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散文選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俞平伯散文選集》,中國現代散文選集。俞平伯著。王保生編,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俞平伯的散文選集,收他在1923年至1933年間創作的散文42篇,書末附有編者王保生寫的《俞平伯和他的散文創作》。俞平伯的散文並不全是嚴格意義上的散文,有論文、書評、雜感、序跋、日記、抒情散文等多種體式,且多是學術性、考據性、評論和雜感之類的文章,抒情性散文的比重不大,但影響超過他的議論文。他的抒情文,如《夜泛秦淮》、《陶然亭賞雪》、《湖樓眠月》、《芝田留夢》等,多是懷念故人、紀游憶往之作。這類受歷史傳統影響的散文寫得細膩委婉,用一些典雅的詞句多方面地描繪事物,款款入情地抒寫自己的心曲,在情景交繪中顯示自己獨特的個性,有着一種溫馨的人情美。1923年8月,與朱自清相約寫的同題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是其代表作。他面對着秦淮河上的燈火、畫舫華燈下秦淮女兒的靚裝,神思着這裡瀰漫過的六朝的金粉氣息;膩波陣陣,泛出花的、脂粉的、服飾的香味,使他感到綺恨和老去的年華象蜜糖似地融在波心裡。一切是現實的、又是虛幻的,「實有的只是渾然之感」、「不是什麼欣悅,不是什麼慰藉,只感到一種怪異樣的朦朧。朦朧中似乎胎孕着一個如花的笑——這麼淡,那麼淡的倩笑。」他以既寫實又空靈的筆調,情景交融地抒寫自己初游秦淮河的感受。虛虛實實地創造朦朧境界,追求不即不離的況外之味,是俞平伯散文一大特點。他愛寫夢、月、夜,喜歡自尋惱煩自傷感情的重溫舊夢,樂於議論如夢人生和生死之道。他善於通過日常瑣屑的生活,描寫惆悵和傷感的情緒,行文不動聲色,實際上委婉入骨,如《城站》和《清河坊》。他的《重刊<浮生六記>序》、《重印<人間詞話>序》等序跋很有文采。他的學術性、考據性的文章引人入勝,無學究氣。他的散文受周作人影響很大,雅致沖淡,有知識性、趣味性,在現代文學史上有着比較重要的地位。這本選集着重地選入了他的抒情性文字,也適當選入了其他體例的作品,較全面地反映了俞平伯散文創作的概貌與實績。
作者介紹
俞平伯(1900——1990),名銘衡,字平伯,筆名蘋初,Y·P、環、平、槐居士、古槐居士等。現代詩人、散文家、學者,蘇州人。曾在上海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教多年。早年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是「五四」運動後最早研究《紅樓夢》的學者之一。主要作品有詩集《冬夜》、《西還》,散文集《雜拌兒》、《雜拌兒之二》、《燕郊集》,詩文集《燕知草》,專論《<紅樓夢>辨》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俞平伯散文選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 ↑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