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臺北市立景美國民中學(英语:Jingmei Junior High School)是一所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國民中學。
目录
校歌
仙岩競秀,新溪流長。
景中青年志昂揚 ,德智兼修體群並尚。
中華文化放光芒,
今日活活潑潑的好學生,明日堂堂正正的好國民。
互助合作、努力向上,
為人群服務為國家爭光。
地理位置
毗鄰捷運景美站與景美商圈,目前是文山區交通較方便、居人口中心學校。
學區特色
景美國中位於大文山區(含木柵、新店)進入市中心樞鈕,鄰近資源豐富的文教區與商業區,目前是台北市郊區中,升學率與藝能科表現數一數二的國中,傳統上景美國中的校長,多由曾在其他學校歷練過的資深校長接任之。
不過,回溯自民國八十年起,景美國中和鄰近新設的景興國中間,由於距離過近,僅僅景華公園之隔,加上師資和校舍相對老舊,升學率及學生行為表現不佳,故班級數逐漸落後於景興國中,學生數從文山區龍頭位置直線落下,連續十幾年校風日下,辦學口碑惡評如潮,社區家長避之唯恐不及,一度面臨急遽減班危機,學生人數最谷底時,只有景興國中的三分之一,遑論升學成績更有天壤之別,衡諸當時情況,正有如小蝦米比大鯨魚之勢。
民國九十二年北政國中校長朱賡忠率教務主任許水龍接任校務,該校在兩人擘畫圖治之下,連續推動優質化教育方案,大力提昇升學率及師資年輕化,加上和欠缺名校的新北市新店區僅一橋之隔、又拜緊鄰捷運景美站口之賜,故吸引許多捷運新店線沿線附近,優秀的學子越區就讀,使得該校急起直追,社區風評逐步扭轉,民國一百年由萬華國中校長吳秋麟接任校長,續重用辦學經驗豐富的教務主任許水龍,在兩人及全校教職員工和家長會通力合作之下,該校已經創下連續十四年額滿的佳績。
景美國中的學生不僅僅在課業上表現出色稳定,運動和才藝方面更是大放異采,成軍短短不到幾年的籃球隊,自一〇三年起,接連於台北市教育盃籃球賽、國中籃球聯賽獲得優良成績,並於一〇五獲得乙組雙料冠軍;羽球隊在每年的台北市師生盃,皆名列前三名;一〇五年更獲得全台北市學校SH150(每生每週在校運動150分鐘方案)特優學校(全市只有三所);合唱團每年代表台北市參加全國比賽,連續抱回特優大奬;本土語言比賽北市和全國經常名列前矛;最難能可貴的是,在短短四年間,已經有三位學生獲得全國稀有的「總統教育奬」的殊榮。至於最近出道的優質田徑隊,則由優秀的副生教兼田徑教練張教練領導,從2019年出道,第一屆開始就以北市第六名的成績讓其他學校刮目相看,不幸的是,在種種不可抗因素下,田徑隊後來解散了。凡此種種,皆印證該校全面發展,努力辦學的決心和成效,其允文允武,術德兼修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正是強力「磁吸式」吸引家長和學生就讀之魅力所在,而家長會近年來對學校全力的支持和投入,更是功不可沒。
然而受限於教育局因應少子化危機不得增班的政策之下,目前該校正苦惱於學生人數過多,班平均人數30~33人(規定至多30人)已經高居全臺北市各國中之冠,但為了兼顧滿足社區家長的需求,及適當控管學生人數之目標,除委婉勸說家長慎重考慮將孩子留在鄰校就近就學,切勿盲目一窩蜂跟隨越區至景美國中學區外,並且建立預警制度,一旦新生入學人數已達嚴重額滿紅線,立即於前半年透過校網和校門口公告週知,以免發生學生家長辛辛苦苦、千方百計為孩子遷移戶籍之後,卻苦無入學機會之遺憾。
學校
学校(或稱學院) 是一種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学環境的機構,並通過特定的教育方式增進對學生的知識和價值體系。現時,大部分國家設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時更為國民提供義務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學生需在不同類型的學校接受教育。這些學校的分類因文化和制度而異,但可以總括為小學、中學和大學。小學一般為兒童而設,提供基本教育。學生在完成小學教育後,通常會就讀中學。最後,提供高等教育的學校可成為「大學」或「專科學校」。
在這些主要學校類型外,在某些國家的學生可能會在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的前後在其他學校接受教育。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年幼兒童而設,在小學教育前就讀。在完成中學教育後,中學生可選擇就讀大學、職業學校、專科學院或神學院。某些學生可以選擇就讀另類學校,接受有別於主流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另類教育。[1]
學校也可分為政府營運和私人營運的學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夠提供某種教育方法或課程時設立。某些私立學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時,作出額外教育,如基督教學校、伊斯蘭學校、佛教學校等。為成人而設的學校更提供專門教育,如軍事學校、商學院,等。另類學校更包括在家學校和線上學校等,使教學可以脫離傳統校舍。
歷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於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2];而中国最早的學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後逐漸出現太學之類官方辦的學校。
學校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學校辟雍是統治階級培養下一代品格、禮樂、讀寫和軍事技巧的場所。
但如果學校實行填鴨式教育制度,只會令學生無法吸收知識,違背學校令學生學習不同知識的理念。
常見的分級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學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階段前的教育機構,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園和小学)和中学。而這些學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這個機構來管理的。
在北美,學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機構,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園、小學、中學(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據招生的學生年齡及地區而定)、高中、學院、大學及研究生院。在美國,从幼稚園到高中的所有學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來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見的分類
在英國及北美,學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運作管理的機構,不一定是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系統的一部份。學校可以專精於某一個領域,例如:經濟學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學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於某類學生而設立,如特殊學校、聾啞人士學校等。
批评與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製機制。
学校(尤其是威權體制教育的學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歡學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學校或其他另類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學,或參與非學校教育機構,而不去上学。
動物學校
動物學校是訓練動物的機構,有些學校訓練一般的生活常規,有些則教導專業的導盲技術。
現代學校
在現代,學校仍然是傳授知識及技能的重要場所,但因為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使部分的學生為了文憑而打混摸魚。加上部分教師認為只需把他所瞭解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足夠,而忽略教導倫理道德,及正確的價值觀給學生。
校園設施
參見
等級分類
學校分類
學校組成
參考文獻
- ↑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