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原始印歐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始印歐語
區域 黑海和裏海北方的乾草原
語系
印歐語系的祖語
語言代碼
ISO 639-3

原始印歐語英語:Proto-Indo-European, PIE)是後世語言學家根據現時印歐語系諸語的特色,透過比較語言學的方法而所倒推出來的假想語言。這種假想語言被認為是現時印歐語系諸語的共同祖先。雖然原始印歐語沒有得到直接證實,但其基本的發音和辭彙都通過比照法重構了出來。

標準慣例是將未證實的形式用星號標記岀來:*ṷódōr(「水」,比較英語的water)、*ḱṷon(「狗」,比較英語的hound)、*treḭes(「三」,陽性,比較今日英語沒有詞性的three)等。現代印歐語的很多詞都是從這些「原始詞」經過有規律的語音變化發展而來(比如格林定律)。

所有的印歐語都是屈折語,不過很多現代印歐語(包括近代英語),都已經失去了大多數屈折變化。通過比較重建法,有很大可能後期的原始印歐語是屈折語(後綴比前綴多)。然而,經過詞內重建和分析那些重建後看起來最古老詞的各種形態,最近語言學者發現早期原始印歐語很有可能是詞根屈折語,像原始閃米特語一樣。

其他一些學者認為,高加索語系和印歐語系是最近的近親,尤其是在格魯吉亞土耳其使用的西北高加索語言。雖然列出一些事實證據,但這種假設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

發展歷程

從17世紀至18世紀末,印歐語系的概念逐漸成型。最早提出這個假設的是荷蘭人Marcus Zuerius von Boxhorn。當時的學者發現歐洲的語言雖然跟阿拉伯語希伯來語有明顯區別,卻和印度的語言很相近。他們設想印度和歐洲的語言源於同一個的原始語。這種原始語隨着年代的變遷,演變成古典語言拉丁語希臘語梵語和現代的語言。很多人認為19世紀語言學最顯赫的成績是印歐語的構擬

19世紀初,德國葆撲(Franz Bopp)是第一個對印歐語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者,他針對幾個主要語言的名詞和動詞形態進行比較,並且試圖探測原始語的形態,但是他始終沒有提出語音構擬的標淮。後來湧現了一批出色的學者,他們依次對印歐語的語音演變進行了精確的研究。

音系

原始印歐輔音
唇音 舌冠音 舌背音 喉音
硬齶化 正常 唇音化
鼻音 m n
塞音

清音

p t k  
濁音 b d ǵ g  
送氣音 ǵʰ gʷʰ  
擦音 s h₁, h₂, h₃
流音 r, l
半元音 j w
  • 元音 a, e, i, o, u
  • 長元音 ā, ē, ō; 有時用冒號 (:) 替代長音號來指示元音長度 (a:, e:, o:)。
  • 雙元音 ai, au, āi, āu, ei, eu, ēi, ēu, oi, ou, ōi, ōu
  • 輔音音位的元音同位異音: u, i, r̥, l̥, m̥, n̥
  • 其他長元音可能已經通過補償延長出現在原始語言中: ī, ū, r̥̄, l̥̄, m̥̄, n̥̄
  • 音位 h₁, h₂, h₃ 和普適符號 H(或 ə₁, ə₂, ə₃ə) 表示了三個「喉音」音位:中性喉音、a-音色喉音和 o-音色喉音。

原始印歐語的構擬

歷史比較法內部擬測只能構擬出語言的一部分特徵,主要是語音系統詞彙構詞法。最近也有人試圖發現印歐語系古語言在句法寫詩技巧上的共同點,但是曾未獲得理想的結果。

因為構擬形式只是一種假設,不能確定其實際的發音,必須在所有構擬形式之前加個*符號,來和實際的語言形式區分開來。 例如,在原始印歐語中,「太陽」被構擬成 *sắṷel- 或者 *sāṷol-*suṷél-*sṷel-*sūl-、等等。

在不同的語言中,這個原始形式演變成許多迥然不同的形式:

主要定律

通用:

日耳曼語族:

參考文獻

導引工作

原始印歐語的主要技術手冊M

對延續語言和原始印歐語主要技術工作

在延續語言等主要技術工程

其它

  • Bouckaert, Remco; Lemey, P; Dunn, M; Greenhill, SJ; Alekseyenko, AV; Drummond, AJ; Gray, RD; Suchard, MA; 等, Mapping the Origins and Expansion of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Science, Aug 24, 2012, 337 (6097): 957–60, doi:10.1126/science.1219669 .
  • Ivanov, Vyacheslav V; Gamkrelidze, Thomas. The Early History of Indo-European Languages. Scientific American. March 1990, 262 (N3): 110–16. 
  • Lehmann, Winfred P; Zgusta, L. Schleicher's tale after a century. (編) Brogyanyi, B. Festschrift for Oswald Szemerényi on the Occasion of his 65th Birthday. Amsterdam: 455–66. 1979. 
  • Mallory, JP. In Search of the Indo-Europeans. London: Thames & Hudson. 1989. ISBN 0-500-27616-1. 
  • Remys, Edmund. General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various Indo-European languag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Lithuanian. Indogermanische Forschungen 112. Berlin,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2007. 
  • Renfrew, Colin. Archaeology & Language. The Puzzle of the Indo-European Origins. London: Jonathan Cape. 1987. ISBN 0-224-02495-7. 

外部鏈接

Template:Proto-Indo-European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