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夏社會科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夏社會科學院,位於寧夏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的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是自治區重要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要智庫。

全院有15個所處室中心。其中有綜合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所)、農村經濟研究所(生態文明研究所)、社會學法學研究所(政治文明研究所)、文化研究所、回族研究院(中東研究所)、西夏研究院、寧夏歷史研究院(寧夏國史編審委員會辦公室)7個科研部門,社科圖書資料中心、期刊中心等2個科輔部門,還有寧夏地方志編審委員會辦公室(地方志編纂處)、寧夏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少數民族古籍研究所)、寧夏國史編審委員會辦公室等3個自治區協調機構[1]。  

歷史沿革

1961年12月26日,寧夏民族歷史研究室正式成立,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楊辛兼主任。

1964年1月29日,改建為寧夏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

1981年8月19日,自治區黨委決定,更名為寧夏社會科學院[2]。  

隊伍建設

截至2015年,全院共有科研人員和幹部職工122人,其中,科研人員89人,占職工總數的73%,副高職稱以上職稱人員55人,中級及以下職稱人員22人,碩士研究生43人,博士和正在攻讀博士的13人。

寧夏社科院連續12年主持編寫寧夏系列藍皮書,為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撐。湧現出李範文、楊懷中、吳忠禮、韓蔭晟、余振貴、尹旭等「學術泰斗」,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回族卷》《清真鐸報》和《回族歷史報刊文選》)等大型資料集成的出版,豐富了我國民族史研究寶庫;《新編西夏文字典》成為西夏文字搜集整理、研究考證的又一部綜合性成果;《寧夏政報1950-1954》的影印出版,為研究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寧夏建設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機構設置

行政機構

辦公室

科研組織處

機關黨委(組織人事處)

財務後勤管理中心

科研機構

綜合經濟研究所

農村經濟研究所

社會學法學研究所

文化研究所

回族研究院

西夏研究院

寧夏歷史研究院

科輔機構

社科圖書資料中心

期刊中心

協調機構

寧夏地方志編審委員會辦公室

寧夏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寧夏國史編審委員會辦公室

視頻

寧夏社會科學院 相關視頻

寧夏社會科學院發布2017寧夏系列藍皮書
寧夏社會科學院來鹽開展「寧夏經濟高質量發展」調研活動

參考文獻

  1. 院況簡介,寧夏社會科學網
  2. 1978--198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大事記,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