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口蹄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口蹄疫
圖片來自newslab

口蹄疫學名Aphtae epizooticae,foot-and-mouth disease (FMD)或 hoof-and-mouth disease)是的一種非致命的病毒傳染病

由於歷史因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該病也稱為「五號病」或「W病」[1][2]。它也可以感染鹿、山羊、綿羊和其它偶蹄動物,比如刺蝟

至於人類感染病例則非常少。1897年,弗里德里希·勒夫勒首先揭示口蹄疫起因為病毒。他將感染動物的血液穿過良好的瓷玻璃過濾器,發現收集到的液體還能夠在健康動物中致病。

病原學

口蹄疫是由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種口蹄疫病毒屬的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病毒有7種抗原性截然不同的血清型。

症狀

對於畜類,口蹄疫的症狀主要是二至三天後快速下降的高燒;口中的水皰導致粘性或泡沫狀唾液的過度分泌並流淌出口外;足部的水泡有可能破裂並導致殘廢。成年動物感染後可能會伴有數月無法恢復的體重減輕,以及成年雄性動物的睾丸腫脹,對於母牛,牛奶產量會明顯減少。雖然大部分動物得病後可自行恢復,但該疾病嚴重時亦可能導致心肌炎(心臟肌肉感染)或死亡,對於新生動物特別如此。一些受感染動物可能沒有症狀,它們不會出現發燒或是任何得病症狀;但這些動物也是口蹄疫載體,它們同樣會傳染該疾病。

口蹄疫的感染一般為地域性,病毒通過直接接觸受感染的動物傳播給易感染動物,或者通過被污染的畜舍或運輸牲畜的貨車。動物管理人(如農場工人)的外衣或皮膚、動物接觸過的水,和未煮過的食物碎屑以及包含感染動物產品的飼料添加劑都可能是病毒的攜帶源。另外,母牛可以通過公牛精液傳染上口蹄疫。對其的控制可以是隔離或銷毀受感染的牲畜,以及禁止向未有感染疫情的國家出口動物肉類以及相關動物產品。

人類可能通過接觸受感染動物而罹患口蹄疫,但這種情況很罕見。因為口蹄疫病毒對胃酸敏感,所以人類通常不會通過食用肉類感染口蹄疫病毒。在英國,最後一次確認人類罹患口蹄疫是在1967年。在歐洲大陸非洲以及南美也只有很少感染案例。口蹄疫感染人類的症狀包括不舒服、發燒、嘔吐、口腔組織發生紅色潰瘍腐爛(表面腐蝕性水皰),偶有皮膚小水皰,如無續發性細菌感染,通常在一~二週內痊癒。

人類感染後不會再傳染給其他人類,目前亦無人類預防用的疫苗。對於人類,值得注意的是,該症狀與另外一種病毒疾病的症狀類似,其通常稱為「手足口病」,與口蹄疫相比,此病較頻繁地發生在人類身上,特別是幼兒;其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另一種病毒引起,它是一種稱為柯薩奇A病毒的腸道病毒。因為口蹄疫很少傳染人類但在動物間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傳染,所以它對農畜業的危害比對人類健康的危害要大的多。口蹄疫在偶蹄類的感染流行甚為嚴重,死亡率高,常造成畜牧業重大的損失。

位於世界各地的農民當口蹄疫疫情流行時可能一年的損失高達10億美元,其更將導致大量畜類被銷毀以及來自牛奶與肉類產品收入的巨幅減少。但病毒侵犯人類的機率很低,不易在人體內繁殖造成傷害,所以不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疾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