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體育學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體育學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體育學術刊物。

學報創辦於1987年,1994年更名《體育學刊》,2000年入選全國中文體育核心期刊,2002年被評為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學報,2006年獲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第三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1]

據2018年2月《體育學刊》官網顯示,學報共設有9個欄目;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學報出版文獻量6039篇,總下載次數2156521 次,總被引次數96115 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497,(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51。

歷史沿革

1987年,《體育學刊》創刊,原名《體育學通訊》。

1994年,更名《體育學刊》。

1999年,起由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

2002年,入選第二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2003年,創建體育學刊網站,成為首家實現來稿網上查詢功能的體育學術期刊;同年獲首屆《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獎。

2006年,入選第三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同年獲評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同年進入CSSCI來源期刊;2009年《體育學刊》入選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報告(RCCSE)體育科學類「權威期刊」。

2013年12月,入選「2013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4年11月,入選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

12月,入選「2014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6年11月,入選「2016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7年12月,獲評第六屆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

據2018年2月《體育學刊》官網顯示,學報共設「探索與爭鳴」、「體育社會科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高等學校體育」、「中小學體育」、「競賽與訓練」、「研究生論壇」及「體育資訊」等9個欄目。

其中核心欄目「探索與爭鳴」主要刊登帶有前瞻性、探索性,並可能引起爭鳴的方法、內容、觀點或結論的論文;「體育社會科學」主要刊登體育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學科研究的成果,包括:體育社會學、體育經濟學、體育法學、體育美學及社會體育學等;「競賽與訓練」主要刊登各級各類體育項目訓練、競賽方面的專門研究或經驗交流的論文;「研究生論壇」則主要刊登體育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目的在於激勵與培養新一代體育學科科研人才。

人員編制

據2018年2月《體育學刊》官網顯示,學報編委會擁有編委32人。

編委會成員:凡紅(英國)、仇軍、毛振明、王健、王家宏、鄧樹勛、盧元鎮、田麥久、田雨普、田野、任海、劉明、劉承宜、呂樹庭、孫麒麟、莊弼、李壽榮、楊文軒、楊效勇、邱丕相、邱學青、陳琦、易劍東、周愛光、周登嵩、季瀏、施祥榮(美國)、祝莉、黃漢升、彭貽海、程蜀琳(芬蘭)、謝瓊桓

2000年5月《體育學刊》進入《全國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2001年3月加入萬方數據庫;已成為《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數據庫》來源期刊。

2002年以來被以下3種國際重要檢索系統: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網站:體育索引》(CSA:PEI)、俄羅斯《文摘雜誌》(AJ,VINITI)、波蘭《哥白尼索引》(IC)列為來源期刊。

研究發表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2]顯示,學報出版文獻量6039篇。

在「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全文轉載量排名」中,2002年、2003年連續兩年人文社科 (文化科學、體育類共1544種) 全文轉載量排名前30名。

影響因子

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學報總下載次數2156521 次,總被引次數96115 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497,(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151。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堅持走期刊精品道路,追求學術品位和學術規範,追蹤體育研究前沿和熱點,促進體育發展;關注學校體育動態,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為提高中國體育學研究水平和實現體育強國目標服務。

視頻

體育學刊 相關視頻

體育生學體育到底什麼專業最好? 目前體育可選擇的工作類型非常多
國家體育總局:讓社會體育組織參與學校的體育課,特別是課餘訓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