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國刻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劉平國刻石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拜城縣東北150公里黑英山鄉博孜克日格溝溝口一巨型山岩壁間的東漢時期隸書摩崖石刻,石刻內容記敘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率人鑿岩築亭、修建關隘的事跡。
名稱
劉平國刻石別名很多,如清代碑帖鑑定家方若所撰的《校碑隨筆》中稱其為「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摩崖」,198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善本碑帖錄》稱其為「龜茲左將軍劉平國刻石摩崖」,孟憲鈞《小殘卷齋藏碑帖選刊》中稱其為「劉平國摩崖刻石」,還有「劉平國治路頌」、「劉平國治關亭誦」、「龜茲刻石」、「劉平國碑」等名。
摩崖位置
摩崖位於黑英山鄉玉開都維村北約1.5千米,博孜克日格溝口西側山體,博孜克日克溝溝口位於天山南簏拜城縣黑英山鄉喀拉塔格山麓,是克孜勒河支流博孜克日格河的出山口,距離拜城縣城132公里、庫車縣城175公里、克孜爾石窟120公里,從克孜爾大橋西側的入口北去則有86公里。
發現與保護
清朝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夏,正隨陝甘總督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幫辦新疆軍務廣東陸路提督張曜派軍士查探翻越天山的捷徑,有軍士在迷路時無意間發現了岩壁間微露的石刻字跡,從而發現了該石刻。消息傳開後,不斷有人前來訪古,並製作拓片。
自十九世紀晚期發現以來,中國國內不少學者曾予著錄、研究,如王樹柟《新疆訪古錄》、羅振玉《西垂石刻錄》、王國維《觀堂集林》、黃文弼《塔里木盆地考古記》等書中對該刻石均有介紹、分析。1928年,黃文弼到拜城考察該摩崖時,上面的字跡已非常模糊,「惜字多剝蝕,不盡可辨」。
1957年1月4日,劉平國治關亭誦石刻被公布為第一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拜城發生特大洪水,對石刻造成破壞。朱玉麒教授2008年前往考察時發現石刻周圍石壁上有不少塗畫,而2002年洪水留下的水位線造成的破壞仍可看到。2011年,拜城縣利用自治區文物保護專項經費80萬元,對劉平國治關城誦石刻遺址進行初步保護,完成了劉平國將軍紀念碑、200米長的防洪等工程[1]。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2012年3月22日公布第一批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劉平國治關城誦」石刻的保護範圍為石刻本體四周向外延伸50米,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範圍向外延伸100米。2017年4月,拜城縣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維護,維修了被洪水破壞的防洪壩,同時在遺址保護範圍內安裝了750米長的鋼絲圍欄、大門,共花費文物保護專項資金40萬元。
2019年10月16日,2019年10月7日成文的《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正式發布,劉平國刻石被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屬石窟寺及石刻類別。
石刻內容
刻石內容為隸書,共8行,每行7到16字不等,共計105字[2];後附別刻3行,共11字。根據內容可知其刻於東漢漢桓帝時期,記載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開拓工程的事跡。
視頻
劉平國刻石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治關城誦石刻"遺址第二次保護工程全面竣工 ,搜狐,2017-06-11
- ↑ 探訪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摩崖,豆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