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隱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隱帝 | |
---|---|
概要 | |
姓名 | 劉承祐 |
諡號 | 隱 |
陵墓 | 潁陵 |
政權 | 後漢 |
在世 | 931年-951年 |
在位 | 948年-951年 |
年號 | 乾祐:948年二月-950年 |
漢隱帝劉承祐(931年-951年),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後漢第二個皇帝,948年—951年在位。漢高祖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劉知遠死後,承祐即位,年十八歲。沿用後漢高祖年號乾祐[1]。
後漢高祖乾祐元年(948年),劉知遠死後,劉承祐即位,沿用後漢高祖年號乾祐,在位時期大權旁落,後誅殺權臣,引發了郭威叛亂,乾祐三年(950年),叛軍攻開封,劉承祐被殺,後漢亡,時年21歲,定諡號為「隱」,葬於許州陽翟縣之潁陵[2]。
政權行使與轉變
當時國事完全取決於重臣楊邠、郭威、史弘肇、王章之手。楊邠總機政,郭威主征伐,史弘肇典宿衛,王章掌財賦,權臣相爭,承祐寢食不安。他派郭威鎮壓起義,平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之亂。乾祐三年(950年)初夏,契丹寇河北,命郭威鎮守鄴都(今河北大名)[3]。
殺重臣國亡
然承祐性多猜忌,私下與茶酒使郭允明計畫殺大臣,十一月將宰相楊邠、史弘肇、王章等砍死在東廂之下,又將郭威一家全部斬殺。復下詔誅殺正在鄴都留守的郭威,召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等急速入京。但郭威舉兵南下,十六日,抵澶州,十八日駐滑州。二十日,郭威至封丘(今屬河南),擊敗慕容彥超於劉子陂(今河南封丘南)。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攻入開封。劉承祐意欲出城親征,李太后勸他不要莽撞,劉承祐不聽。承祐出戰兵敗,連同蘇逢吉、聶文進和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二十二日(951年1月2日),至趙村,為郭允明所殺。郭威迎立劉崇子劉贇。廣順元年(951年)正月,李太后將傳國璽交給郭威,郭威在崇元殿登極,改年號廣順,是為後周代漢。
為政舉措
平定三鎮
乾祐元年(948年)三月,後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鎮先後舉兵造反,劉承祐派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別討伐,久戰而都無功。[4]劉承祐於是任命郭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派他去督促諸將[5],討伐叛亂。
乾祐二年(949年)夏天,郭威首先到達河中攻打李守貞,攻破河中外城,李守貞與妻子自焚而死,趙思綰和王景崇相繼投降[6],於是平定三藩叛亂。
內政紛亂
劉承祐繼位後,由楊邠、史弘肇和蘇逢吉等大臣輔佐,三人互相攻伐,內政紛亂,楊邠、史弘肇蔑視劉承祐的皇權,議政時公然禁止劉承祐開口,乾祐三年(950年),劉承祐發動政變,一舉擊殺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及其家屬。[7]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劉承祐密令曹威等人刺殺在外的大將郭威,郭威被逼起兵反叛,圍攻汴京,劉承祐到城外劉子坡觀戰,因後漢軍大敗,逃回城去,不料開封尹劉銖據城不讓其進,劉承祐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至趙村,被郭允明所殺。[8]
妻妾
參考資料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一(漢書)·隱帝紀上》:隱皇帝,諱承祐,高祖第二子也。以唐長興二年,歲在辛卯,三月七日,生帝於鄴都之舊第。高祖鎮太原,署節院使,累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國初,授左衛大將軍、檢校司空,遷大內都點檢、檢校太保。
- ↑ 《新五代史·卷十·漢本紀第十》:魏王承訓長而賢,高祖愛之,方屬以為嗣,承訓薨,高祖不豫,悲哀疾劇,乃以承祐屬諸將相。宰相蘇逢吉曰:「皇子承祐未封王,請亟封之。」未及封而高祖崩,秘不發喪,殺杜重威。
- ↑ 《新五代史·卷十一·周本紀第十一》:十一月丁丑,威遂舉兵渡河。隱帝遣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拒威,又遣內養瑽脫覘威所向。瑽脫為威所得,威乃附脫奏請縛李業等送軍中。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於京師。
- ↑ 《新五代史·卷十一·周本紀第十一》:是歲三月,河中李守貞、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次反,隱帝遣白文珂、郭從義、常思等分討之,久皆無功。
- ↑ 《新五代史·卷十一·周本紀第十一》:乃加拜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西督諸將。
- ↑ 《新五代史·卷十一·周本紀第十一》:威至河中………破其羅城,守貞與妻子自焚死,思綰、景崇相次降。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漢書)·隱帝紀下》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漢書)·隱帝紀下》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張彥成,潞州潞城人也......漢祖鎮北門,表為行軍司馬,以隱帝娶其女,特見親愛
-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七(漢書)·列傳四》楊邠,魏州冠氏人也......隱帝所愛耿夫人,欲立為後,邠亦以為太速。夫人卒,隱帝欲以後禮葬,邠又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