 教導學生重視與天主的關係,發展其天賦才華,貢獻社會並獲得豐盛的生命
辦學團體
聖母昆仲會(Marist Brothers),在中國稱為「聖母小昆仲會」、「聖母文學會」或「聖母修會」。 Marist一字的意思是「聖母瑪利亞的小兄弟」,由於聖母昆仲會來華年代久遠,「兄弟」一詞有時亦以文言文中的「昆仲」交替使用。在外地,有時候也可稱之為「Society of Mary」。
修會自19世紀初成立以後,以教育青少年為目標,在世界各地設立學校,傳播聖母瑪利亞的福音。小昆仲會現於全球77個國家設有學校。
小昆仲會的修士都會使用教廷於19世紀初為肯定修會教育使命而特許頒發的FMS (Fratres Maristae a Scolis)封號,亦有稱為Petits Frères de Marie,意指「專門辦教育的聖母瑪利亞小兄弟」。在華語地區,本名「聖母昆仲會」有時也會被謙稱為「聖母小昆仲會」,以表達修士們的卑微態度。
小昆仲會在19世紀到亞洲傳教辦學,當時重點放在中國地區,曾在中國地區創辦和經營了27所學校,主要的據點是北京、天津和上海,也曾在青島等地建立學校。
不論是給中國或是外國學生就讀的學校,修士們都提倡運動─尤其是足球,修士們曾成立了一個足球俱樂部─St. Louis Football Club。
「三自」思想
由七十年代至今,學校積極提倡「三自」思想,修士相信,聖芳濟學生有「自動自覺、自我控制、自重重人」三種自律的精神。
學校容許學生穿著波鞋或皮鞋,以不惹人注目為宜,並沒有劃一標準。大部份學生一般會選擇波鞋,主要顏色例如黑、白、軍藍、墨綠、暗紅、灰色等,穿著顏色鮮艷和設計誇張的波鞋會被強烈勸止。學生在沒有體育課的日子亦可穿著波鞋,故成為學校學生的特色。襪一般不可印有花紋及不可穿船襪。
在香港的中學,只有聖芳濟書院、聖類斯中學及荃灣聖芳濟中學容許學生在所有上課日子中穿著不限單色的波鞋。
祈禱活動
學生保留每天祈禱的傳統。通常情況下,在早會上由天主教教師或各級同學帶領全校祈禱,頌唸天主經或聖母經等經文,並於最後加上聖母小昆仲會獨有的一節:
“ | 領:Saint Marcellin Champagnat, 答:Pray for us; 領:Saint Francis Xavier, 答:Pray for us. |
” |
這二頌二答,是所有聖母小昆仲會學校的學生和舊生都衆所周知的,這也常常出現在聖母小昆仲會的活動中。
聖芳濟精神
就讀於聖芳濟書院的學生會被稱為「濟記仔」(英语:Xaverian)。早期,Xaverian會被拼寫成Xavierian,但由於有礙發音,字母"i"最終被省略。
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學生與舊生之間常提倡「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概念,以表示學校內各人的密切關係。其後,由八十年代至今,則強調「Once a Xaverian, Always a Xaverian」,表示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係。
修會特別注重教師能否體現修會教育的五大支柱,包括「天主的臨在」、「簡樸卑微」、「一家人」、「對工作的愛」,「效法聖母」。
近年,聖芳濟精神更被演繹為「包容」,以展示聖芳濟同學的身心多元發展。
校慶
該校有兩個校慶,為12月3日及6月6日。其來由是為了分別紀念學校主保聖人聖方濟·沙勿略及聖母昆仲會創始人聖馬塞林尚巴納的死忌。
校訓
溫良剛毅 Gentle in Manner, Resolute in Action。
校旗
在建校初期,於公開場合中,甚少會使用校徽。反而,會以一面三直間綠白(兩條綠色,一條白色位於中間)旗代表學校,上面寫上「SFX」三字,常見於學校比賽或刊物之上。
在九十年代後期,綠白旗甚少再被使用,只會用於掛在學校西翼的頂部。在2008年的一次學校改善工程後,綠白旗亦被收起,不再公開展示。但在學校重大活動如陸運會等,依然會掛出校旗。
校歌
Let us sing with jubilation,
Uplift our voices to proclaim,
Then, vivat, crescat, floreat, |
學生支援
語文提升策略
- 中一至中三級均設有閱讀課;此校另設全校性閱讀活動,包括好書推介、閱讀獎勵計劃、閱讀角及書展。
- 在2011至2014學年期間,此校獲教育局撥款進行「優化提升英語水平計劃」以發展跨學科英語課程。此校亦曾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與教育局合作發展校本語言藝術課程。
- 在2014/15學年,此校再與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合作,檢視中三中國語文科課程,藉此發展及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 特置英語角,由外籍英語老師為初中學生在課餘主持多元、有趣、互動的英語活動。
- 英語大使協助此校營造更濃厚的英語會話學習氣氛。
- 「英語公開論壇」幫助學生建立演說的自信。
- 舉辦暑期海外遊學團,讓學生能在全英語及普通話環境中學習。
- 每週設立午間英語廣播站。
全方位學習
- 學校活動(旅行、教育營、試後活動)
- 社際活動(不同類型的社際比賽)
- 學會活動(分為學術、興趣、宗教、服務、體育五大類,超過三十個學會供學生參與)
- 暑期活動(學術研習班、興趣小組、歷奇訓練、國內義工服務組、海外遊學團)
- 聯校活動及多元化的校際比賽
- 社會服務(中四及中五社會服務計劃、公益少年團)
特色
全年開放
- 校園全年開放至深夜(大年初一除外),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溫習和活動的場地。
Xaverian Project
- 為發展學生的體藝潛能,中一及中二學生均需強制參加「Xaverian Project」計劃。
與荃灣聖芳濟中學的交流活動
- 每年均舉辦聯校活動,包括學生交換計劃、新教師培訓活動及兩校之學生比賽。
新高中科目
這些是由2009至2010年度開始開設給學校第一屆新高中學制(三三四學制)學生的科目。這些科目會由中四開始修讀直至中六。
核心課程是必須修讀的科目,在新學制則需選修三科。
而學生可以在中五下學期開始或中六上學期選擇退修其中一科選修科。
學生組織
此校學生組織共分為八類,分別為學生會、社、學術類、興趣類、宗教類、服務類、體育類、服務類及校隊。大部分學生組織的招生、行政及財務事宜,除年度計劃及報告須經顧問老師審核外,全部由學生自行管理。
社團
- 此校有四個社,分別為溫社、良社、剛社及毅社,代表着此校溫良剛毅的校訓。
- 此校所有學生與老師都有自己所屬的社。
- 各社每年會透過四項比賽,包括運動會、高和低級社制比賽及水運會,爭奪全年總冠軍。
校隊
- 此校設有約十五隊校隊供學生參加,音樂方面,有管樂團、弦樂團及合唱團;體育方面,則有多項課後體育訓練班(如曲棍球、壁球、游泳、劍擊)供學生參加;同時亦設有中英文辯論隊;有興趣者經選拔後可加入校隊受訓。
其他聯繫
學校與耶穌會
聖芳濟書院以耶穌會始創人之一聖方濟·沙勿略命名[3],聖方濟·沙勿略被喻為「傳教士的主保」,於十九世紀熱心亞洲傳教工作。由於聖母昆仲會於上海營運的學校是由耶穌會創立,故學校的主保聖人與辦學團體屬於不同修會。[1]
學校與方濟會
在修士來港初期,由於暫時未找到落腳處,所以在曾於方濟會在九龍塘擁有的物業暫時棲身,直至七十年代左才告離開,因此學校亦被傳曾於九龍塘擁有物業之說,但實非真確。方濟會主要成員後來遷至渣甸山軒德蓀道,繼續繁體中文版本的聖經翻譯工作(即思高聖經學會),至今,九龍塘窩打老道133號仍為方濟會之物業。
學校設施
聖芳濟書院佔地3300平方公尺,由四座圍成一起的校舍——主樓、東翼、西翼、新翼組成。由於這些建築物圍起來的空間是弧形的,所以該校有一個弧形(蕉形)的足球場。
主樓
- 1955年啟用,是聖芳濟書院的第一個建築。
各層設施:
- 地面:校務處、校長室、會客室(一)、醫療室、一年級課室(1A、1B、1C、1D、1E) 、美術室
- 一樓:教員室、三年級課室(3D、3E)四年級課室 ( 4C、4D)
- 二樓:演講室、伺服器室、四年級課室
(4A、4B)、五年級課室(5A、5B、5C、5D)、六年級課室(6D)
- 三樓:修士宿舍
- 四樓:學校文物館
東翼
- 1968年啟用
各層設施:
- 地面:二年級課室(2B、2C、2D、2E)
- 一樓:二年級課室(2A)、三年級課室 ( 3A 、3B、3C)
- 二樓:六年級課室(6B、6C)、小聖堂、多媒體學習中心(MMLC)
- 三樓:音樂室、六年級課室(6A)、修士飯廳
西翼
- 1984年啟用
各層設施:
- 地面:有蓋操場、小賣部、學生會辦公室、童軍室、紅十字會室、升學及就業輔導室、自動飲品售賣機、更衣室、工友室
- 一樓:圖書館、閱讀室
- 二樓:生物實驗室、綜合科學實驗室
- 三樓: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
- 四樓:禮堂
- 五樓:禮堂高座
新翼
- 2005年12月啟用,紀念創校50周年。
各層設施:
- 地面:停車場、體育用品存放處
- 一樓:足球機
- 二樓:課室1(Room 1)、課室2(Room 2)、人文室
- 三樓:電腦室、社工室(二)
- 四樓:English Corner、會客室(二)、校友室、課室3(Room 3)
- 五樓:社工室(一)、學生活動中心
- 六樓:教員休息室、會議室、副校長室
大事記
- 1955年12月9日——聖芳濟書院創校,第一任校長為竇安寧修士(Rev. Bro. Kenny T. Doheny)。
- 1960年9月——學生數目達到1000人。
- 1963年5月——顧鴻勳修士(Rev. Bro. Vincent Kunert)接任第二任校長。
- 1964年12月6日——第一代校報《文宬》(Athenaeum)出版。
- 1969年——第二代校報《聖芳濟學報》(Xaverian)出版。
- 1971年8月——Rev. Bro. Gregory Seubert接任第三任校長。
- 1975年8月——魏岫山修士接任第四任校長。
- 1987年1月——第三代校報《芳泉》出版。
- 1989年10月1日——四社系統正式運作,並以校訓(溫良剛毅)命名四社。
- 1994年8月——第四任校長魏岫山修士退休,鍾振勇修士接任第五任校長。
- 2005年——創校50周年、新翼啟用。
- 2006年——第五任校長鍾振勇修士退休,袁志輝先生接任成為第一位世俗校長。
- 2010年——第六任校長袁志輝先生退休,由副校長何定先生接任第七任校長。
- 2011年9月——學校正式縮班,中一班別由五班(F,J,M,R,V)縮至四班(A,B,C,D)。
- 2012年9月——學校正式推行中一、中二級別精英班制度,中二班別由五班縮至四班。
- 2013年8月——第七任校長何定先生退休,由副校長姚廣智先生接任第八任校長。
- 2016年9月——中一、中二再次增至五班(A, B, C, D, E)
- 2017年9月——中三增至五班(A, B, C, D, E)
- 2020年12月——創校65周年、翻新有蓋操場工程正式啓動。
- 2021年8月——從校長姚廣智先生口中得知,第八任校長姚廣智先生將會退休,接任人未知。
已歿曾駐書院修士
- 1960年──雷國鳴修士(Bro. REGUL, Otto F.M.S.)
- 1969年──丁宗岳修士(Bro. SENNA, Anthony F.M.S.)
- 1972年──彼得修士(Bro. ZIEGLER, Peter F.M.S.)
- 1975年──穆德華修士(Bro. MUSS, Edward F.M.S.)
- 1976年──梁保佳修士(Bro. LEON, Paul F.M.S.)
- 1960年──馬和修士(Bro. MAHER, Ralph F.M.S.)
- 1984年──孫繼昌修士(Bro. SUN, Subran F.M.S.)
- 1987年──杜國樑修士(Bro. DURR, Georges Gabriel Victor F.M.S.)
- 1997年──李鍾馨修士(Bro. LEE, Michael F.M.S.)
- 1984年──孫繼昌修士(Bro. SUN, Subran F.M.S.)
- 1999年──顧鴻勳修士(Bro. KUNERT, Vincent F.M.S.)
- 2005年──孔納德修士(Bro. BAUER, Konrad F.M.S.)
- 2005年──王守謙修士(Bro. WANG, Shou-Chien James F.M.S.)
- 2006年──竇安寧修士(Bro. KENNY (Thomas Doheny), F.M.S.)[2]
- 2007年──龔達德修士(Bro. CONDADO, Denis F.M.S.)[4]
- 2015年──魏岫山修士(Bro. WEI Bosco F.M.S.)[5]
- 2017年──張少坡修士(Bro. Joseph Chang F.M.S.)
著名/傑出校友
演藝及新聞界
- 張衞健
- 許冠傑
- 曾志偉(獎門人)
- 李小龍(已故世界著名武術家及功夫影星)
- 陳志雲(前無綫電視總經理,商業電台首席智囊)
- 伍仲衡(作曲家及唱片監製)
- 古天農(中英劇團藝術總監)
- 林景程
- 莫家淦
- 孫立功(演奏家)
- 杜自持(作曲家及唱片監製)
- 方樹樑(香港著名作曲人、編曲人及音樂監製)
- 陳德森(電影導演)
- 鄭保瑞(導演)
- 宋豪輝(電影導演、演員)
- 劉雲傑(香港漫畫家)
- 鄧榮銾(配音員、編劇)
- 李卓謙(新聞工作者)
司法界
商業界
- 王利民(康宏理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 沈運龍(中華廠商會會董、香港珠寶製造廠商會前主席、古珀行珠寶有限公司總裁)
- 葉迪奇(國際金融協會亞太區首席代表、前交通銀行副行長)
- 黎家輝(八十年代畢業生、香港浸會大學畢業,紡織業三和公司總經理)
- 白嘉民(國際航空協會前審訂旅行社商會主席)
- 袁金浩(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前獨立非執行董事)
- 朱振民(順龍高爾夫球製品有限公司主席)
- 張樹成(精電國際有限公司前主席)
政界/公共服務界
- 梁定邦 (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主席)
- 劉怡翔(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 王桂壎(通訊事務管理局前主席、版權審裁處主席、稅務上訴委員會副主席)
- 陳志培(前政府飛行服務隊總監)
- 譚伯源(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經濟財政司司長)
- 凌嘉勤(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香港房屋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前規劃署署長)
- 范鴻齡(醫院管理局主席、前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
- 藍鴻震(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 廖成利(前立法局議員(九龍中)、前民協主席)
- 梁文廣(前深水埗區區議員)
- 張俊勇(香港經濟民生聯盟創會成員)
- 李國權(「阿權社工」,油尖旺區區議員)
- 譚伯源(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經濟財政司司長)
- 林堅(前警務處助理處長)
- 楊世謙(香港聖若翰救傷隊高級助理總監)
- 阮國恆(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
- 馮智活(前香港立法局新界北議員)
- 黃家熙(殉職消防員,2007年於火災中殉職)
醫學界
- 陳家亮(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
- 范寧(仁濟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無國界醫生香港區副主席)
- 李樹堅(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榮譽顧問醫生)
- 廖慶榮(前醫院管理局質素及安全總監)
- 林秉恩(前衞生署署長兼醫療輔助隊總監)
- 何耀華(醫院管理局委員會成員)
- 卓家良(醫生)
- 劉偉成(醫生)
- 楊諦岡(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
- 袁家兒(將軍澳醫院及靈實醫院行政總監)
- 黃文琪(香港大學70年代畢業醫科生、著名耳鼻喉科醫生)
工程界
社會福利界
教育界
- 陳志豪(香港城市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張國華(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院長)
- 陳紹才(中華基督教會學務總監)
- 何兆鎏(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支援))
- 龔廣培(前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校長,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
- 黃國賢(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究及創新))
- 余刧離(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協作研究金委員會主席)
- 楊楚光(職業訓練局工商資訊學院署理院長)
- 梁頌康(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副教授以及英語研究學士課程主任)
- 梁偉強(香港城市大學市場學系副教授及高級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總監)
體育界
宗教界
其他界別
參考文獻
- ↑ 1.0 1.1 圣芳济轶史 - 上海市时代中学. [2015-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 2.1 竇安寧修士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 兩個「方濟」:亞西西與沙勿略譯名之謎- 香港文匯報
- ↑ 龔達德修士 - HONG KONG CATHOLIC DIOCESAN ARCHIVES
- ↑ 魏岫山修士 - HONG KONG CATHOLIC DIOCESAN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