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格林定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格林定律格林法則格里姆定律(Grimm's law),又名第一次子音推移(First Germanic Sound Shift),是一項用來描述印歐語語音遞變的定律,由德國語言學家雅各布·格林(Jakob Grimm)提出。格林指:屬於印歐語系的語言不僅有共同的詞彙和共同的形態,語音變化且很有規律。例如:

從上面的例子可見,在共同的詞彙裡(來自原始印歐語的詞彙,即同源詞)梵語bh-對應拉丁語f-對應希臘語ph-,這種規律叫「對應規律」。當不同語言中幾個單詞(這裡:「帶」、「兄弟」,但是有很多相同的例子)顯示出同樣的對應規律時,這些語言之間有「對應關係」。分析了不同語言之間的對應規律以後,歷史語言學的任務是設想原始語的哪種音演變成對應規律所表現的不同的音。例如,格里姆認為,bh-:f-:ph-這種對應規律是原始印歐語*bh-的不同表現:梵語的發音與原始語最相近。

對應規律

格里姆定律包括三個重要方面:

  • 梵語的濁送氣塞音(bh-,dh-,gh-),對應希臘語的清送氣塞音(ph-,th-,kh-),對應拉丁語的擦音(f-,f-,h-),對應日耳曼語的濁塞音(英文的b-,d-,g-)。
  • 梵語,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濁塞音(b-,d-,g-),對應日耳曼語的清塞音(英語的p-,t-,k-)。
  • 梵語,希臘語和拉丁語的清塞音(p-,t-,k-),對應日耳曼語的擦音(英語的f-,th-,h-)。

塞音

原始印歐語原有三套塞音

  1. 送氣塞音(相當於中國傳統音韻學全清
  2. 不送氣塞音(相當於全濁)
  3. 濁送氣塞音

在這種構擬系統中,沒有清送氣塞音(次清),因為這些塞音只出現在梵語裡,而大部分是擬聲詞借詞或者某種特殊因變(例如:*st- > sth-)而來的,原來沒有這套塞音。

語音演變

  • 梵語保留了原始的發音。
  • 希臘語的濁送氣塞音清化了,變成清送氣塞音,不送氣塞音不變。
  • 拉丁語的濁送氣塞音變成擦音,不送氣塞音不變。

但發生最明顯的變化是日耳曼語族和亞美尼亞語,這些語言和印歐語的對應規律相當複雜,可用表格的方式介紹:

原始日耳曼語 原始印歐語 亞美尼亞語
[ɸ] (f) [θ] (þ) [x] (χ) [xw] (χw) *p *t *k / *ḱ *kw [h] [th] (tʿ) [s] [kh]
[p] [t] [k] [kw] *b *d *g / *ǵ *gw [p] [t] [ts] (c) [k]
[b] [d] [g] [gw] *bh *dh *gh / *ǵh *gwh [b] [d] [dz] (j) [g]

從以上表格可見,原始日耳曼語的輔音的來源是:

  1. 擦音(f,þ,x)來自印歐語的不送氣清塞音
  2. 清塞音(p,t,k)來自不送氣濁塞音
  3. 濁塞音(b,d,g)來自送氣濁塞音

參見

參考文獻

  • Campbell, Lyle (2004). Historical linguistics (2nd ed. ed.). Cambridge: MIT Press. p. 49. ISBN 0-262-53267-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