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城灣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城灣站
圖片來自itsfun

古城灣站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東河區鋁業工業園區,建於1989年,是京包鐵路的一個車站。距離北京站808公里,距上行車站東興站7公里,距下行車站包頭東站8公里。該站隸屬呼和浩特鐵路局包頭車站,車站客運於2012年撤銷[1],目前僅辦理貨運業務,設有通往東華熱電、呼鐵伊東儲運股份的專用線。

京包鐵路

京包鐵路是一條由北京市通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鐵路。線路實際起點昌平站,運營起點北京北站,里程計算起點在京滬鐵路豐臺站西4千米處的柳村線路所,終點包頭站。途徑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線路全長824公里,除昌平至沙城段外均為電氣化複線鐵路。

歷史

清朝時期

京包鐵路的首段(北京張家口段)原為京張鐵路,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詹天佑設計並主持修建,1909年9月24日通至張家口市。最初的線路起自豐臺站,由西直門沙河南口、進入關溝居庸關,到達青龍橋,以長度1092米的八達嶺隧道穿越八達嶺長城,下坡沿軍都山山麓到康莊,穿越今官廳水庫淹沒區至狼山進入懷來丘陵地帶,過土木沙城,再從桑乾河支流的洋河谷地行進至雞鳴驛宣化,最後抵達張家口,全長約201.2千米。

1907年3月,京門支線(現為京門鐵路)開工建設,為京張鐵路運煤支線,次年9月竣工。

民國時期

京張鐵路通車後逐段向西展築,1911年11月,張家口至陽高段完工。長56.6公里陽高大同段線路因辛亥革命爆發而停工,1912年12月正式復工,1914年1月陽大段通車。

1914年3月,全長44.8公里的大同至豐鎮段開工,1915年9月通車。

1915年6月北京環城線開工,同年12月完工。環城線由北京西直門站開始,沿北京城的北城牆,自北向東,連接至京奉鐵路東便門站,全長12.6公里。

大豐段竣工後,本應繼續向西續建,但因軍閥混戰,續建工程被迫中斷。

1918年4月,為了解決所需路煤燃料,京綏鐵路局大同新建了至煙煤產區口泉口泉支線,線路全長19.18公里,同年9月通車。12月在河北宣化建設了宣化至水磨坊對岸,長8.65公里的水磨支線,該支線為運輸煙筒山鐵礦礦砂的輕便鐵路,後因鐵礦公司倒閉,於1922年被拆除。

在停工長達四年之久後,1919年8月全長240.3公里的豐鎮至綏遠段線路開工,鐵路線進入綏遠境內。1921年5月1日全線完工,更名為平綏鐵路(北平-歸綏(今呼和浩特))。

在平綏鐵路全線開通僅5個月之後,149.6公里的綏遠至包頭段開始修建。線路自綏遠向西,在大青山南麓與大黑河之間,經畢克齊察素齊陶思浩薩拉齊包頭北重站。1923年1月完工通車,至此該路全線建成,當時全長817.9公里。

參考文獻

  1. 《中國鐵道年鑑》編輯部. 中國鐵道年鑑2013. 中國鐵路總公司檔案史志中心. 2013. ISSN 1009-6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