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仙霞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仙霞嶺綿亘在浙、閩茫茫群山之間。1000多年前黃巢起義軍入閩,沿仙霞嶺開山伐道700里,成為當今著名的仙霞古道。並設仙霞關、楓嶺關等九處。仙霞關被譽為「東南鎖鑰」、「八閩咽喉」。此關地處浙閩贛三省交通要衝,《東輿紀要》載:「仙霞天險,僅容一馬。至關,嶺益陡峻。拾級而升,駕閣凌虛。登臨奇曠,蹊徑回曲,步步皆險。函關劍閣,仿佛可擬,誠天設之雄關也。」故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尚有古代練兵場、四道關門、石砌古道和「沖天苑」等古蹟。現存古道為宋乾道八年(1172年)所重築,迂迴曲折,盤24曲,歷360級。千百年來,多少騷人墨客在石道上躑躅詠嘆,僅南宋一代就有許多詩壇傑出人物,如陸游楊萬里辛棄疾等。所以仙霞古道不僅僅是一條交通要道、商旅之途,還是一條「宋詩之路」。嶺北有戴笠故居,戴笠親自設計,建築結構奇特,機關設置巧妙。嶺南的廿八都古鎮[1]是浙江省排名第一的歷史文化名鎮,保存着明清兩代遺留的古建築群,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仙霞關和仙霞古道均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仙霞嶺位於浙江省境西南部,江山縣西南。仙霞嶺山脈由閩、贛交界的武夷山脈向東北延伸而成,再向東北延續則稱天台山脈。仙霞嶺山脈地勢高峻,中山廣布,平均海拔千米左右,多為中生代侏羅系火山岩覆蓋,岩性堅硬,節理髮育,侵蝕後常成陡崖峭壁。仙霞嶺山勢險要,自古以來為浙、閩要衝。有黃巢起義軍進軍福建時所辟山路。嶺上仙霞關有360級,28曲,長10公里,崇峻雄偉,夙稱天險。仙霞嶺山嶺重疊,北有窯嶺,南有茶嶺、小竿嶺、大竿嶺、梨嶺,與仙霞嶺合稱六嶺。六嶺之險皆在幾十公里中,歷史上為軍事要地,古時設關隘五處:安民關、二度關、木城關、黃塢關、六石關,與仙霞關合稱六大關。

地理位置

位於浙江省境西南部,江山縣西南。仙霞嶺山脈由閩、贛交界的武夷山脈向東北延伸而成,再向東北延續則稱天台山脈。

自然資源

仙霞嶺古道。仙霞嶺海拔1413米,是仙霞山脈的主峰。如果從飛機上看,仙霞山脈群峰連綿,危崖密布,山中有山,無路可尋。據說,當年日本侵略者的戰馬被這片山脈和險道驚嚇住,只能返回,使這一帶免遭掃蕩。 一道山巒間踏上仙霞嶺,嶺上古木參天,層林接岫。石板小路鑲嵌在沒有任何岔道的山坳間。那山真是靜啊!鞋底踩在石板上發出「啪、啪」的脆響,竟震得山谷里久久迴蕩。這聲音應該和1100多年前沒有兩樣,它使人猛然間從現實中抽身,跟着它去傾聽遠去的腳步聲。

有關仙霞關的險要,歷代詩人都有描繪。郁達夫曾在《仙霞紀險》中寫道:「要看山水的曲折,要試車路的崎嶇,要將性命和命運去拼拼,想嘗嘗生死關頭,千鈞一髮的冒險異味的人,仙霞嶺不可不到」。今天仙霞嶺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然而走過險關的人都會被深深震撼,震撼於起義軍破釜沉舟般的生命選擇。當他們將投向深山的選擇付諸行動時,求生升華為悲壯,絕望升華為偉大。在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在我們自己的心靈深處,絕不缺少這樣的心理潛質。我們在傾聽歷史腳步聲中,聽到了自己的心聲。

名勝古蹟

絕壁千層

仙霞嶺五步一灣,三步一岩,山中有山,絕壁千層。在高360級,長10公里的攀山路上,竟有28道彎。隨山勢而辟的古道最狹處不到1米,僅能一通行。最寬處卻有五六米,能通一列橫隊。在崎嶇山路邊,不時能看到當年戰馬飲水的山泉池和起義軍部隊飲水的小水井。一棵據說是當年黃巢纏馬的櫧樹,歷經滄桑依然挺拔。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是,峰頂南北的4道仙霞關。它們建在兩山陡壁之隘口,就像萬里長城的一段,高三四米,寬二三米,那牆足有5米厚。險關中間有兩道石門,遇有敵情,石門一封,插翅難飛。仙霞關[2]築成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屏障,黃巢起義軍靠着這條前無古人的古道和一道道險關,進入了福建。從此仙霞嶺也成了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抗元大臣陸秀夫把持險關,狙擊元軍。太平天國石達開,多次在險關作戰取勝。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也在此守住了勝利。

視頻

仙霞嶺 相關視頻

仙霞嶺自然保護區的白鷳
25仙霞嶺pianzi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