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運河(董國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與運河》是中國當代作家董國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人與運河
京杭大運河宛如一條玉帶,牽手津門與華夏。大運河開鑿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跨越古今,橫貫華夏,流淌着歷史的積澱,滿載着古今的輝煌,見證文明,向世人訴說千秋史話。
今日非古時能比,水陸空全方位立體聯通,信息,交通快速,經濟活躍。古代不同今日,受時代的限制,古代交通不便,跨時空地域的人員往來受阻,商貿物流遲慢。古人在春秋時期就能想到開鑿運河,破除阻礙,提升生產力水平,說明古人也在尋求發展進步,這是古人的聰明智慧。大運河的開鑿,有點像今天建設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感覺。大運河對古代經濟、文化發展繁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津門的楊柳青古鎮,就是大運河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見證。這樣的沿河古鎮還有許多。
當今時代,交通運輸發達,而且日新月異,不再依靠運河的漕運功能,但其歷史文化傳承功能並沒有湮滅。運河是一條紐帶,聯接古今,也是精神文明之河。就在2019年的2月,黨和政府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剛要》,足見大運河的潛在意義和價值,發展前景無限。
實際上,運河從來就沒有暗淡過,自古至今,時刻閃耀價值的光芒。運河流經的地方,都是一派繁榮。我居住的河段,兩岸都是高等級,高質量,高格調的保護性建築和裝扮。檔牆,護坡貼面用的都是高級石材。沿河保護工程設計時尚漂亮。沿河公園、綠化帶面積富足,樹種多樣,花草繁盛。河邊有可容納5000餘人的表演場,規模宏大震撼。超大型運河水街文旅工程正在建設,運河開發方興未艾。
沿河兩岸人流不斷,垂釣的,旅遊的,炫技的,拍照的,健身的,吹奏的,歌舞的……,好玩好看連連。春來賞花追蝶,盛夏林蔭消暑,金秋拾果採擷,臨冬溜冰踏雪。我自然也是河邊常客,出家門就是岸邊公園,任我所為,優哉游哉!
平日裡人們總說水靈,意念中水偏帶靈氣,要不然人們咋就總是逐水而居呢,這是人與水的不解情緣。
運河水流不息,文明不斷。河滋養人,人回饋河,詮釋人與河的永恆![1]
作者簡介
董國權,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退休前系某機關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