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域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範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飲食文化

山珍海味可以運輸,而民間的日常飲食則不同。如西藏酥油茶主要是取材於當地,或是運輸到當地,當地的老百姓吃得起經常吃的。高級的川菜是不辣的,飲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地方是坐在炕上吃的。

方言文化

中國的方言數不清楚,尤其是南方(因為多山區交通閉塞不便利,所以方言較多)

方言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部分意思只有方言才能表達清楚。中國的文字雖然是統一的,但是方言一直是不統一的。方言成為媒介交流的在文字外的補充。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眾多不同的方言。中國人所謂的「同鄉」有大同鄉與小同鄉之分,小同鄉通常一定是同 一方言的。在政治活動中,往往會走到一起,利益往往比較容易一致。

漢高祖劉邦的例子—— 老鄉被重用(方言比較方便)—— 之後每個朝代都差不多。宋太祖—— 丞相不能用南人[1], 南人說方言北方人聽不懂。李蓮英祖籍紹興,卻不會說紹興話。翁同和祖籍江蘇常熟,卻也不會說那裡話。這兩個人都是在北方長大的,所以不會有語言問題,而且已經隸屬於北方的文化。

民間信仰

宗教意識比較淡薄是中國人的習慣,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但是各地都有很強烈的民間信仰。除了一般的大宗教外,一般人的信仰有很強的地域性。四川——二郎神[2]——都江堰為李冰所修,據說二郎神是李冰的兒子,負責治水,而四川有水災與旱災,所以會信奉他。

北方有蝗蟲,傳說劉猛將軍能治蝗,於是到處供奉。江西信許真君,傳說他善於治蛟(蛟龍帶來山洪);江南信蠶桑娘娘;

福建信媽祖(海上保護神 ——林默—— 能看病,救護落難海員,後來死在救助海難時,被認為成為女神了 – 從宋朝到清朝,媽祖顯靈救船的記錄很多,於是她開始被供奉);民間信仰有地方性,離開這個地方,就不再有存在的意義了。

民間建築

寺廟、寶塔、衙門= 公共建築 = 講究排場與等級,不能反映地方實際;民居必須要符合當地的實際(建築材料等);

一些地方住窯洞,是地理條件決定的,也是因為窮和沒有木材、石料;

福建土樓也是適合當地特點的;外地引進的建築,要麼是富人的奢侈品,要麼是一時流行,不過,若是外來建築能適應地方特點,則也可能成為地方建築特色。

上海的石庫門房子,就是殖民地時期英國人引入的外來建築風格,不過已經被上海人所接納,而做了一點改變,成為了上海的地方特色。

環境不同

特別是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情況下地理差異大 —— 物質基礎差異大——生活習慣差異大——中國南北的文化差異很大;

自然條件不同——中國被分為很多不同的區域。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是淮河,桐柏山脈,大別山脈,秦嶺 。陝西部分在北,部分在南——是元朝統一後從軍事角度的考慮,打破了文化差異。所以陝西南部的文化與四川的文化相近,因為一直都是同一地理形成的文化。

朱元璋做皇帝後,想讓老家受好處,搞了個中都(安徽鳳陽),但是地理差異帶來的文化差異還是無法改變。清代時為了讓兩邊經濟平衡,把它從南到北分為安徽江蘇

南北的小麥與水稻帶來的飲食差異。地域文化離開了自然環境則很難存在。最好的例子是北方關外的滿族旗人進京後就變了文化。外來民族(遊牧文化)歷史上多次進入中原,接受漢文化(農業文化),還是因為漢人的土地更適合於農業發展。

地理間文化差異大是應該古代交通運輸能力差。當時交通最方便的南北大運河,最快速度從杭州北京還需要很長時間。沒有機械運輸的年代,物質的交流是很難的,因為運糧的人自己也要吃。古代東南經濟好,但是向西北運輸的時候就很難,因為逆流而上;交流運輸不便導致了地方的分割 ——區域文化形成;

視頻

地域文化 相關視頻

百家講壇_地域文化的形成 葛劍雄
地域文化--方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