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瑀」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Xfd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1 次修訂)
行 1: 行 1:
{{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
 
|名 =蕭瑀
+
{{Infobox person
 +
| 名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padding:10px 0;"> 蕭瑀</h4>
 
|身份 =
 
|身份 =
| 國家 =
+
| 親屬 = 父親 梁明帝[[萧岿]]<br> 母親 [[張皇后 (蕭巋)|張皇后]]<br>高祖父:梁武帝[[萧衍]]<br>曾祖父:昭明太子[[萧统]]<br>祖父:梁宣帝[[萧詧]]<br>子:萧锐、萧锴、萧釴<br>異母兄弟:梁靖帝[[萧琮]]
|時代 =
+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div>
|主君 =
+
 
|屆數 =
 
|最高職務 =
 
|前任 =
 
|繼任 =
 
|圖片名稱 =
 
|圖片大小 =
 
|圖片說明 =
 
|氏 =
 
|姓 =
 
|穆坤= <!--清代八旗满洲人物专用-->
 
|名 =
 
|姓名 =
 
|羅馬拼音 =
 
|假名 = <!--日本、琉球人用-->
 
|諺文 = <!--朝鮮、韓國人用-->
 
|字 =
 
|號=
 
|名乘 = <!--琉球士族用-->
 
|官職 =内史侍郎→河池太守→光禄大夫→宰相→赠司空、荆州都督
 
|封爵 =新安郡王→宋国公
 
|封號 =
 
|位階 =
 
|御稱號 = <!--日本皇族之稱號-->
 
|宮號1 = <!--日本皇族之宮號-->
 
|宮號2 = <!--朝鮮王族之宮號-->
 
|封地 =
 
|神號 =
 
|尊號 =
 
|族裔 =
 
|信仰 = <!--指的是宗教信仰-->
 
|旗籍 = <!--清代八旗人物专用-->
 
|氏族 =
 
|籍貫 =
 
|本貫 = <!--朝鮮人用-->
 
|世居地= <!--清代八旗人物专用-->
 
|世居地/穆坤= <!--专门用于清代八旗满洲人物世居地和穆坤相同时-->
 
|祖籍 =
 
|本籍 =
 
|出身地 =
 
|府邸 =
 
|世系 =
 
|初名 =
 
|乳名 = <!--日本、朝鮮、琉球以外人物用-->
 
|幼名 = <!--日本人用-->
 
|兒名 = <!--朝鮮人用-->
 
|童名 = <!--琉球人用-->
 
|小字 =
 
|別名 =
 
|法號 =
 
|院號 =
 
|其他名號 =
 
|出生日期 =西梁天保十四年 (575年)
 
|出生地點 =
 
|婚年 =
 
|逝世日期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 <br> {{death date and age|648|7|19|575|1|1}}
 
|逝世地點 =
 
|在位年代 =
 
|廟號 =
 
|諡號 =贞褊
 
|墓葬 =
 
|祠廟 =
 
| 父親 = 梁明帝[[萧岿]]
 
|嫡母 =
 
| 母親 =[[張皇后 (蕭巋)|張皇后]]
 
|繼父=
 
|繼母=
 
|養父=
 
|養母=
 
|猶父= <!--日本人用-->
 
|烏帽子親= <!--日本人、琉球人用-->
 
|元配 =
 
|正室 =
 
|妻 =
 
|繼室 =
 
|平妻 =
 
|側室 =
 
|元配之父 =
 
|元配之嫡母 =
 
|元配之母 =
 
|正室之父 =
 
|正室之嫡母 =
 
|正室之母 =
 
|妻之父 =
 
|妻之嫡母 =
 
|妻之母 =
 
|繼室之父 =
 
|繼室之嫡母 =
 
|繼室之母 =
 
|平妻之父 =
 
|平妻之嫡母 =
 
|平妻之母 =
 
|兄弟 =
 
|姊妹 =
 
|嫡兄弟 =
 
|嫡姊妹 =
 
|庶兄弟 =
 
|庶姊妹 =
 
|同胞兄弟 =
 
|同胞姊妹 =
 
|異母兄弟 =梁靖帝[[萧琮]]
 
|異母姊妹 =
 
|異父兄弟 =
 
|異父姊妹 =
 
|繼兄弟 =
 
|繼姊妹 =
 
|子 =萧锐、萧锴、萧釴
 
|女 =
 
|嫡子 =
 
|嫡女 =
 
|庶子 =
 
|庶女 =
 
|養子 =
 
|養女 =
 
|猶子 = <!--日本人用-->
 
|婿養子 = <!--日本人用-->
 
|烏帽子子 = <!--日本人用-->
 
|繼子 =
 
|繼女 =
 
|其他親屬 = 高祖父:梁武帝[[萧衍]]<br>曾祖父:昭明太子[[萧统]]<br>祖父:梁宣帝[[萧詧]]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
 
|功名 =
 
|經歷 =
 
|著作 =
 
|注釋 =
 
 
}}
 
}}
'''蕭瑀'''{{BD|575年||648年|7月19日|catIdx=X萧}},[[表字|字]]'''時文''',[[南北朝|南朝]][[西梁|梁]]明帝[[蕭巋]]和[[張皇后 (蕭巋)|皇后]]张氏之子。
+
'''蕭瑀'''<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xiao1128.htmll 萧瑀(附图)],博雅人物网,</ref>{{BD|575年||648年|7月19日|catIdx=X萧}},[[表字|字]]'''時文''',[[南北朝|南朝]][[西梁|梁]]明帝[[蕭巋]]和[[張皇后 (蕭巋)|皇后]]张氏之子。
 +
 
 +
[[File:萧瑀萧瑀萧瑀.jpg|缩略图|[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5987ec5db383374a.jpg   萧瑀  ]]]
  
 
== 生平 ==
 
== 生平 ==
行 138: 行 17:
 
 蕭瑀愛經術,善屬文,信奉[[佛教]]。性鯁急,鄙遠浮華。雁门之围後,炀帝出兵[[高句丽]],萧瑀力谏,炀帝将萧瑀外贬为[[河池郡|河池]][[郡守]]。[[李渊起兵]]后,攻克[[长安]],招降萧瑀。[[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丁酉日,萧瑀降,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任[[礼部尚书]],后改任[[民部]][[尚书 (官职)|尚书]]。曾任秦王(李世民)府司马。
 
 蕭瑀愛經術,善屬文,信奉[[佛教]]。性鯁急,鄙遠浮華。雁门之围後,炀帝出兵[[高句丽]],萧瑀力谏,炀帝将萧瑀外贬为[[河池郡|河池]][[郡守]]。[[李渊起兵]]后,攻克[[长安]],招降萧瑀。[[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丁酉日,萧瑀降,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任[[礼部尚书]],后改任[[民部]][[尚书 (官职)|尚书]]。曾任秦王(李世民)府司马。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拜[[内史令]]<ref>《旧唐书》作五年</ref> 。[[唐高祖|唐高祖李渊]]对其委以心腹之任,曾对萧瑀说:“公之言,社稷所赖。”并昵称其为“萧郎”。武德四年(621年),平定[[王世充]]后,以功加[[食邑]]二千户,拜[[尚书右仆射]]。
+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拜[[内史令]。[[唐高祖|唐高祖李渊]]对其委以心腹之任,曾对萧瑀说:“公之言,社稷所赖。”并昵称其为“萧郎”。武德四年(621年),平定[[王世充]]后,以功加[[食邑]]二千户,拜[[尚书右仆射]]。
  
 
[[唐太宗]]即位,迁任[[尚书左仆射]],其推荐的[[封德彝]]为右仆射。萧瑀出身顯貴,看不起[[房玄龄]]、[[杜如晦]]、[[溫彥博]]、[[魏徵]]等人,常與之發生爭執。太宗以房玄龄等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功高,将萧瑀斥退归家。但不久又复任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六百户。与[[侍中]][[陈叔达]]在太宗面前争吵,以大不敬免职。一年后,授晋州都督。再一年后授左光禄大夫,兼领[[御史大夫]]。[[貞觀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罢御史大夫,授[[特进]],行[[太常卿]]。九年(635年),复令参预政事。唐太宗对萧瑀在武德年间多次在李渊面前为自己辩护,因赐萧瑀诗曰:“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唐太宗]]即位,迁任[[尚书左仆射]],其推荐的[[封德彝]]为右仆射。萧瑀出身顯貴,看不起[[房玄龄]]、[[杜如晦]]、[[溫彥博]]、[[魏徵]]等人,常與之發生爭執。太宗以房玄龄等人在[[玄武门之变]]中功高,将萧瑀斥退归家。但不久又复任尚书左仆射,赐实封六百户。与[[侍中]][[陈叔达]]在太宗面前争吵,以大不敬免职。一年后,授晋州都督。再一年后授左光禄大夫,兼领[[御史大夫]]。[[貞觀 (唐朝)|贞观]]六年(632年),罢御史大夫,授[[特进]],行[[太常卿]]。九年(635年),复令参预政事。唐太宗对萧瑀在武德年间多次在李渊面前为自己辩护,因赐萧瑀诗曰:“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行 144: 行 23:
 
 贞观十七年(643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同年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萧瑀拜[[太子太保]]。[[唐太宗征讨高句丽]],萧瑀负责留守洛阳,太宗车驾从辽东回京后,萧瑀请求辞去太保之职,但仍参预政事。蕭瑀饮宴时对唐太宗开玩笑说:“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在政事堂上,他多次声称房玄龄结党营私,没有忠君之心。见太宗不理会,又请求出家为僧,却又反悔,太宗很不高兴,将他贬为商州刺史,废除了宋国公爵位。
 
 贞观十七年(643年),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同年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萧瑀拜[[太子太保]]。[[唐太宗征讨高句丽]],萧瑀负责留守洛阳,太宗车驾从辽东回京后,萧瑀请求辞去太保之职,但仍参预政事。蕭瑀饮宴时对唐太宗开玩笑说:“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在政事堂上,他多次声称房玄龄结党营私,没有忠君之心。见太宗不理会,又请求出家为僧,却又反悔,太宗很不高兴,将他贬为商州刺史,废除了宋国公爵位。
  
[[貞觀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授给他[[金紫光禄大夫]],恢复了宋国公爵位。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廿四]]癸酉,蕭瑀随太宗前往[[玉华宫]],在那里病卒,年七十四,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蕭瑀原来的谥号是“肃”,但被唐太宗改为贞褊公。[[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陪葬[[唐昭陵]]。
+
[[貞觀 (唐朝)|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授给他[[金紫光禄大夫]],恢复了宋国公爵位。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廿四]]癸酉,蕭瑀随太宗前往[[玉华宫]],在那里病卒,年七十四,遗命以单衣简朴安葬。蕭瑀原来的谥号是“肃”,但被[[ 唐太宗]] 改为贞褊公。[[追赠]]为[[司空]]、荆州[[都督]]。陪葬[[唐昭陵]]。
  
 
== 家庭 ==
 
== 家庭 ==
行 158: 行 37:
 
*[[萧鍇]],虞部郎中
 
*[[萧鍇]],虞部郎中
 
*[[萧釴]],[[給事中]]、[[利州]]刺史
 
*[[萧釴]],[[給事中]]、[[利州]]刺史
**[[萧恕]],[[虢州]]刺史
+
*[[萧恕]],[[虢州]]刺史
***[[萧定]],字梅臣,太常卿
+
*[[萧定]],字梅臣,太常卿
**萧氏,法号惠源(662年—737年9月30日),出家于长安济度寺
+
*萧氏,法号惠源(662年—737年9月30日),出家于长安济度寺
 
*萧氏,长女,法号法乐,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唐[[咸亨]]三年九月十九日(672年10月15日)
 
*萧氏,长女,法号法乐,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唐[[咸亨]]三年九月十九日(672年10月15日)
 
*萧氏,第三女,法号法愿,隋[[仁寿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唐[[龙朔]]三年八月二十六日(663年10月3日)
 
*萧氏,第三女,法号法愿,隋[[仁寿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唐[[龙朔]]三年八月二十六日(663年10月3日)
 
*萧氏,第五女,法号法灯,[[武德]]四年(621年)—[[总章]]二年十月五日(669年11月3日)
 
*萧氏,第五女,法号法灯,[[武德]]四年(621年)—[[总章]]二年十月五日(669年11月3日)
  
== 注釋==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references />
+
== 參考文獻 ==  
</div>
+
{{Reflist}}
{{start box}}
+
 
{{s-before|[[裴寂]]}}
+
 
{{s-title|[[唐朝]][[尚书右仆射]]|623年—626年}}
+
[[Category:唐朝 军政人物]]
{{s-after|[[封德彝]]}}
 
{{s-before|[[裴寂]]}}
 
{{s-title|[[唐朝]][[尚书左仆射]]|626年—627年}}
 
{{s-after|[[房玄龄]]}}
 
{{end box}}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DEFAULTSORT:X}}
 
[[Category:梁明帝皇子|8]]
 
[[Category:西梁宗室郡王]]
 
[[Category:隋朝武官]]
 
[[Category:隋朝太守]]
 
[[Category:唐朝礼部尚书]]
 
[[Category:唐朝民部尚书]]
 
[[Category:唐朝内史令]]
 
[[Category:唐朝尚书右仆射]]
 
[[Category:唐朝尚书左仆射]]
 
[[Category:唐朝御史大夫]]
 
[[Category: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Category:唐朝追赠司空]]
 
[[Category:唐朝 追赠荆州都督]]
 
[[Category:唐朝國公]]
 
[[Category:萧姓|Y]]
 
[[Category:蘭陵蕭氏]]
 
[[Category:諡肅]]
 
[[Category:諡貞褊]]
 

於 2021年9月29日 (三) 13:53 的最新修訂

蕭瑀

親屬

父親:梁明帝蕭巋
母親:張皇后
高祖父:梁武帝蕭衍
曾祖父:昭明太子蕭統
祖父:梁宣帝蕭詧
子:蕭銳、蕭鍇、蕭釴
異母兄弟:梁靖帝蕭琮

蕭瑀[1](575年-648年7月19日),時文南朝明帝蕭巋皇后張氏之子。

生平

明帝天保二十二年(583年),九歲封新安郡王,同母姐蕭氏,是晉王楊廣的王妃。隋文帝仁壽四年(604年),楊廣即位,立蕭氏為皇后,以蕭瑀為尚衣奉御,兼檢校左翊衛鷹揚郎將,委以機要。累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內史侍郎

蕭瑀愛經術,善屬文,信奉佛教。性鯁急,鄙遠浮華。雁門之圍後,煬帝出兵高句麗,蕭瑀力諫,煬帝將蕭瑀外貶為河池郡守李淵起兵後,攻克長安,招降蕭瑀。義寧元年(617年)十二月丁酉日,蕭瑀降,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任禮部尚書,後改任民部尚書。曾任秦王(李世民)府司馬。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拜[[內史令]。唐高祖李淵對其委以心腹之任,曾對蕭瑀說:「公之言,社稷所賴。」並暱稱其為「蕭郎」。武德四年(621年),平定王世充後,以功加食邑二千戶,拜尚書右僕射

唐太宗即位,遷任尚書左僕射,其推薦的封德彝為右僕射。蕭瑀出身顯貴,看不起房玄齡杜如晦溫彥博魏徵等人,常與之發生爭執。太宗以房玄齡等人在玄武門之變中功高,將蕭瑀斥退歸家。但不久又復任尚書左僕射,賜實封六百戶。與侍中陳叔達在太宗面前爭吵,以大不敬免職。一年後,授晉州都督。再一年後授左光祿大夫,兼領御史大夫貞觀六年(632年),罷御史大夫,授特進,行太常卿。九年(635年),復令參預政事。唐太宗對蕭瑀在武德年間多次在李淵面前為自己辯護,因賜蕭瑀詩曰:「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貞觀十七年(643年),與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圖形於凌煙閣。同年晉王李治被立為皇太子,蕭瑀拜太子太保唐太宗征討高句麗,蕭瑀負責留守洛陽,太宗車駕從遼東回京後,蕭瑀請求辭去太保之職,但仍參預政事。蕭瑀飲宴時對唐太宗開玩笑說:「臣是梁朝天子兒,隋朝皇后弟,尚書左僕射,天子親家翁。」在政事堂上,他多次聲稱房玄齡結黨營私,沒有忠君之心。見太宗不理會,又請求出家為僧,卻又反悔,太宗很不高興,將他貶為商州刺史,廢除了宋國公爵位。

貞觀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授給他金紫光祿大夫,恢復了宋國公爵位。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廿四癸酉,蕭瑀隨太宗前往玉華宮,在那裡病卒,年七十四,遺命以單衣簡樸安葬。蕭瑀原來的諡號是「肅」,但被唐太宗改為貞褊公。追贈司空、荊州都督。陪葬唐昭陵

家庭

兄弟

  • 兄:蕭珣,隋遷州刺史、梁國公。
  • 兄:蕭璟,黃門侍郎、秘書監,封蘭陵縣公。貞觀中卒,贈禮部尚書。

妻妾

  • 妻:獨孤氏

子孫

  • 蕭銳,太常卿、汾州刺史,娶唐太宗襄城公主
  • 蕭鍇,虞部郎中
  • 蕭釴給事中利州刺史
  • 蕭恕虢州刺史
  • 蕭定,字梅臣,太常卿
  • 蕭氏,法號惠源(662年—737年9月30日),出家於長安濟度寺
  • 蕭氏,長女,法號法樂,隋開皇十九年(599年)—唐咸亨三年九月十九日(672年10月15日)
  • 蕭氏,第三女,法號法願,隋仁壽元年(601年)—唐龍朔三年八月二十六日(663年10月3日)
  • 蕭氏,第五女,法號法燈,武德四年(621年)—總章二年十月五日(669年11月3日)


參考文獻

  1. 蕭瑀(附圖),博雅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