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合村有機稻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合村有機稻米

來自 搜狐網的圖片

名稱 :三合村有機稻米

特點 :潔白、晶瑩

產地名稱 :吉林柳河縣

三合村有機稻米是吉林特產。柳河縣位於吉林東南部長白山區,隸屬通化市,全縣轄12鎮3鄉。姜家店土質肥沃,水源充沛,有着得天獨厚的地位優勢,是種植水稻的理想之地。這裡的稻米潔白、晶瑩,不僅保持了稻米原有的營養成分,還實現了免淘。

中華飲食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是各民族[1]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結晶。各民族飲食文化交流互動,促進了民族交融,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

特產簡介

三合村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比較匱乏,村集體產業延續前兩年的幾個項目,發展相對穩定,但村裡的有機稻米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去年進入鄉村振興,三合村被姜家店朝鮮族鄉政府確定為唯一的創建千村示範村,這意味着,三合村的村容村貌將進行一次翻天覆地的改變,村民們能如願地生活在這山美水美的小山村里。

趙田野三十出頭,當過兵,做事有雷厲風行的勁兒。駐村前他是通化市自然資源局不動產登記中心二道江分中心負責人。這一年來,趙田野像換了個人,原本帥氣十足的小伙子,已然變成了兩腳泥巴、兩手厚繭的「新農民」。用他的話說:「駐村,就得踏實下來,給村民做點實事兒!」

7月最後那一個星期,柳河縣姜家店朝鮮族鄉三合村第一書記趙田野帶着村里50多歲的脫貧戶李秀鳳在通化市眼科醫院忙着治眼病。從眼部檢查、手術治療、辦理出院,每一步他都親手辦理。手術出院後,再把李秀鳳安安心心送回家。在趙田野心裡,村民的大事兒小事兒都是重要的事兒,尤其脫貧戶家裡,他不僅隨時盯着人家的年收入,還隨時關注着他們家庭的各項變化,尤其是身體健康情況。

解決脫貧戶各項困難,守住返貧底線

「鄉村振興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堅決阻止返貧』。實事求是地說,導致村民貧困的原因,十之八九是因病致貧。所以,想方設法讓脫貧戶『看得起病』,就是防範因病返貧問題。」趙田野對記者介紹說。像李秀鳳的白內障,右眼做過手術,現在左眼也看不清東西。上個月,老兩口去了柳河縣醫院,可一問,光檢查就得花600多元,沒查,他倆直接就回了家。趙田野知道後,趕緊多方聯繫,最終得知通化市眼科醫院對有證明的脫貧戶可給予免費治療,於是,便開車拉着李秀鳳老兩口去做了手術。如今,李秀鳳一家雖說是靠政策解決脫貧,但她免費治好了白內障,沒再給家裡帶來更大的經濟負擔,而且眼晴能看清後,做些家務勞動、庭院種植都沒問題,他們家的生活是穩步向好。

從去年7月趙田野駐村開始,一年來,他帶領工作隊員和村兩委班子一起,建立健全了防返貧監測機制。他們密切跟蹤農戶的收入支出變化,定期集中排查,合理確定幫扶對象和範圍,將存在風險的農戶納入監測幫扶,做到了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還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後幫扶相結合,針對不同對象採取產業幫扶、就業幫扶、低保保障、社會幫扶等辦法,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項困難,千方百計守住了返貧底線。

積極銷售農產品,平穩推動產業發展

三合村下轄2個自然屯,在冊人口1227人,可目前村里實際只有410人,不到全村的三分之一,青壯年大部分外出務工,這也是目前農村的普遍現象。

三合村沒有規模產業。村里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缺乏經濟作物種植,但村裡的有機稻米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016年以來,三合村共發展4個扶貧項目,光伏發電、蛋雞養殖、草莓大棚、養蜂項目,基本都是按收益分配。通過發展這些產業項目,三合村的人均收入已達到1.2萬元以上。為進一步鞏固並發展好現有產業,趙田野和工作隊員一道,圍繞產業發展振興出謀劃策。

村裡的扶貧產業養蜂項目,由於這兩年疫情等因素影響,蜂蜜銷售不出去,趙田野就挖空心思琢磨怎麼賣蜂蜜。去年底,村集體給蜂蜜定價是40元一斤,趙田野調查一圈,覺得價高不好賣,和駐村隊員及村幹部商量後,改為30元一斤,並且,在質量和包裝上做了精細加工。「蜂蜜灌裝時,我們反覆過濾,一點兒雜質都沒有,質量沒的說。再配上包裝,挺像樣的。」趙田野介紹說。隨後,他回到原單位市自然資源局找援助,並在局內發布倡議書,倡導機關幹部購買扶貧產品。僅一個月,他和其他隊員一起把村裡的600多斤蜂蜜銷售一空,收入7000餘元。

脫貧戶楊詩成腿部有殘疾,他和70多歲的老母親一起生活。脫貧攻堅期間,村里給他提供2箱蜂,還專門教會他養蜂技術。到了夏天,楊詩成可以騎上電動三輪車到山裡看蜂。幾年下來,他的養蜂規模由2箱增加到10箱,收入有了可靠保證。「今年雨水多,蜜就少,但楊詩成有養蜂經驗,春天的百花蜜、夏天的椴樹蜜都沒落下,收入和去年差不多,所以,養蜂這項目村里會幫着他們家堅持做好的。」趙田野介紹說。

「這一年,村里情況了解很透,光靠目前幾個項目只能維持發展,要想村民日子更寬裕,還得需要產業項目,我們工作隊幾個人不僅琢磨項目,還在琢磨項目資金,解決『錢』是最大問題啊。」趙田野對未來充滿期待。

鄉村要振興,基礎配套是保障

去年,三合村被姜家店朝鮮族鄉政府確定為唯一的創建「千村示範村」,這就意味着,三合村的村容村貌將進行一次翻天覆地的改變。為了把這項惠及全體村民的好事辦好,趙田野帶領工作隊成員積極配合鄉政府、村委會組織開展「百日攻堅」活動。整個夏天大家都投入到村環境建設上,主街、巷路直到村民家門口的甬道全部鋪上瀝青,路肩還鋪上了草坪,種上1000多棵綠化樹,邊溝用的U型水泥槽一勞永逸,新建彩鋼圍欄和新粉刷的圍牆,讓人遠遠一看就有清新感,這村里環境是大變樣了,村民們晚飯後有了散步、跳廣場舞的地方。村子美了,路燈亮了,村民的幸福指數也蹭蹭漲起來了。「去年村里修路,給每家每戶的院子裡也鋪上了瀝青,原來院子裡的積水都沒了,連俺們家屋裡的牆也給粉刷一新,住得可得勁兒了。每天一出門眼前就是乾淨、板正的小村莊,讓人看了心情就好。」提起村裡的變化,三合村的姜春蓮大姐特別滿意。

去年10月,在趙田野協調下,通化市正尚豐商貿有限公司來村里進行慰問,帶來4500元的米麵油,給村裡的殘障人士以關愛和幫助,通過這樣的活動,也進一步帶動良好的村風民風,使村里人對沒勞動能力的家庭主動給予更多幫助。

趙田野說,下個月他們還要協調通化市眼科醫院入村義診,讓村民在家裡不花錢就能看病。「村裡的基礎配套設施越來越好,村民的健康生活也得跟得上去啊,這也是組織義診的最初想法,多方面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

8月汛期,趙田野和工作隊員的工作量也在加碼。春季疫情期間,趙田野近兩個月沒回家,人瘦了一圈;6月末柳河突降暴雨,趙田野通宵達旦和村書記指揮抗洪,保證了全村的安全。「這一年我的體驗是,駐了村,就和村子『粘』在一起了,除了琢磨產業項目發展,還得盯緊村里日常的每一件事,這就是責任,得踏下心來,給村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兒!」趙田野信心滿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