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安豐鎮,隸屬江蘇省泰州市,是2014年度全國重點鎮之一,同時也是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泰州市重點小城鎮,史稱「興東福地」。

2016年10月14日,安豐鎮被列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   2017年11月,安豐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1]

目錄

安豐文化

早在500多年前,我國東南一帶崇尚「家有王氏之書,人傳安豐之學」。「王氏」——鹽民出身的明代哲學家王艮、「安豐」——王艮的故里,蘇北通榆文化帶上的千年古鎮、「安豐之學」——王艮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以百姓日用之道為本」的樸素唯物主義命題。可見,當時安豐經濟之繁榮,文化之燦爛,王艮思想影響範圍之廣大。

安豐這塊古老的地方,有着悠久的歷史,最早的文字記載起於距今1280年的唐開元元年(713年)。據考,安豐初名東淘,地瀕滄海,常遭海濤侵襲,致使地方不寧,民不聊生。至北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西溪鹽倉監范仲淹率民夫,修海堤,以擋海潮,方改名安豐。「安」寓安居樂業之意,「豐」寄豐衣足食之願。為實現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之願望,安豐人民搏擊海濤,燒囟煎鹽,推動了歷史前進。至清嘉慶年間,安豐已有19694家灶戶,48413名灶丁。鹽業發達帶來集鎮繁榮、商業興旺,形成了一條南北走向的七里長街,路面皆磚石鋪砌而成。街道兩旁,屋宇鱗疊,商賈輻輳。街道東側海河為水路鹽運要道;街西串場河直達長江。街道兩側有東西貫能通巷道13條,兩河之上架設16座橋樑,交通運輸十分便利,遠近商賈,雲集於此,店、行、坊、館遍設古鎮。全鎮有純商業行業40多個,店鋪800多家,商販2300有餘,經營棉布、酒醬、八鮮、南北貨、鮮肉、茶葉家具、中西藥品、瓷器等幾千種商品,收購棉布糧食、草鞋、鮮蛋等農副土特產品,生產食油、糧為、茶干、茶食、糕點、旱煙、首飾等幾百個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

安豐是宗教聖地,宗教文化是安豐的又一特色

淨土庵 1995年,真禪大師在原南都天廟遺址捐建。

東嶽宮 東台市文保護單位。清乾隆年間始建,碩山造,座北朝南,面闊3間10.2米,進深7檁8.8米,高6.4米,有軒、柱礎和梁架雕刻精美,建築面積86.2平方米。

安豐天主堂 位於安豐原魯家橋西,1924年法國彭神甫來此傳教建造,計屋字30間。解放後曾為東豐(東台、大豐)聯合師範。

北都天廟遺址:位於街北海河西。1940年秋,新四軍東進,陳毅率部來北都天廟西樓召開座談會,曾在此作《蘇北摩擦真相》之報告[2]

視頻

安豐鎮 相關視頻

江蘇省東台市安豐鎮
安豐鎮宣傳片

參考文獻