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方戰場》(第25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方戰場》是由孟凡耀監製,路奇執導,黃海冰羅嘉良馬曉偉袁詠儀俞飛鴻侯祥玲周航應采兒葉璇張魯一劉璇等主演的抗戰史詩劇。該劇講述了從1931年「9·18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的這段歷史時期內,發生在東方戰場的140多個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該劇於2016年6月23日在江蘇衛視湖北衛視首播。2017年2月,該劇獲得第十一屆電視製片業「電視劇優秀作品」獎。

劇情簡介

1931年9月18日,東方戰場率先在中國東北拉開帷幕。在土肥原賢二川島芳子等的陰謀策劃下,日軍在中國策動了偽滿洲國復辟、上海事變華北事變、直至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與中國國民黨等逐漸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戰中,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聯、華南抗日游擊隊深入敵後,縱橫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廣大的敵後戰場,為奪取抗戰勝利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由於東方戰場先後將蘇、美、英、東南亞及太平洋諸國悉數捲入,中國最終與蘇美英等國結成反法西斯同盟,與日本法西斯進行了殊死較量。蔣介石羅斯福杜魯門丘吉爾東條英機汪精衛、毛澤東、斯大林溥儀等正反兩方面的歷史人物也悉數登場,並在東方戰場上演了淞滬會戰平型關大捷台兒莊戰役保衛大武漢百團大戰太平洋戰爭滇緬抗戰開羅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原子彈爆炸、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等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

幕後花絮

  • 說來也巧,丁海峰家鄉吉林市與馬占山的出生地公主嶺市相距只有一百多公里,從小耳濡目染對馬占山的英雄事跡頗為熟悉。
  • 為了飾演宋慶齡這個角色,袁詠儀在導演的幫助指引下,練習了大量的、複雜的國語台詞。
  • 為了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人物,該劇有中國演員也有日本演員,劇組遵循了一條戒律,本國演員只能演本國角色。
  • 全劇日本方面參演演員多達270人,歐美方面參演演員也多達260人。全劇有名有姓的角色多達1200餘人,群眾演員過萬人,累計動用武警官兵4萬多人。
  • 「日本法西斯主要頭目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土肥原賢二等,都是由日本國內著名演員飾演。」路奇介紹,劇中飾演板垣征四郎的日籍演員萩原流行,曾經是日本著名電影《莆田進行曲》的主演之一,在日本國內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而劇中飾演斯大林的演員,是俄羅斯的功勳特型演員;飾演白求恩的演員卡爾,則是一名來自加拿大的「白求恩」專業戶。
  • 為了飾演宋美齡角色,俞飛鴻專門收集了很多宋美齡的資料。

劇集評價

《東方戰場》以長篇畫卷的方式,全景再現了人類歷史上波瀾壯闊的正義與邪惡的搏殺,並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大批風雲人物群像,更重要的是,該劇不僅囊括了二戰期間東方戰場的重大歷史事件,還描繪了撲朔迷離的間諜戰、敵後戰爭、隱蔽戰線;政黨操戈、國家肉搏、民族泣血;忠誠與背叛、陰謀與愛情。(安徽電視台評)

該劇以開闊的視野、人性化的敘述視角再現抗戰風雲,不僅帶給觀眾視覺上和心靈上的雙重震撼,更讓觀者從中汲取精神滋養,領悟作品的深遠寓意,引領了中國抗戰劇的新風向。(網易新聞評)

電視劇《東方戰場》是一部優秀的作品,是一部思想與藝術均達到了較高水準的佳作,堪稱對這一題材的「終極敘事」。在當下「消費革命敘事」的文化語境中,《東方戰場》堅持正史講述和史詩風格,弘揚革命理想精神,構建民族文化價值,可謂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導向和引領作用。(《京華時報》評)[1]

第25集簡介

日軍已經突破國軍防線,這種情況下再守閘北已經毫無意義,蔣介石決定大部隊先撤離,他明知留下就代表着滅亡,但他還是單獨留下了一個師死守閘北,作為自己的政治籌碼,換取國際社會的同情。他對國聯仍然不死心,還寄希望於即將在比利時召開的解決中日爭端的會議。

守軍師指揮部各大小長官前來報到,接受死守任務,四行倉庫就是他們的陣地。前有勁敵,後無退路,他們明知生還希望渺茫,但還是毅然決然地留了下來,決定戰至哪怕最後一人,誓與陣地共存亡,他們怒吼出的堅決抵抗之聲響徹雲霄。

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日軍,全體官兵積極迎戰,死傷不計其數,日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使得守軍兵員消耗極大。團長正在慰問傷員,一部暗牆裡的電話突然響起,原來是銀行倉庫主任留下來的秘密電話,於是團長借電話向外界傳遞出陣地內的消息,讓外界了解情況。第二天各大報紙紛紛刊登了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壯烈事跡,街面上無數的普通民眾見證了奇蹟的發生——為數不多的守軍竟然硬生生扛了三天。日軍見久攻不下,便開始重炮轟擊四行倉庫陣地,守軍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源源不斷的傷兵被送下戰常生死存亡之際,日軍的炮彈無意間給守軍打開了一個攻擊缺口,守軍立即用重機槍將日軍炮兵陣地摧毀,圍觀群眾紛紛拍手叫好。

斯大林覺得是時候出手了,他決定從物資和外交兩方面給予中國支持。守軍成功堅守三天三夜的消息傳到了蔣介石那裡,他卻只淡淡地回了兩個字——「很好」。在利益的驅使下,向日本出口物資的英美無疑成為了日軍背後的幫凶,還是蘇聯代表捅破了窗戶紙,指責西方大國道貌岸然,對日本侵略中國的行徑態度曖昧,是變相助長日本的野心。守軍將士也通過電話得知了國聯會議的召開,頓時士氣大振。果然,在利益面前,公平和正義全是扯淡,西方各國代表根本無視中國代表的吶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陣地保衛戰還在激烈地進行。一名童子軍游過河來到守軍陣地,通知守軍國聯會議的失敗成果,守軍還是只能靠自己。伴隨着河對岸民眾的吶喊助威,八百壯士在堅守了四天四夜之後,終於接到撤退命令,才不至於全軍覆沒,至此,淞滬會戰結束,上海宣布陷落,百姓紛紛逃命內陸,日軍全面進駐上海。

葉挺急切希望回到共產黨懷抱,毛澤東認為他留在蔣介石身邊開展工作較之這裡更為順利,從心底里承認了他的共產黨員身份。新四軍已經成立,毛澤東要求項英鼎力協助葉挺。毛澤東得到上海淪陷的消息為之一驚,他意識到連南京也即將朝不保夕了。

對日軍來說,攻克首都南京一舉多得,不僅能削弱中國政府的號召力,還有助於徹底解決中國問題,於是另一個陰謀又在醞釀之中。汪精衛的夫人慫恿汪精衛與日本談判,本就見風使舵的汪精衛決定賣國求榮。

蔣介石準備通過第三方德國促成中日和談,而日軍方面正在爭取天皇的攻擊南京命令。又是一次會議,蔣介石終於知道了國聯和外交途徑根本靠不住,只能靠自己。日軍提出的和談條件簡直是喪心病狂,但已經失去了民族脊樑的汪精衛建議接受這些不平等條件,儘快跟日本人談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