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PM10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PM10,也叫可吸入颗粒物。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简写,PM10是粒径等于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是在定义“雾霾”指标之前,用于界定空气质量的最主要的指标,也是现在空气质量检测不可缺少的指标之一。

国家对于环境质量标准中PM10的明确限定值为[1]

年平均: 一级 40ug/m³ 二级 70ug/m³

日平均:一级 50ug/m³ 二级 150ug/m³

PM10主要来源于扬尘沙尘天气会造成PM10数值爆表,导致空气质量重度-严重污染。以及环境空气中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此外,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也能增加PM10的浓度[2]

PM10的危害

PM10的前身为飘尘,指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物质。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由于PM10的粒径相对较大,因此PM10是沉降的,近地面的浓度最高,随着高度增加,浓度会减轻。

PM10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3]

导致疾病

10微米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纤毛(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我们天生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为了阻止PM10继续下行。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4]。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呼吸系统,诱发哮喘病。 越细小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越大,粒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可被鼻毛吸留,也可通过咳嗽排出人体,而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可随人的呼吸沉积部,甚至可以进入肺泡、血液。在肺部沉积率最高的是粒径为1微米左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肺泡上沉积下来,损伤肺泡和粘膜,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导致肺心病,加重哮喘病,引起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病变,严重的可危及生命。颗粒物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危害尤为明显。

可吸入颗粒物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是导致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据有关资料显示,空气中弥漫着的可吸入颗粒物非常小,能够直达并沉积于肺部,直接参与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人体若吸入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病症,例如气促、咳嗽等,并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损害肺部组织。而包括患有慢性肺炎心脏病、感冒或哮喘病患者的老年人及儿童则是最易受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的人群。

与PM2.5差异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与PM0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5微米是可以到达肺泡的临界值。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上呼吸道挡不住,它们可以顺利下行,进入细支气管、肺泡。我们的呼吸系统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气管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的数量有三四亿个。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的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5]

如何防护?

严重的雾霾天气能引起呼吸系统等相关疾病,公众无论在家还是出行都需要做好健康防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开窗,出行戴口罩等方式可以减少雾霾对自己的影响。

视频

PM10 相关视频

大气污染防治小知识:PM10的来源和危害
关于PM10的危害有哪些?
大气污染防治小知识 PM10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