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姚永政,寄生蟲學家。浙江紹興人。1919年畢業於浙江醫藥專門學校。1930年畢業於美國約翰斯·霍晉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碩士學位[1]。
簡介
姚永政,1901年6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一個革命活動家的家庭。1915~1919年,他在杭州的浙江公立醫藥專業學校學習期間,認識到中華大地普遍存在寄生蟲;在醫院、在家鄉農村,可遇到不少寄生蟲病患者。他因此對寄生蟲學感到濃厚的興趣,矢志終生為防治寄生蟲病而努力。1919年從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畢業後,就先後在浙江病院和南京鼓樓醫院任內科醫生。曾任英國倫敦大學熱帶病衛生學院研究員,中央衛生實驗院副院長,國際聯盟衛生部中國瘧疾諮詢委員,雲南瘧疾研究所所長,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員,同濟大學醫學院、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教授、寄生蟲學館主任。建國後,歷任武漢醫學院教授、寄生蟲學教研室主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三十年代末在國內首次發現蛋形瘧原蟲及含有天然感染性無膜鞭毛型杜氏利什曼原蟲的中華白蛉,並證實後者為黑熱病的傳播媒介。1938年在廣西發現日本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新種,經國內外專家鑑定,命名為「姚氏釘螺」。四十年代初證實了我國西南山區流行的「瘴氣」病為惡性瘧疾。著有《實用醫學昆蟲學》、《人體寄生蟲學教範》、《人體寄生蟲學實用圖譜》等。
生平經歷
1901年6月21日 出生於浙江省紹興縣。
1919年 畢業於浙江公立醫藥專業學校。
1927年 任南京鼓樓醫院(現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內科醫師。
1927~1930年 就讀於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獲寄生蟲學碩士學位。
1932年 赴英國倫敦大學熱帶病衛生學院任研究員,研究寄生蟲學。
1934~1936年 在南京任國際聯盟衛生部中國瘧疾榮譽通訊委員。
1935年,深入「瘴氣區」雲貴兩地作實地調查,證實「瘴氣」實則是惡性瘧疾,進而選擇疫情最嚴重的芒布(今雲南省潞西)成立瘧疾防治研究所,繼續深入研究中國「瘴氣」的流行特徵及其媒介按蚊的種類和生態,為中國的瘧疾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1936~1941年 在南京及重慶任全國經濟委員會衛生設施實驗處寄生蟲學系主任。
1937年,在蘇北清江浦建立黑熱病研究隊,發現中華白蛉為黑熱病原蟲的中間宿主,查出中國有白蛉近20種,並發現許多新種;
1942~1947年 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副院長兼寄生蟲學系主任。
1946年發表《海南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因素——衛生》的論文,為該地區防病提出了科學見解;
1946~1948年 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任研究員,研究寄生蟲學。
1948年 任同濟大學醫學院寄生蟲學教授。
1950年 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治療日本血吸蟲病總隊診斷組,任副組長。
1951~1985年 任同濟醫學院、武漢醫學院寄生蟲學教研室主任、一級教授。
1953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
視頻
姚永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碩士學位證書有什麼作用 ,搜狐,2017-09-27
- ↑ 姚永政教授傳,華中科技大學校史網,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