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劉文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文靜(568年-619年10月18日),字肇仁,京兆武功縣人。倜儻有膽略,唐朝開國功臣。唐高祖時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八月為納言侍中)。

家世

祖父劉懿用,曾任石州刺史。父親劉韶,隋朝時戰死,贈上儀同三司。

生平

劉文靜因其父身死公事,襲父儀同三司。隋朝末年,為晉陽縣令。與晉陽宮監裴寂為友。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煬帝李淵太原留守。劉文靜看出李淵胸有大志,便與其交好。見到李世民後,他對裴寂說:「唐國公的二公子可不是平常人。」後來李密謀反,劉文靜因為與李密屬姻親關係,被收監。李世民有意反隋,便到獄中探望劉文靜,與他商議。劉文靜說:「今天下太亂,李密圍攻洛陽,皇上在淮南,大小賊盜跨州連郡,阻礙山澤,數以萬計。如果能夠順應天命人心,舉起義旗,天下不難平定。現今太原郡逃避盜賊的百姓都在晉陽城中,我也當了幾年縣令,知道哪些是豪傑之士,一旦把他們聚集起來,可得十萬之眾,令尊所領之兵還有幾萬人,君言出口,誰敢不從?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到半年,帝業可成。」李世民笑道:「君言正合我意。」於是兩人暗中籌畫起義,準備待機而起。又擔心李淵不同意,劉文靜知道李淵與裴寂關係很好,於是就介紹裴寂與李世民認識,一起謀劃。

不久,李淵手下高君雅突厥打敗,李淵因此被抓。李世民讓劉文靜與裴寂去勸說李淵,並暗中備戰,正趕上李淵獲釋而止。李世民又讓劉文靜偽造煬帝敕命,說要徵兵去討伐遼東,於是民心大亂,想反的人越來越多。劉文靜趁機對裴寂說:「公豈不聞『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乎?何乃推延,自貽禍釁?宜早勸唐公,以時舉義。」又威脅裴寂說:「且公為宮監,而以宮人侍客,公死可爾,何誤唐公也?」裴寂大為恐懼,於是便勸李淵早日發兵。

李淵於是在晉陽起兵反隋,建大將軍府,以劉文靜為軍司馬。劉文靜勸改旗幟以彰義舉,又請交結突厥,李淵都採納了。並派遣劉文靜出使突厥,始畢可汗曰:「唐公起事,今欲何為?」文靜曰:「皇帝廢塚嫡,傳位後主,致斯禍亂。唐公國之懿戚,不忍坐觀成敗,故起義軍,欲黜不當立者。願與可汗兵馬同入京師,人眾土地入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始畢可汗大喜,馬上派遣將軍康鞘利率領500人,跟隨文靜而至,又獻馬2000匹。[1]李淵高興,對劉文靜說:「非公善辭,何以致此?」其後又率軍在潼關擊敗隋將屈突通部將桑顯和,又乘勝追擊,生擒屈突通。攻下長安後,轉大丞相府司馬,進授光祿大夫,封魯國公。後李淵稱帝,拜納言

薛舉進攻涇州,劉文靜以元帥府長史和司馬殷開山出戰,大敗而還,被除名。後又從秦王征討薛舉,因功恢復了官爵和封邑,拜民部尚書、領陝東道行台左僕射。武德二年(619),隨秦王鎮守長春宮。

劉文靜自以為才能遠超過裴寂,又屢立軍功,而裴寂只是因為和李淵是舊交,地位反而在他之上,心中不平。每次廷議,就故意和裴寂作對,兩人於是產生了隔閡。劉文靜有一次和其弟通直散騎常侍劉文起宴飲時,酒後怨言,拔刀擊柱,說:「一定要殺了裴寂!」後來劉文靜有個愛妾失寵,就把此事告訴了其兄,妾兄遂上告劉文靜謀反。李淵讓裴寂和蕭瑀審訊他。劉文靜說:「起義之初,我為司馬,估計與長史裴寂地位相當。如今裴寂已官至僕射,居於甲第,賞賜無數。而我的官爵賞賜和眾人無異。東征西討,家口無依無託,確實有不滿之心。」高祖李淵聽後,對群臣說:「劉文靜此言,反心甚明。」李綱、蕭瑀都認為劉文靜不是謀反,秦王李世民也認為劉文靜在起義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後才告知裴寂,等到平定了京師,二人地位和待遇懸殊,所以認為劉文靜只是有不滿情緒,並無謀反之心,極力想保全他。但是李淵一直以來都疏遠猜忌他,裴寂於是乘機說:「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眾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現已顯露。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今若赦之,必留後患。」李淵竟聽信其言,殺了劉文靜及其弟劉文起,並抄沒了他的家產。劉文靜臨刑之前,拍著胸口長歎道:「『高鳥盡,良弓藏。』果非虛言啊!」時年52歲。

貞觀三年(629),唐太宗李世民為其平反,追複其官爵,以其子劉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後來與其兄劉樹藝怨其父被戮,又謀反,被殺。

注釋

  1. 癸巳,淵至龍門,劉文靜、康鞘利以突厥兵五百人、馬二千匹來至。淵喜其來緩,謂文靜曰:「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馬多,皆君將命之功也。」《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八十四》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