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鲗鱼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鲗鱼涌

图片来自pixnet

鲗鱼涌 Quarry Bay位于香港岛东区。在香港历史的分区之中,鲗鱼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区、市政局分区以及校网分区。但现根据规划署划分已独立发展,不过部分人仍说北角是旧称呼。鲗鱼涌的西部前称丽池,因已结业的丽池夜总会而得名。

历史

淸代嘉庆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县志》尚未出现鲗鱼涌地名,可以推测当时本区人烟稀少。港府在开埠以来集中资源发展商业中心中环以及在南洋商家聚居的铜锣湾(如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广场)。战后的1950年代,由于出现中国可能收回香港的不确定性,很多东南亚企业迁出香港,但有不少在1960、1970年代陆续回流。随着战后铜锣湾以及北角人口已达到饱和,区内的需求带动起原属北角东部的鲗鱼涌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商业及住宅区。因为北角以及鲗鱼涌有大量闽籍商人和中产聚居,区内有不少闽籍商家的企业,包括南洋首富郭鹤年嘉里中心亦设于鲗鱼涌,开始带动苦力聚居的鲗鱼涌发展成港岛第三个商业中心,而区内居民以早期北角居民以及其后代为主,包括商人以及中产,以及早期因郭春秧而聚居在北角的日本人。

经济阶层

二战后香港人口大增,而在逃港潮因逃避国共内战而由大陆抵港而至今仍留在香港的人口及其后代,成为香港人口的主要成份,但随住香港社会越来越富庶,占全港近半数的逃港人口,虽然第一代居于木屋区,但他们的部份下一代亦成为香港中产,亦有能力在港岛置业,更有成为富有人仕,特别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亦有部份中产因为在附近工作而迁入北角以及鲗鱼涌区。鲗鱼涌既有数百万至过千万的住宅,人口结构和中环半山相若,既有商人,亦有中产聚居,但收入略比中环半山低,太古城东的收入中位数为62,370,太古城西的收入中位数为60,040[1],为半山东区(即70,000)的90%[2],收入比中上环湾仔市区(如轩尼诗25000[3])更高,但比铜锣湾、北角以及渣甸山、北角半山一带低,区内亦有不少新加坡、台湾、南洋以及欧美闽侨以及来自全港的中产居住,而原来区内的苦力则迁入筲箕湾的公屋之中。

人口籍贯

香港的闽籍人口达130万-160万,根据人口普查的语文数据,当中25%居于东区,即30-40万人口,亦是铜锣湾、北角以及鲗鱼涌人口的主要成份,但绝大多数50岁以下的闽籍港人以至日本人都改以广州话沟通,香港人口亦接近90%以广州话为日常生活语言,但区内不少老一辈,如鲗鱼涌居民协会会长以及前东区区议会主席黄建彬广州话便带有浓烈的福建口音,区内闽籍下一代和深水埗区一带由广州抵港人口的广州话没有分别,不少闽籍的专业人仕,包括占全港各界25%的政协,以及占全港高达几十名的闽籍教授,当中不少都是北角居民的下一代,聚居在本区,附近的嘉亨湾一带的中产私楼区亦是鲗鱼涌的扩展,虽属筲箕湾,但亦属鲗鱼涌。

鲗鱼涌的人口主要来自北角人口以及企业的扩展,除了在这些企业工作外,因为地理位置上远离广府人聚居的深水埗区一带以至其馀族群聚居地,外区中产较少迁入,很多闽籍富豪亦经常在鲗鱼涌上班[4]。不少以闽南话为母语的台湾人以及新加坡人亦很喜欢在鲗鱼涌置业,区内也有些价格较低的住宅,也有筲箕湾以及柴湾人口的第二代置业。

发展为港岛东商业区

相对核心商业区的中上环,鲗鱼涌早期是一个偏远的商业区,但鲗鱼涌地理位置邻近北角,近年来吸引不少企业进驻。

传统

2018年鲗鱼涌传统组纤烧猪会其中一名成员接受访问时讲述烧猪会这一传统,烧猪会规定最多只能有22个会员,亦以老人家居多,而每年土地诞,烧猪会也会拜神[5]

命名

鲗鱼涌得名于早期溪流中甚多鲗鱼。又因19世纪设有花岗岩矿场,后以海运输出而得英文名称Quarry Bay(采石湾/石矿湾/打石湾)之名。然而,前述之溪流与海湾俱于填海工程后消失殆尽,转型成为商住区。

1883年太古洋行于鲗鱼涌设立太古船坞太古糖厂及香港汽水厂,使鲗鱼涌成为当时香港最庞大工业区。同年太古公司亦于鲗鱼涌旁康山设有水塘,为各厂房供应淡水。1892年太古兴建全港首个吊车系统,接驳鲗鱼涌至柏架山,以接载太古员工和附近居民,直至1932年停驶[6]。到了1959年,为配合英皇道扩阔工程,鲗鱼涌的溪流被覆盖,变成了暗渠。

1970年代后期,太古公司各厂房陆续停业。太古水塘原址变成了康景花园;太古船坞原址则变成了大型私人屋苑太古城。至于太古糖厂位置,现在则变成了太古坊商业区,而汽水厂则变成康蕙花园

地理位置

鲗鱼涌的具体位置,西起英皇道渣华道交界,东至英皇道与康山道交界靠近康山道天桥。然而很多时市民或会以区内著名地点如丽池、太古坊等地标作指示。

鲗鱼涌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变迁亦有所不同,而且在政府的规划图及学校网,鲗鱼涌一带的地区一直都归入北角的范围。因此现时鲗鱼涌站旁的北角官立小学亦因而为名。自从地铁港岛线开通之后,鲗鱼涌的范围不断西移,而原本属于鲗鱼涌的东部,则被称为“太古城”。但现时香港邮政局内的分区,这个地区仍然是鲗鱼涌的一部份。至于筲箕湾道开始的地带,过去一直都被认为是西湾河的一部份,但在2005年地政署提交的“鲗鱼涌分区发展大纲”及现时,却包括嘉亨湾所在的地段。这问题的成因,相信是由于过去的都市规划,都以市政局的选区划界作标准,而当时整个东区只被分为“铜锣湾”、“北角”及“筲箕湾”三部份,“鲗鱼涌”和“柴湾”是到了比较后期才出现的分区。但直到现在,香港的学校网在东区依然是分成“北角及鲗鱼涌”(14区)和“筲箕湾及柴湾”(16区,原属第15区的筲箕湾于2007年并入第16区)。

人口移民史

鲗鱼涌主要为工业和住宅区,但在1990年代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大厦。鲗鱼涌和北角以及铜锣湾一样主要以闽籍人口为主,但比北角以及铜锣湾的闽籍人口较迟抵港,以民国以前来港的闽籍人口大多居住在湾仔区以及中西区[7],很多南洋富商在1950-1980亦迁入湾仔区以及中西区的半山区、南区以及九龙城区,不一定在跑马地到鲗鱼涌一带[8]

铜锣湾北角和鲗鱼涌亦是日本人的主要聚居地,东区占总日语人口的25%,但人数远少于福建籍人士,语文统一后各省籍人士亦有进入鲗鱼涌居住,参看东区语言残留人口[9]。这一带的人口分布和东区以外的大坑、跑马地、渣甸山一带相若,华人同样是以闽籍为主,亦有很多日本人居住。这些区份都是在维多利亚城边沿或以外,本来为人口很少,在民国时期大量闽籍人口因为在铜锣湾天后庙一带聚居而发展起来的,鲗鱼涌一带的人口大多由北角迁居。至今闽籍以及闽侨后代最集中的地方实在跑马地以及大坑一带,基督教会香港闽南堂总堂亦设在跑马地,分堂则设在北角香港仔,在语文未统一的年代,虎豹别墅附近社区皆与新加坡福建无异,但这批人来港较早,鲗鱼涌一带则来港较晚。

社区环境

鲗鱼涌附近有大型商场康怡广场太古城中心,亦有大型百货AEON STYLE,购物非常便利。鲗鱼涌美食亦多不胜数,尤其太古坊商业区及太古城大型屋苑,有多间食肆。鲗鱼涌公园亦是居民常到的休憩地方,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亦置于园内。

私人屋苑

商住楼宇

文娱康乐设施

著名艺人

交通

鲗鱼涌在香港岛的交通可说是非常便捷,除了因为该区有多条巴士路线及两条港铁路线经过以外,在康山的屋苑还有4条小巴路线。

主要交通干道

影片

香港市面实况|漫游鲗鱼涌|十大屋苑太古城|朝圣荷里活电影场景怪兽大厦|Explore in Quarry Bay|小旺香港游|香港疫情|31 May 2022

参考文献

  1. 2011年人口普查 - 东区区议会太古城西选区 (C01) 统计便览. www.census2011.gov.hk.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2. 2011年人口普查 - 中西区区议会半山东选区 (A02) 统计便览. www.census2011.gov.hk.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3. 2011年人口普查 - 湾仔区议会轩尼诗选区 (B01) 统计便览. www.census2011.gov.hk.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4. 121625551334730. 最新. 壹周刊.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6). 
  5. 【落区】鲗鱼涌有个烧猪会 保平安习俗恐无人继承. [201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1). 
  6. 陈, 嘉文. 街知巷闻﹕鲗鱼涌发迹时 百年前有吊车!. 明报. 2015年5月2日 [2015-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8). 
  7. 民记造势 港岛推“曾李配” - 香港文汇报. paper.wenweipo.com. [201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8. 香港人口,人口语文数据
  9. 参看东区以及2011人口普查数据-语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