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主題活動)原圖鏈接來自 北京外國語大學主頁 的圖片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簡稱「歐語學院」)是全國歐洲非通用語種數量最多、層次齊全、特色鮮明的教學和研究單位。學院在原歐洲語言系(前身東歐語系)基礎上於2007年9月21日成立,聘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中國歐盟協會會長陳昊蘇擔任名譽院長。

目錄

專業簡介

學 院包括22個語種專業,按創辦時間先後依次為:波蘭語捷克語羅馬尼亞語匈牙利語保加利亞語阿爾巴尼亞語瑞典語意大利語塞爾維亞語芬蘭 語荷蘭語斯洛伐克語克羅地亞語希臘語挪威語丹麥語冰島語斯洛文尼亞語愛沙尼亞語拉脫維亞語立陶宛語和馬耳他語,其中15種語言是國 內惟一學科點。在23種歐盟官方語言中,有17種集中在歐語學院。

學院使命

培育專精博雅之才,開展國別區域研究,配合漢語國際推廣,促進中歐文化交流。

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其前身波捷語系、波捷羅語系和東歐語系的創辦與新中國的外交事業緊密相連,與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建設息息相關。前輩 教師在學校黨委和行政領導下,艱苦創業,沃土耕耘,在各個時期為國家培養了急需的專門外語人才。畢業生中湧現出一批傑出的外交官和專家學者,他們在中國的 對外交往和改革開放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創造了許多驕人業績,為祖國贏得了國際聲望,成為北外的驕傲和後學的楷模。

學院的幾代教師在教材編寫、辭書編纂、文學翻譯、學術研究等方面篤行不倦,探索創新,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優良的學科特色與傳統,湧現出了一批在國內 外有影響的翻譯家、文學研究家和教學名師。東歐語系在長期本科教學實踐基礎上,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羅馬尼亞語專業)。1986年,波蘭語、捷 克語、羅馬尼亞語3個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北外設立「歐洲語言文學」二級學科[1]碩士點和博士點。2001年,「東歐語種 專業」被教育部列入「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北外歐洲語種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批准進入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 點,2008年,又成為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學院以23個語種(包含特色專業建設點中的葡萄牙語和瑞典語專業)組成的北外「歐洲語言文學」 二級學科被增列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在教學上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龍頭,以非通用外語為專業主修、以英語專科)和國際經貿、工商管理、外交學(第二學位)為輔修,國內外交 叉培養的多語種、多層次、複合型人才[2]培養模式。在學術研究方面形成了三個特色方向,即:歐洲語言與翻譯研究、歐洲國家社會與人文研究、中歐文化交流與歐洲 漢學研究。

教師隊伍

2010年底,學院有在編教職工4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講師15人、助教6人,教輔人員3人(含高級職稱1人)。另外,還根據有關協議聘請外國專家19人、客座教授3人參加日常教學工作。本科生、研究生共368人。

學院各專業圖書資料豐富。分布在學校、學院和教研室三級的專業藏書總量近8萬冊,外文報刊約50種,其中不乏珍貴的外文圖書版本。由荷蘭已故學者親屬捐贈並以其命名的「費爾梅登藏書室」包括冰島語藏書2400餘冊,在國內和亞洲都堪稱之最。

2011年,教育部批准北外「中東歐研究中心」為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該中心主要依託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各中東歐語種專業的師資力量,對中東歐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進行全方位的研究。

此外,學院還下設「芬蘭研究中心」、「波蘭研究中心」,集中開展區域研究。主辦國際性學術集刊《歐洲語言文化研究》,每年出版一輯。

視頻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 相關視頻

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迎新晚會19捷克語《歌舞青春》
北京外國語大學 歌唱祖國 快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