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招生現場)原圖鏈接來自 中音在線 的圖片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始建於1959年,是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最高學府,是培養少數民族高級音樂人才的搖籃。學院已向社會輸送了數千名優秀的音樂人才,成為各地區音樂創作、表演、教育和音樂研究領域的學科帶頭人[1]及中堅力量。

師資梯隊

學院一貫重視師資梯隊建設,形成了良好的承傳體系,曾有陳振鐸、田聯韜、金正平、關也維、、袁炳昌、宋承憲、金在清、糜若如等知名專家教授指教,培養了楊秀昭、斯仁•那達米德、嘉雍群培、朴長天、格桑曲傑、楊民康、宋祖英、三寶、烏日娜、張朝、夏小湯等傑出人才和學界翹楚。現專職教師82人,其中高級職稱3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名、「萬人計劃」人選1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名、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2名、「四個一批人才」獲得者2名、「國家民委教學名師」1名。學院教師創作了舞劇音樂《涼山巨變》、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舞蹈音樂《送糧路上》、民族歌劇《木雕的傳說》、交響樂《西部狂想》、鋼琴曲《皮黃》等影響廣泛的作品。新世紀以來,學院師生在各種比賽中獲獎300餘人次,音樂作品獲獎30餘人次。近20年獲得的各級教學與科研項目及成果百餘項,省部級以上項目與成果40項,如國家級科研項目《中國民間歌曲集成》(西藏卷)獲「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藝術學科國家重點項目編撰成果一等獎」;合唱《滇南山謠三首》《春天來了》分別獲第二屆、第三屆「金鐘獎」;歌曲《吉祥三寶》獲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2]」;火不思樂曲《高日罕高勒》獲文華獎;《蒙古佛教音樂文化的多元性》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取得成績

學院堅持以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為辦學宗旨,努力構建少數民族音樂的教學、科研、創作與開發中心,逐步實現完整而科學的特色學科體系。已成熟的特色課程體系有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中國少數民族聲樂表演、中國少數民族器樂演奏等,並結合這些課程創編了《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概論》《中國少數民族鼓舞節奏訓練教程》《中國少數民族音樂風格視唱作品集》、《冬不拉演奏教程》、《熱瓦甫演奏教程》、《四胡教程》、《火不思演奏教程》等40餘部特色教材。為加強藝術實踐教學,學院成立了學生民族樂團、學生管弦樂團、學生合唱團和「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通過合奏課、合唱課和各類藝術實踐課的教學,加強學生專業合作的演奏演唱能力。學院師生常年活躍於國內外舞台,肩負着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使命展演於國家大劇院中央電視台北京音樂廳等國內專業舞台,並巡演於世界各地,將民族音樂之魅力綻放於五洲四海,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讚譽。

學院不斷強化科研創新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能力,堅持行走於傳統科學研究道路的同時,理性步入人工智能時代的學術領域,觸摸音樂教育科學發展的未來尖端。在夯實「民族藝術學」高精尖學科、「烏蘭牧騎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一帶一路」民族藝術教育聯盟、「陸軍裝甲兵文藝輕騎兵人才培養基地」、音樂表演「民族英才班」等關係國家戰略、地方需求和學科自身發展的學術研究的同時,與現代科技行業聯手創建「人工智能音樂聯合實驗室」承擔前沿技術相關課題的研發,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音樂教育的深度融合。承擔並完成國家社科重點項目「西藏本教音樂文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藝術類項目「蒙古語大藏經『丹珠爾』部誦經儀軌音樂研究」、「中國少數民族風格室內樂創作研究」、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歸去來兮」、「山海」、「宋詞五首」、「雲中虹」、「童話印象」、「追夢」及省部級項目「蒙古宗教與祭祀音樂文化研究」、「雍和宮佛教音樂研究」、「音樂治療對災後兒童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等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及會議發表論文和音樂作品200多篇(部),並完成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中的多項成果。

作為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最高學府,音樂學院正以其鮮明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與其他學科一道為中央民族大學「雙一流」建設努力奮進。

視頻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 相關視頻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宴歌》回味無窮,完美演繹!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高材生來上課,戴老師要怎麼教?

參考文獻

  1. 學科帶頭人職責,貝貝文章網,2018-06-28
  2. 「五個一工程」 ,中國文明網,201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